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等奖教学设计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一、教学内容: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6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准备:
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想听曹称象的故事吗?
2、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2、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
生:想。(生实验、提升感知。)
3、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
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4、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5、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6、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7、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方法。(尝试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九第7题。)
(三)再次实验、升华认识。
1、实验一:请同学将放在容器中的西红柿取出,观察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实验二:请同学把一个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又观察到了什么?
生:讨论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并发表不同意见。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A、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B、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C、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溢出部分水的体积
4、小结。
师:上述的方法我们称它为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容器的底面积是78平方厘米。容器里装满水,水中沉没一块橡皮泥。取出这个橡皮泥后,容器里水的高度下降了2厘米。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cm,宽50cm,蓄水深20cm,现将一块小假山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了2cm,求这个小假山的体积?
3、把一个体积为460立方厘米的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里,此时溢出一部分水,你知道溢出部分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吗?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出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我们面对不规则物体是一个庞然大物或是细小的颗粒,又该怎样去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课后我们还可以讨论,把你的设想告诉老师。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8、9、11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在学生完成实验结果汇报后,思考:“为什么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学生一时表述不清,只要给点时间让他们思考,他们就能意识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石块,水增加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还有一些学生,先是疑惑,停顿几秒后,就都豁然开朗了。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学生在思考时,教师要做到耐心等待,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
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思考后交流: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满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于溢出的水,学生也想出了很好的处理方法。所以学生能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1.知识与技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2.数学思考: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等积变形思想的实际应用;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问题解决: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
前需知识掌握情况:《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属于几何图形的新授课,这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学习,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微课的认识: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使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态度:学生对这种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模式充满期待和兴趣,乐于参与。
学习风格: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我经常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我的学生接受并喜欢这种学习模式,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使用微课,让学生学习《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在自主实践中主动生成知识,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我将在课堂教学中插播微课“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梨的体积,让学生自主观看、讨论,小结、形成方法。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分小组活动,动手操作、实践验证,填写实验记录单,汇报、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应的教学目标
微课教学方法一:把梨放入装有水的量杯 教师演示把梨放入装有水的量杯,水面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学生观看、讨论,发现:V物体=V上升部分的水 学生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微课教学方法二:把梨从装有水的量杯中取出 教师演示把梨从装有水的量杯中取出,水面下降,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同样也是梨的体积。 学生观看、讨论,发现:V物体=V下降部分的水 学生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微课教学方法三:把梨放入装满水的小量杯 教师演示把梨放入装满水的小量杯,水溢出,溢出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学生观看、讨论,发现:V物体=V溢出部分的水 学生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如何让学生获得微课资源:我主要通过课堂集体观看微课视频,观后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后通过网络传递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观看,巩固学习成果,最终形成方法。
如何确保学生学习了微课:为确保学生真正观看了微课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我会布置学生填写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方案一:把梨放入装有水的量杯中原来水的体积 水和梨的体积 梨的体积( )ml ( )cm3 ( )cm3我的发现:其他方案:第一步:第二步:我的发现:
如何评价微课学习效果:通过回应课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乌鸦喝水”故事中的不规则瓶换成规则的长方体容器,再放入石头,你们能求出乌鸦放进瓶中石头的体积吗?需要什么数据?'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在畅谈收获环节,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小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能够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有以下体会:
在学生利用量筒(长方体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他们能想出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明白转化的思想,从而掌握测量方法。本节课,我在学生演示测量过程的时候,借机一问“为什么相差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想出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化,如上升法:V物=V
水上升部分;下降法:V物=V
下降部分;溢出法:V物=V
溢出部分。在这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感受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更是得到了一次检验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认识上、知识上、技能上、思维上、情感上的更高目标。
本节课虽然有以上亮点,但是还是存在着对问题解决过程缺乏评价的不足。
在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求出物体的体积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