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手工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幼儿园小班数学手工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手工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2、3题。第3题可启发差生这样想:先求35000个纱锭有几个1000?再求生产棉纱多少千克?最后求可以织布多少米?
列式:7.2×[26.5×(3500÷1000)
幼儿园小班数学手工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钟面(上面是7时)
1.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已经认识时钟,看看现在是几时?(7时)你们昨天7时在干什么?(看电视、吃早餐、睡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2.揭示课题 :24时计时法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数学学习,唤醒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新课伊始,设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围绕目标,合作学习。
1.关于24时计时法你有哪些了解?
2、.谈话交流。
a.晚上12时 谈话: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呢? 思考:这是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刻称为0时。闭上眼睛想一想,时针一天正好走几圈呢?接着演示时针是怎样走的。
b.上午7时 思考:现在是几时?你在做什么?
c.中午12时 追问:上午的学习结束,该吃午饭了。是几时?到中午12时为止,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
d.晚上7时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有什么电视节目?
(思想教育:关心国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时
思考:这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呢?1日=()时?
3. 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吗?
4.反馈练习
a. 0时指什么时候?
b.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中午12时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
【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明确一天中开始和结束的时间“0时”。认识0时是一天的开始,24时是一天的结束。】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幼儿园小班数学手工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幼儿园小班数学手工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
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
学生:3的乘法口诀。
(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记口诀。
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3、小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五、板书
3的乘法口诀
三三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