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怀念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怀念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
2、复习:
①首先来复习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看屏幕,一起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
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
二、整体读文,初步体会
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课文。
2、你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按顺序往后读,大家边听边初步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提出学习要求:
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写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
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的地方跟他们交流。
四、集体汇报交流
(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
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②问题设计:母亲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
感情朗读
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
问题设计: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
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
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
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作者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浏览这则日记,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感情朗读:刚才我们体会到作者伤心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
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这种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母亲)
(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国母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绕?指名读
①理解“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设计:祖国母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
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
Ⅰ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
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
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
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
Ⅱ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
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Ⅲ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③通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国母亲也会频来入梦吗?
2、引读
师: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断涌现着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着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头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离而变得更加强烈了,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再深情地朗读他的日记,再一次走进老人浓浓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记
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记
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轻轻地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生:11月28日日记
(三)体会《寻梦》的情感
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与爱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会、感悟。(分男女生读)
①这样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结合搜集的资料谈)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许多许多,母亲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内容,快速读读课文做后一段。
说说从这一段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感情朗读
五、体会文章写法
1、浏览课文开篇、结尾
2、你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
3、小结:像这样首尾照应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总结延伸
这篇课文首尾照应使每一个读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识到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母亲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后请同学们把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摘抄下来,愿意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同学,可以读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
怀念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教材简析】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文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生母及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季羡林旅居海外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季羡林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呢?(学生自由交流)
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可是,因为种种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同学们,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季羡林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季羡林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同解读季羡林的心声。
交流: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之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词语表达了季羡林失去生身母亲后的悲痛心情。古语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尽我们可能孝顺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
2、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的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就是经常梦到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因为季羡林对两位母亲真挚的爱和浓烈的思念时刻萦绕心头,她们才会常常走入季羡林的梦中。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羡林独自漂泊异国他乡,心盈忧愁、思念,难免感到凄凉;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乡和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快乐情景,是她派遣孤独和思念的良药,想起这些,又怎会不甜蜜呢?
4、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样的情景,可曾在你们梦中出现过?同学们,这份深沉的思念你会不懂吗?
四、精诚所至,母女重逢
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季羡林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上帝。上帝特赐她生母一颗还魂丹,准其真实地走进女儿的梦中,让母女重逢。同学们,现在你和同桌之间,一位就是女儿,一位就是母亲,想想你们的表演一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五、休书一封,尽诉心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明白:“有爱就要说出来!”毕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无法企及的梦。有生的日子,还有什么比我们用真情真心去爱我们爱的人,用真言真语对她说出我们的爱更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告诉她,你有多爱她,好吗?
怀念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怀念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教学准备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si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③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
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