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彩的词句。
3.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3)师:同学们,黎明和黄昏的天空,常常会出现一片片绚丽多彩彩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播放云霞场景,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课件1)生齐读课题。师:我们来看看“女娲”的“娲”字,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它?生:换偏旁“蜗牛”的“蜗”换成火字旁。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位了不起的女神,让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她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词,读准字音,读不好的词句多读几遍。生读课文,师巡视。师:好,听同学们美妙的读书声,看同学们读书的态度,老师想到一个词“专心致志”。老师想考考大家,生字词都会读了吗?(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师:扫清了字词障碍,读起课文来一定会顺畅流利,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注意正音。正音、评议、轻声读课文并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交流故事内容。
三、现象比较,聚焦可怕
(7)师: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请你们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补天的起因,用喜欢的符号划出。随机出示课件4:
指名读,初识可怕: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幕情景?你会怎么说?生:可怕、悲惨、天塌地陷,水深火热……
师:到底有多可怕吗?谁来读读?学生齐读。师:满意吗?生:师:老师也想试读一下,听,感觉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恐怖的场景…生:老师读出了心中的担心和焦急…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再来读读?师:看课件提示一起读。生齐读。师:读得真好,读文章就要这样,读出味道来。
四、拓展想象,感悟精神。
(15)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娲的心里难过极了!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啊!人类的救世主女娲,是怎样把人们从天塌地裂、水深火热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故事的经过。在第几段?生:第2、3、4段。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我们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看看女娲做了哪几件事?生:请雨神下雨救火。生:造船救洪水中的人们。生:寻找五彩石补天上的窟窿。师:一点都没错,你们真是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这三件事情当中,具体写了哪件事?生:寻石补天!师:女娲是一位神哪,补天对她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吗?生:不对!师:这么说,你觉得女娲补天不容易。找出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生默读,画句子)师:有同学画好了,画好就可以举手了,举手向老师示意一下。(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句)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师:同学的口到,你的笔到。赶紧把他说的画下来。生: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生: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师:好,刚才我们是抓关键句子来体会,现在,我请同学读这写句子。看看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女娲补天的辛苦。生: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炼了五天五夜(课件出示红点)师:是啊,女娲翻山越岭,忙了几天几夜,寻找补天之石。读女娲找石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呢?你来。生:我仿佛看到了女娲在山上找寻的身影。师:哦,找得怎样?生:我仿佛看到女娲在山上找五彩石的艰辛。生:我仿佛看到了女娲在山上找五彩石的艰苦。师:艰苦。同学们词汇真丰富啊,老师真佩服你们啊!几天几夜能说明女娲找五彩石怎样啊?生:很长。师:你来读这句话,把时间长读出来吧生:读。师:一起来把时间的长读出来。生:齐读。师:对啊,女娲找的时间长,她很辛苦,但是找到的五彩石还是没有找齐,她只有继续“找啊找啊”,老师仿佛看到女娲去过很多地方找,她会去过哪些地方找呢?遇到什么困难呢?让我们随着女娲一起去找纯青石。看屏幕上的提示:谁来想一想,说一说?课件:于是,女娲又来到了
师:女娲寻找五彩石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板书:找)一起来读“终于在一眼……”师:她的心情怎样?你来生:很开心。师:你能把她的心情读出来?一起再读一遍。生齐读句子。师: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板书:炼)师:你能想象女娲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怎么度过这五天五夜呀?生:女娲不睡觉,忍受着高温的神火的炙烤,守了五天五夜。师:真了不起,一起来读读。师:冶炼好了五彩石,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板书:补)指名读: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师:女娲炼石补天做了哪些动作?生交流。师:这些动词用得好吗?好在哪里?生:师:正是因为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写具体,很神奇。(板书神奇)女娲找石,炼石,补天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的,是多么不简单那!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第四段。师:对了,天就这样给补好了,大家想对女娲说什么吗?生:谢谢你,女娲,谢谢你为我们补好天。师:嗯,感谢她。你呢?生:女娲好伟大,我们敬佩你!师:对啊,你呢?生:我非常敬佩女娲。生:。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女娲勇敢善良、甘于奉献。师:是啊,女娲真了不起,女娲为了人类不怕困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板书:了不起)总结:
(课件出示彩霞漫天的景象)师深情地诉说:“现在,人们……”
五、指导写字
(5)1.观察字形:“隆、塌、露、燃、熊、挣、”,说词造句。
2.生说不好写的字。指导书写“隆、露”
3.生书写,师巡视。
4.展示评议。
六、拓展
师:历尽千辛万苦,女娲终于补天成功。传说当中,人是女娲造的。我们都学过《盘古开天地》。之后,还有一个精彩的神话,就是——《女娲造人》!我们把《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连起来读,就会觉得更加有意思。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爱动脑筋的,他们面对天地万物、日月星辰的来历有过很多猜测,因此创造了很多精彩神奇的神话故事,我们知道的神话故事还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财富,课后我们应该找来好好读一读。
七、作业:
1.课文中一些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
2.再找一些神话故事读一读,让我们在读中认识去认识更多神奇的人物。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人类遭遇了一场大灾难,我们回到那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中,再次体会人类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情景吧!齐读第一节。
2、引读,渲染灾难;
真是太可怕了!
原本宁静美丽的天空,此时……;
原本欢歌笑语的大地,此时……;
原本幸福生活的人们,此时……
【设计意图】在感知画面的基础上,通过引读和对比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为下文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看着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
女娲补天先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
过渡:让我们跟随女娲跋山涉水、漫山遍野地一起去寻找五彩石。
3、“找”;
(1)体会艰难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语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说一说你的体会。
几天几夜:
我从忙了几天几夜感受到女娲的艰辛!
又找啊找啊:
我从又找啊找啊感受到女娲的辛苦!
补白训练,寻找的艰辛
师:你们能想像女娲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吗?
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名读
指导读
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女娲在寻石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想像的空间很大,但通过提示使他们的想像更有针对性。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既保证了全班的参与,又使通过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过想像、交流、分享,让学生对女娲不怕危险,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的奉献精神和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整体感知,补白想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以及抓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女娲的艰辛。
4.炼石补天
(1)自由读第四段,理解 “冶炼”;
接下来女娲还要冶炼五彩石,自己读读!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什么是冶炼?联系上下文理解
【设计意图】中段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方面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本段中“冶炼”一词的理解,就可以让学生先质疑进而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过渡:女娲真是坚持不懈呀!
(2)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表示女娲炼石补天时动作的词语
A.反馈。(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好)
B.谈体会。
师: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生: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写出来了女娲补天很辛苦。
师: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C. 说话训练: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复述这段话。(师:动作描写,有先有后,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复述这段话吗?)
【设计意图】:第四自然段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将女娲补天的过程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这种写法在写作上很值得借鉴,故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除了能理解外,还要能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提倡学生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另外,动作描写有先后顺序,让学生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连接词来复述这段话,有助于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在理解,并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合理性。
三、学习第5自然段,体会神奇
真是神奇啊!这一泼,泼出了五彩的云霞——齐读最后一段。小结神奇。
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同学们,这个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的女娲!一个为了拯救人类( )的女娲! 真是一个( )的女娲!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
生:女娲补天
师:让我们记住这惊天动地的壮举──
生:女娲补天
板书: 找石 不畏艰辛
女娲补天 炼石
补天 甘于奉献
五、拓展阅读
《百鸟朝凤》 《“八仙桌”的由来》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观音送画》 《后羿射日》
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结合小问题思考着读短文。在读中继续体会神话的神奇。
3、读书姿势端正。
六、想象创编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去求雨神灭火,那么,她是怎样去求雨神的?雨神又是怎样把火灭掉的?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也来写一段神话故事吧!
小提示:
为了你的文章生动形象,可以用上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
31 女娲补天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 女娲补天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人类遭遇了一场大灾难,我们回到那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中,再次体会人类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情景吧!齐读第一节。
2、引读,渲染灾难;
真是太可怕了!
原本宁静美丽的天空,此时……;
原本欢歌笑语的大地,此时……;
原本幸福生活的人们,此时……
【设计意图】在感知画面的基础上,通过引读和对比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为下文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看着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
女娲补天先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
过渡:让我们跟随女娲跋山涉水、漫山遍野地一起去寻找五彩石。
3、“找”;
(1)体会艰难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语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说一说你的体会。
几天几夜:
我从忙了几天几夜感受到女娲的艰辛!
又找啊找啊:
我从又找啊找啊感受到女娲的辛苦!
补白训练,寻找的艰辛
师:你们能想像女娲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吗?
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名读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 会写“隆、塌、挣、喷、缺、纯、冶”7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
3.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女娲补天》,还认识了一些生字。现在老师想检查认字的情况。
1、复习词语:“捡石头”游戏。如果你们能读对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帮助女娲补天了。开火车带读。
2、词语都会读了,这些红颜色的字有什么特点?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隆、塌、挣、喷、缺、纯、冶)
(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窄右宽,但“缺”字左边不要太窄。)
(注意“窿”、“挣”、“冶”,在田字格里范写“喷”。)
屏幕显示“喷”,现在我们就重点来看“喷”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草字头的最后一笔是撇,“贝”的最后一笔是点。)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你也来写一个,看谁写得最漂亮。)
检查,反馈。
根据我们刚才的点评,自己再写一个。好,收起来,谁最快!
3、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 有一天,(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二、 学习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过渡: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女娲难过极了,她仅仅是难过吗?她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汇报,反馈。(贴词条: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3、重点学习三、四段:
(1)师:这三件事,具体写了哪件事?
生:寻石补天。
师:那其他两件事就是(略写),现在请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的。
谁来读?
她读得怎么样?
预设:(好,好在哪?从哪里看出来?)
(不好,你来读,接着问:你为什么这么读?——答:着急,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答:立刻)
师:谁能把立刻换成其他词?(立即、马上、赶紧……)
全班齐读。
(2)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寻石补天),补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
师:请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预设学生找到短语:
(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炼了五天五夜)
或句子: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谈体会:
1. “冒着生命危险”,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师:你来读一读——“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从“决定”这个词,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女娲不仅仅难过,而且下定决定,解救人们。
全班读。
2. “几天几夜”(拉长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明女娲找五彩石花的时间很长,很辛苦。
3. “找啊找啊”、“终于” 把这句话读一读,“于是……”,预备起——
生齐读句子。(课件)
师:你们能想象女娲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吗?
学生展开想象,小组讨论。2人反馈。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纯青石,多么不容易呀!请同学们自己再把这句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
点评——
师:老师发现你把“终于”这个词读得比较重,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师:终于一词表示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你能用“终于”来说一句话吗?
两生造句,师评。
(造句是错误的。如:“我终于完成了作业。”不对,谁来改一改。我们说“终于”表示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前面应该有铺垫。谁也来试试。)
(造句是正确的,点评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如:他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作业完成了。——他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才把作业完成的。这个句子有铺垫。还有谁想来。)
(倘若学生没找到“炼了五天五夜”,提醒:女娲除了寻石不容易,炼石呢?)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几句描写女娲补天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吧。(看课件读句子)
生齐读。
(3)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五彩石找齐了,她是怎样炼石补天的呢?生默读第四自然段。
师:好,请同学们拿起笔,画一画女娲炼石补天时动作的词语,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画表示动作的词。反馈:
(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好)
师: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生: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写出来了女娲补天很辛苦。
师: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师:同桌之间读一读吧,体会作者是怎用运用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师:动作描写,有先有后,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复述这段话吗?同桌商量一下这些词应该怎么用比较好。
两生反馈。
师:女娲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自己的决定,大家还记得她的决定吗?
生读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二)引读第五自然段。
师:现在,大窟窿(被补好了),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
生: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师:女娲真了不起!人们又可以(欢歌笑语),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了)。
三、 拓展训练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等15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霞图片、生字新词、句子、《女娲补天》动画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师:你们喜欢欣赏天边美丽的彩霞吗?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课件出示彩霞图片,生欣赏。
3、谈话。师:太阳、月亮、星星、白云是我们在天空中能够常常见到的事物,可我们却偶尔才能看到彩霞,面对彩霞,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彩霞是如何形成的?)。
师:对呀,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看到彩霞,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和彩霞有关的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不流利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1)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2)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在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途径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留在班上解决。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表中的词语,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在组内理解不了的词语,先由其他组同学说说,再由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师随机指导朗读。
(3)试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5、写字指导。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写每个字时应注意的地方。
(2)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范写。
(3)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4)评议。
三、小结铺垫。
师:女娲用她的善良、勇敢以及神奇的力量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课文学到这,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也一定存在不少困惑吧,回去后,请认真总结、复习自己的收获,把困惑或者想向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上,准备在下一节课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2、口头填空:课文讲了(什么时候),天空(怎么样),女娲。(做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释疑解惑。
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在课后写出的困惑或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选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班上汇报。
2、各组汇报选出的问题,师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准备全班讨论。
3、研读,解惑。
(1)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补天?
a、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一段中能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b、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远远的天空……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一段话,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塌、黑黑的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挣扎”,来体会人们面临的灾难之可怕。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如何补天的?
a、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b、引导生想象人们处境之可怕,对比普通人和女娲看到此种情景后产生的不同心理与态度(害怕、退缩和善良、勇敢)抓住“难过、冒着生命危险”等词体会女娲的可贵品质。师相机板书:善良勇敢。
c、交流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师相机指导朗读。
d、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与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找出补天过程中表示女娲动作的词语并板书。
e、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生边看边听老师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天边美丽的彩霞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虽然仅仅是个传说,但我们应该感谢古人,因为有了这个神话,我们看到彩霞时才能产生这么一种美丽的联想,学完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生谈。
2、师:这么美丽神奇的故事,请你们回去跟身边的人讲讲吧。(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下次我们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寻石(几天几夜、又找啊找啊、终于)善良勇敢
31女娲补天炼石(挖、放、冶炼、五天五夜、)不怕困难
补天(装、端、泼)甘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