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执教反思: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

  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情境儿歌】

  XX咩 咩│XX咩 咩│XX咩 咩│XX咩 咩│

  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

  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XXXXXXXX│

  【动作建议】

  (动作一)

  1小节一一2小节:拍手,一拍一下共四下。

  3小节一—4小节:双手做“羊角”放在耳朵边,两下

  (重复四次)

  (动作二)

  17小节——18小节:食指指头,2下

  19小节一一20小节:做剪刀“剪”状2次。

  21小节-24小节:重复17--20小节的动作

  25小节-28小节:重复17---20小节的动作。

  (动作三)

  29小节-32小节:双手脚前绕圈,共八下。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在双圈队形上按节奏做“牧羊人、小羊”的游戏动作,在句尾处里外圈交换位置。

  2、能借助手腕花按顺时针方向寻找下一只“小羊”,体验与不同的舞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于同伴的身体接触中建立愉悦的体验。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Mp3音乐,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片段。

  2.在地上贴一圈点子,数量为幼儿数的一半。

  3.有双图舞的游戏经验,知道面向圆心背对圆心的站位。

  4.红色、黄色手腕花。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引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愿望,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讲述故事:“羊毛厂要赶制一批羊毛衫运往灾区,牧羊人得到这一消息很快就找到一群小羊。那么小羊见到了牧羊人会对他会说什么呢?我们一边看一边仔细的听一听。”

  2.观察模仿学习

  (1)教师边念情境儿歌边随乐表演:拍拍,呼呼(4遍) │“剪这里剪这里”的游戏动作。

  (2)幼儿学习动作和儿歌时,老师可通过念儿歌的音量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乐句变换一个动作。如,在每一句有4个“剪这里”,教师在念第一个的时候声音重一些,其他3个声音轻一些,照

  面的每一句变换一个动作打下基础。

  3.所有的幼儿当“小羊”,在座位上用动作整体感知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的随乐做律动34遍。

  (2)在帮助幼儿理动作的时候,可预设提问:我做了哪些动作,是什么意思

  (3)在引导幼儿观察“剪这里”这个动作时,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剪的。

  4.增加牧羊人的游戏情境,

  (1)教师当“牧羊人”幼儿当“小羊”的练习游戏动作。(坐位)

  教师当牧羊人,所有的孩子当小羊,引导幼儿关注:牧羊人找到小羊说了什么还做了什么动作

  (2)明确游我的规则:当左右的孩子都明确:小说“呼”的时候,牧羊人说“小羊你好小羊边说边做“剪这里”的时候,牧羊人用手做“剪刀状”剪相应的部位。被选中的小羊会成为下

  一个牧羊人。

  (3)一名幼儿当“牧羊人”,其他幼儿当“小羊”进行游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随堂反应。选择的“牧羊人”应是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数师可预设提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2)所有的幼儿当“牧羊人”,教师当“小羊”进行游戏。

  在随乐游戏之前,教师要带领所有的幼儿练习“牧羊人”的动作。

  5.“双角色”,幼儿面对面站成双圈随乐游戏。

  “这里是一个的牧场,这里有很多很多的羊圈,每个小羊都要在家里站站好等待牧羊人。红色手花的孩子找到羊圈(场地上的方块标记)背对圆心站好,黄色手腕花的小朋友你们就是牧羊人,

  请你们找到一只“小羊”和他面对面

  6.在双圈上继续增加新的游戏内容

  (1)在A段音乐中,里顺时针找下一位同伴。

  ①T-8示范,引导幼儿观察:我是怎么找到下一只小羊的?

  ②集体练习。

  教师用语言提示:里图幼儿先用带着手花指指现在所在的牧场,然后顺着手胞花的方向指指

  下一个牧场。当幼儿在老师的语言的提示下顺利的找到下一个“牧场”以后,教师放慢速度边念a段儿歌边带领幼儿完a段游戏。接着幼儿随乐完整的游戏一次。

  ③幼儿随乐完整的表演“剪羊毛”的游戏

  (2)音乐的最后一句,里外圈小朋友交换位置

  刚才是谁当的牧羊人?你们想不想换换一换呢?可以用什么办法到里圈去?

  ①T-S: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在最后一句“比比谁的羊毛多”处交换位置的方法,其他幼儿观察。

  ②请物儿用语言表述交换位置的方法,集体练习。

  7.结束部分

  “我们把剪下的羊毛送到羊毛加工厂去生产毛衣吧。”幼儿和老师在音乐声中手捧羊毛走出活动室。

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宋君五字教学法一激情起疑使之乐学,导思育能使之善学的思想精华,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1)激情——运用多媒体画面、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剪羊毛工人火热的劳动场面。

  (2)起疑——引导学生在初步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对歌曲内容、演唱形式、歌曲背景等提出问题,促使其敢于质疑。

  (3)导思——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相互讨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视、听、唱、奏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思想内涵。

  (4)育能一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其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以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表现剪羊毛工人的愉快劳动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教学思路:为学生创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头饰、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

  3.发声练习

  (1)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

  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

  (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二、音乐小练习

  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1)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

  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

  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

  (2)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A)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B)

  进一步讨论:第二条旋律采用了附点节奏,给人以欢快跳跃的感受。

  (3)带领学生再听唱感受一遍。

  教学思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附点节奏,教学中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练习,又充分发挥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三、寓教于乐

  (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为歌曲取名。

  (2)学唱第一段歌词。

  a.师范唱第一段

  b.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感受旋律音高。

  c.指导学生唱谱。

  d.带领学生唱词,重点解决第四乐句

  e.请同学用老师准备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纸贴出曲式结构。

  师言:同学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

  丝绵”这样一些词语!

  学生讨论:甲:表现了牧场的美丽

  乙:表现了羊毛像雪堆一样多,像丝绵一样软。

  师启发:剪羊毛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呢?

  (2)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

  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

  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

  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演唱一遍

  (3)请同学们带着剪羊毛小朋友愉快的劳动心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

  曲再完整演唱一遍。

  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各歌曲的学唱部分,由于前面教学环节中对

  歌曲的学唱已作了铺垫,因此教学中采用了模唱法、听唱法及学唱法、自学自唱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思考,全面参与,积极讨论,促进其在想唱—学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的情绪,更深刻地体验到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使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渗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四、创造表现

  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用节奏乐器自创节奏型伴奏,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找出恰当节奏为歌舞伴奏,创出恰当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最后集体评价。

  全班在边唱边敲边跳的愉快气氛中结束新课。

  本环节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创编、歌表演创编、图画创编等各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从而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

  五、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听音乐出课室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节课应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上完唱歌课《剪羊毛》我心情很愉快,再看看我的学生们,他们边下楼还边哼唱着《剪羊毛》的旋律,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心里意识到;这节课成功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感觉课堂上还是多了一些花架子,走了一些弯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太恰当。一直有一个愿望,想把这节课再上一遍,上得更完美一些。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在设计课堂结构时,以简洁有效为原则,导入新课时舍去了以前花了很长时间的节奏训练,通过师生谈论与剪羊毛有关的话题直接进入主题,省时有效。教授新课时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老师富有感情的范唱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去聆听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熟悉歌曲。歌曲学习的过程尽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歌曲速度快,节拍准确。同时我注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通过抚摸学生头,拍拍学生的肩,给一个大拇指表扬,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音乐课的美,音乐课的快乐。结束本课时,我在众多可选择的方法中选择了听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首歌。教师完整的结束语和师生富于激情的演唱,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节音乐课结束了,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这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在一次次的磨砺当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种愿意为音乐教学投入精力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千锤百炼出好课。

中班剪羊毛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 感受澳大利亚民歌风格,掌握附点节奏,并能以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2、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能学会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边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边律动。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的劳动着。小朋友们平时在家都热爱劳动吗?

  生:爱!

  师:那谁能到前面来模仿劳动的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猜一猜,好不好?

  有的学生模仿洗衣服、有的学生模仿拖地、有的学生模仿擦玻璃……

  师:你们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澳大利亚的人民是怎样劳动的呀?

  生:想!

  三、新授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澳大利亚人民劳动的歌曲,我们大家先一起欣赏一遍,你们仔细的听一听澳大利亚的人民在做什么劳动呢?

  生:剪羊毛。

  2、再欣赏一遍,思考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播放音乐时配上动画片《喜羊羊》中剪羊毛的画面。

  3、剪羊毛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一起加入喜羊羊们的行列中去吧!

  节奏谱: 2/4 X 0 │X 0 │X X │X 0 │

  4、简介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南半球国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经贸中心——墨尔本,澳大利亚的旅游名胜有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墨尔本唐人街、墨尔本动物园、黄金海岸等。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那里地势平坦、开阔、干旱、草原面积广,适合羊群生长。在那里平均每人拥有6只以上的羊,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间长了会腰酸背疼,为了减轻疲劳,人们就一边哼唱歌曲,一边剪羊毛。

  5、模唱旋律

  跟着录音用“lu”轻声哼唱旋律。

  6、看一看这首歌的歌谱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种节奏型较多。

  练习附点节奏× × ,并唱一唱。

  7、再次聆听录音

  思考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8、学生轻声朗读歌词。

  9、跟琴学唱歌词。

  10、找出难唱的地方。

  解决难点,重点练唱。

  11、分组演唱,互相纠错。

  12、集体完整演唱。

  13、歌曲处理。

  指导学生能活泼、愉快的演唱曲。

  14、巩固练唱。

  分组演唱、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个别唱

  15、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为歌曲伴奏。

  16、集体表演唱。

  四、拓展

  1、聆听《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丰收之歌》

  2、让学生观看一首《三个和尚》的歌曲动画flash,再次体会与劳动有关的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意义。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章

《人教版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等奖》

《九上语文讨论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