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不经意的动作 影响了孩子》
栏目:小班教育随笔这是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不经意的动作 影响了孩子》,是优秀的小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不经意的动作 影响了孩子》
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老师做什么,就觉得什么最好?今天我带下午班,中午换班的时候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我在一旁观察着孩子们,我不经意的喜欢翘了个二郎腿,坐在孩子们的中间。直到下午,我们要上课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坐到了黄色小圆点上。我习惯性的检查了孩子的衣裤鞋袜与坐姿。突然发现好几个小朋友全翘着个二郎腿,那是我很气,我让某某小朋友坐好,可她说,老师你不是也这样坐的么?这个孩子平时表达能力很强,是班里很听话能干的孩子。那时,我惊呆了,我脸红了,惭愧的无地自容。我意识到了我的行为是多么的不该,虽然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孩子们却已经看在了眼里。记在心里,学了我的动作。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我向孩子们道歉了,和孩子们像朋友一样聊了会天。在聊天中,告诉孩子们这样坐不好看,也不端正。老师和你们一起改过来,做个好看端正的姿势好吗?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们讲话…孩子们接受了。虽然事情已经过了,但让我感触很深……我很自责,我是老师,我要为孩子们做榜样。以后不会再范类似的错误了。老师们记住了,要重视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因为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
2、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不经意的动作 影响了孩子》
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老师做什么,就觉得什么最好?今天我带下午班,中午换班的时候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我在一旁观察着孩子们,我不经意的喜欢翘了个二郎腿,坐在孩子们的中间。直到下午,我们要上课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坐到了黄色小圆点上。我习惯性的检查了孩子的衣裤鞋袜与坐姿。突然发现好几个小朋友全翘着个二郎腿,那是我很气,我让某某小朋友坐好,可她说,老师你不是也这样坐的么?这个孩子平时表达能力很强,是班里很听话能干的孩子。那时,我惊呆了,我脸红了,惭愧的无地自容。我意识到了我的行为是多么的不该,虽然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孩子们却已经看在了眼里。记在心里,学了我的动作。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我向孩子们道歉了,和孩子们像朋友一样聊了会天。在聊天中,告诉孩子们这样坐不好看,也不端正。老师和你们一起改过来,做个好看端正的姿势好吗?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们讲话…孩子们接受了。虽然事情已经过了,但让我感触很深……我很自责,我是老师,我要为孩子们做榜样。以后不会再范类似的错误了。老师们记住了,要重视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因为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
3、幼儿园小班老师教育随笔《谈谈小班区域活动的管理》
老子曾说:“治大国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要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色鲜味美。可见,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管理无小事。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只要管理得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从细微之处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拿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吧,他们不太受束缚。你跟他们提几点要求,他们事前都是一一点头答应的。可是一旦做起来,他们全都抛之脑后了,真是很头疼。就拿区域活动的管理来说吧,每天的区域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了。区域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活动的管理难,特别是一些规则的制定。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像以下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小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一些规则:“小朋友,你们要把材料放放整齐……”。但是活动起来,往往无济于事,这儿扔一个,那儿丢一个,材料总是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这些类似的情况,都要花去几乎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时间,另外,有些活动区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进去玩,这样一来还照成区域人数超员拥挤,导致争抢玩具的恶果。于是,我们常常埋怨: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淡薄,总是玩不好,还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
后来也在苦苦思索,怎样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区域活动呢?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据这一点,动点脑筋想出制定规则的好办法呢?经过我们小班老师们的集体讨论,觉得用标记牌来限制人数是个很好的方法。在每个区域活动外摆放标记牌,幼儿如果想要进去玩,必须先挂上该区域的牌子才能进去。牌子没有了,就说明人数满了,可以去其他的区域内玩。这个规则一实施,果然见效。孩子们吃完饭,去区域活动玩,首先是看有没有牌子,有牌子就马上挂上进去玩,如果没有挂牌进去玩,旁边的小朋友见了,也会马上劝阻他出去,这样起到了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当然也便于老师的管理,我现在只要一看孩子们脖子上挂的是什么标记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个区域活动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对孩子们的指导。现在孩子们每次进区域活动总是自觉地挂牌,如果该区域的牌子没有了,他们会自觉地去另外的区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说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牌来融合区域规则,实际效果要好多了。标记牌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区域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牌的启示,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入区域活动,避免了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针对材料到处乱放、乱仍的情况,我们班采取了谁是最佳区域活动宝宝的评比,每次玩好,每个区域我们都评选一名最佳宝宝,奖一颗小星星。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一颗小星星那是无上的光荣。所以都要争取得到。当然要得到这颗小星星,老师的要求就是在区域活动中遵守规则,不争抢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时摆放在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促使孩子们都能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玩好后能及时的放回原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小一颗小星星,作用还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咙也没几孩子能将区域活动的玩具、材料迅速摆放好。现在孩子都能自觉的收拾好区域活动里的玩具,因为他们都想要那一颗象征荣誉的小星星。
通过这个阶段的尝试,我体验到:小班区域活动要想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老师真的必须动点脑筋、花点心思,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可行的规则实施。这些小小的规则改动,虽是细微,却无不体验出老师对孩子的敏锐观察,细小之处见功夫。“治大国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尚要有如烹饪一条小鱼一样细微,何况管理一个班级,那就更要注意细节了。区域活动管理只是班级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区域规则制定则是区域活动的一小部分,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动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细节之处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个细节尽量做到位,那么 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就能一一解决了。
4、幼儿园教师小班教育随笔《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5、小班上学期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小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而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宝宝。特别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其规矩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如:宝宝的饭量,挑食情况;宝宝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与家长交流,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都要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的建议,让家长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工作。
总之,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宝宝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宝宝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
6、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谈谈小班区域活动的管理》
老子曾说:“治大国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要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色鲜味美。可见,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管理无小事。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只要管理得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从细微之处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拿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吧,他们不太受束缚。你跟他们提几点要求,他们事前都是一一点头答应的。可是一旦做起来,他们全都抛之脑后了,真是很头疼。就拿区域活动的管理来说吧,每天的区域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了。区域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活动的管理难,特别是一些规则的制定。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像以下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小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一些规则:“小朋友,你们要把材料放放整齐……”。但是活动起来,往往无济于事,这儿扔一个,那儿丢一个,材料总是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这些类似的情况,都要花去几乎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时间,另外,有些活动区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进去玩,这样一来还照成区域人数超员拥挤,导致争抢玩具的恶果。于是,我们常常埋怨: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淡薄,总是玩不好,还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
后来也在苦苦思索,怎样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区域活动呢?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据这一点,动点脑筋想出制定规则的好办法呢?经过我们小班老师们的集体讨论,觉得用标记牌来限制人数是个很好的方法。在每个区域活动外摆放标记牌,幼儿如果想要进去玩,必须先挂上该区域的牌子才能进去。牌子没有了,就说明人数满了,可以去其他的区域内玩。这个规则一实施,果然见效。孩子们吃完饭,去区域活动玩,首先是看有没有牌子,有牌子就马上挂上进去玩,如果没有挂牌进去玩,旁边的小朋友见了,也会马上劝阻他出去,这样起到了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当然也便于老师的管理,我现在只要一看孩子们脖子上挂的是什么标记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个区域活动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对孩子们的指导。现在孩子们每次进区域活动总是自觉地挂牌,如果该区域的牌子没有了,他们会自觉地去另外的区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说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牌来融合区域规则,实际效果要好多了。标记牌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区域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牌的启示,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入区域活动,避免了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针对材料到处乱放、乱仍的情况,我们班采取了谁是最佳区域活动宝宝的评比,每次玩好,每个区域我们都评选一名最佳宝宝,奖一颗小星星。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一颗小星星那是无上的光荣。所以都要争取得到。当然要得到这颗小星星,老师的要求就是在区域活动中遵守规则,不争抢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时摆放在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促使孩子们都能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玩好后能及时的放回原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小一颗小星星,作用还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咙也没几孩子能将区域活动的玩具、材料迅速摆放好。现在孩子都能自觉的收拾好区域活动里的玩具,因为他们都想要那一颗象征荣誉的小星星。
通过这个阶段的尝试,我体验到:小班区域活动要想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老师真的必须动点脑筋、花点心思,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可行的规则实施。这些小小的规则改动,虽是细微,却无不体验出老师对孩子的敏锐观察,细小之处见功夫。“治大国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尚要有如烹饪一条小鱼一样细微,何况管理一个班级,那就更要注意细节了。区域活动管理只是班级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区域规则制定则是区域活动的一小部分,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动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细节之处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个细节尽量做到位,那么 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就能一一解决了。
7、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随笔《情绪控制对孩子的影响》
今年我带小班,从九月份开学到现在有一段时间了,渐渐觉得这群小宝贝们越来越调皮了,对于老师的要求权当没听见。比如:我有一次上完课请孩子们把书交上来,没想到这么一件事情,我吆吆喝喝竟然强调了五次,全体小朋友才草草的完成。当时,我看到教室里的情景气坏了,拍了桌子,教室里却突然安静了。于是我生气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不说,孩子们也不敢说话,我很清楚孩子们被我吓了一跳,他们只知道老师生气了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一会儿,我逐渐平息了情绪,同时也向孩子们提了个问题:生气的脸好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不好看。”我接着说:“你们说对了,可是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生气,没有了笑脸呢?”孩子们没有说话的。我又说:“那你们讨论一下:小朋友都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想不到小班的孩子倒是说得头头是道。听着他们的回答真是哭笑不得,而转念一想,老师也不想拍桌子,老师也不想伤害你们幼小的心灵,只是有时被你们的胡闹气坏了。
对于孩子们说的话,我思考好久。接下来的几天我与孩子共同讨论怎样来监督老师和小朋友的不礼貌行为,就是老师可以给小朋友提意见,小朋友也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一方面是对我自身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孩子不规范行为的制约。我也觉得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自我情绪的控制上没有做到律己,很容易伤害到小朋友的心情,其实作为小班孩子来讲刚入园不久,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于任何事物都有新鲜感,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而不是用大嗓门“吓唬”他们,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地发展。
8、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撒饭》
幼儿吃饭时,老爱往地上、桌上掉饭粒。有一天中午,我给幼儿盛饭时,不小心把勺子里的饭粒洒在了桌子上,我刚想捡起来扔掉,可突然发现周围有许多双眼睛正在看着我,我马上意识到幼儿是想看看老师的举动,我仔细的检起桌子上的饭粒,小心的放回饭盒里。从这以后,每次给幼儿成完饭,我都要巡视桌子上是否有饭粒,如果有就捡起来放回饭盒里。幼儿们看到老师这样做,也就慢慢学会了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捡起来放在饭盒里,掉饭粒的现象少了。看起来,身教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