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习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习。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习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 点拨反馈 (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等奖第 2 篇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字,号别号。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
1、学生自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等奖第 3 篇
一、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 学习本文讲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3. 品味、学习本文凝练轻灵流畅亲切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二、 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法,运用“实话实说”的活动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激趣解题
1.老师提问: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关作者梁启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两遍,查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
2.师生交流讨论。
(三)、 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老师事先把学生分成六个组,教师设计好关于课文1—3段的6个问题,并把它们分别写在纸条上,各组派一个人抽签选定问题。 2.学生品读1—3段,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
3.设计的问题是:
①第一段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能仿照这种句式仿写一两句吗?
②文中第三段说“人生 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③文中第三段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自己感受过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④在这几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找出来,简单赏析一下。
⑤课文写最苦的内容写了两段,为什么写最乐的内容只写了一段?
⑥读了这三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提出两三个来。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活动操作要领:教师(主持人)依题号顺序提问,抽到本题的嘉宾先答。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见,其他嘉宾和观众可以发言补充或争鸣讨论。教师做相机点拨,掌握控制好讨论交流的话题走向。做到既避免冷场又不可任由对话偏离话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全班学生思考: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2.集体讨论问题①②
(二)、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教师组织分组、抽签、定问题。
2.学生根据抽到的问题,品读课文相关内容。
3.设计的'问题是:
①前三段已经讲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四五段还有必要写吗?为什么?
②举例说明“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⑤以“梁启超,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5.操作要领同上。
(三)、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等奖第 4 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论题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如果改成《苦与乐》好吗?为什么?
提示: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改成《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明确:文章论题不是论点)
三、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四、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阅读前教师对较难字词的音义加以指导: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 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提示:“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4、5段中找答案)
提示: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二)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提示:分——总
(三)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提示: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提示: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提示: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