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

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铺地砖》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学习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教学难点:估计地砖块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卧室平面图及两个小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工人师傅铺地砖)工人师傅在干什么?笑笑家也打算铺地砖。他们全家在建材市场选中每块8元50cm×50cm规格的地板砖,和每块5元40cm×40cm规格的地板砖。请你们帮她家算一算,你愿意吗?

  二、自主探究

  1、分析问题:(课件出示)现有两种规格的地砖:第一种:40cm×40cm,每块5元;第二种:50cm×50cm,每块8元。

  师:你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计算出所需的砖的块数?

  生:小明家的卧室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

  (课件出示)小明家的卧室的长是5米,宽是4米。

  师质疑:40cm×40cm表示什么有意思?

  2、解决问题一:在铺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估算一下,这两种地砖各需要多少块?可以利用学具(卧室平面图及两个代表方形地砖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拼一拼。

  生:125块,因为一平方米大约能铺6块,客厅20平方米,所以能铺100多块,第二种地砖大约需80块。

  生:利用平面图摆一摆,长可以摆10块,宽可以摆12块多,估计共需要120多块地砖。

  师:那大家估的准不准呢?我们就来实际计算一下,在计算之前那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温馨提示?

  生:温馨提示:计算要细心,计算要准确。

  注意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换算,单位要统一。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计算。计算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卧室,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书中93页的内容。

  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1:可以用客厅的面积除以一块地砖的面积。

  生2:看1平方米能能铺多少块,再看有多少平方米。

  生3:用方程解,设需要x块这样的地砖。

  生4:可以看长能铺多少块,宽能铺多少块再乘起来。

  3、解决问题二:把学生做的多种方法拿来投影。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第二种地砖要多少块?多少元钱?

  质疑:假如用卧室的面积除以一块砖的面积的结果不是整数,该怎么办?(让学生明确这时要利用进一法来取近似值。)

  3、方案对比:你会选择哪种方砖铺地,为什么?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铺地砖的时候是选择美观又便宜的地砖。

  三、巩固练习

  1、笑笑家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4米,有四种规格的地砖,边长20cm每块2元;边长30cm每块5元;边长40cm每块8元;边长50cm每块13元。你会选哪种?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讲清设计理由,互查计算结果,讲述喜欢的方案。

  2、判断题:

  (1)在同一块地面上所用地砖的面积越大,使用的地砖块数越多。( )

  (2)4块完全相同的方砖一定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

  (3)边长为50分米的方砖面积是2500平方米。( )

  四、总结:

  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及乘除法有关的知识解决了铺地砖这一实际问题,可见数学在实践中真的在发挥着作用和价值。

  我们还想出了不同的铺设方法,可见你们是多么善于动脑、乐于创新的孩子呀!

  五、作业安排

  完成书P93“试一试”

  六、板书设计:

  铺地砖

  房间的面积÷一块砖的面积 方程:

  5×4÷(0.5×0.5) 一块地砖的面积×块数=房间的面积

  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 0.5×0.5×X=5×4

  (5÷0.5)×(4÷0.5)

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活动目标】铺地砖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重难点)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对称的含义,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对称关系。

  2、学习跟同伴合作摆出对称的身体造型。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不同的四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图卡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已折好的对称“三角形”

  1、让幼儿猜猜后面是谁?(幼儿:三角形)

  2、为什么会是三角形呢?<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说说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我们把两个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组对称和不对称图形,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是朋友,在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一同:形状、颜色、图案、位置的相同之处。感觉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

  1、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对称物体;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体上对称的地方。

  四、画对称图案

  1、在操作纸上先画对称图,再涂上漂亮颜色的对称图案。

  2、作品分析,对画的好的进行表扬。

铺地砖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解决铺地砖问题方法的指导:大面积÷小面积=几块砖。引导学生只要知道房间的面积(大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小面积),两个一相除就可以求出需要几块砖。同时强调:大面积和小面积的单位不统一的时候要先统一单位,才能相除。这样,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解答起来就不难了。

  我们在教学时,有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理清这类题的思路和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解答,这样学生就不会只提着笔皱眉头,久久不下笔了。

相关文章

《五上第八单元论语教学设计一等奖》

《赛课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小蜗牛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