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一等奖公开课教案节奏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小班一等奖公开课教案节奏,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一等奖公开课教案节奏第 1 篇
[游戏背景]
软皮球、纸箱、皮筋
教师带领幼儿人手一球玩起“皮球上天了”游戏。
教师引导喜欢玩抛接球的幼儿把多的球以游戏的形式投放到筐里。
[幼儿游戏表现]
只见孩子们把球往天上一抛,嘴里喊着“皮球上天啦”,随之,皮球落下来,有的抱着头,有的低着头,有的抬头看着自己的球。
玩了几次后,幼儿开始踢起球来,聆韬、书麟、肖箫踢着球跑。
邓溪萌找老师先抛接球。其他幼儿也抱着球,想跟老师玩。只好一个一个分别抛球给他们。
朱梦婷、周心照把多余球放到脚旁。把一个一个软皮球放在脚面上一踢,玩得挺起劲。
崔博深、岑得民他俩站在皮筋前把球投过皮筋练投掷,看到自己投得很远非常开心。
王梓筠、毕熙健、石雅琦、刘吴森双手抱球围着纸箱(有一定距离)投球,远了往前挪挪,近了往后站站。
[游戏目标与幼儿发展分析]
抛接球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双臂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能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男孩子最喜欢踢球,符合他爱奔跑、喜运动的特点。
她愿意找老师玩,喜欢老师与他们一起玩,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这样玩抛接成功率也高,孩子更爱玩。
幼儿想起沙包可以放在脚面上踢,也尝试用球来玩这样的游戏。
这两个幼儿属肥胖儿,不愿跑着玩,但臂力较大,喜欢投掷,投掷能使他们更易获得成功的感受。
小班幼儿喜欢玩软皮球,因为它既可以滚动,但相对于皮球又好控制,易玩,很适合小班幼儿。
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喜欢用自己熟悉的玩法,或擅长的玩法,教师暂时不必强求,可以慢慢引导。
小班一等奖公开课教案节奏第 2 篇
活动目标:
1、通过重复阅读掌握读本中的故事情节;
2、学习读本中的句式。
活动准备:
大书、小书
活动过程:
一、文字阅读
教师拿出大书,帮助小朋友进行复习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幼儿的指读过程,帮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集体阅读之后,教师将小书发给每个幼儿,请幼儿自己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句式学习
在幼儿自己朗读之后,请他们找一找读本中固定句式“……在……”让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使用这个句式。
三、游戏活动
教师可带幼儿玩游戏,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下练习使用句式。教师可将幼儿说的话记录下来。
小班一等奖公开课教案节奏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布条打结,发展双手的协调性。
2.学会用一条布条打结,提高操作能力。
3.愿意参加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各色软布条。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布条。这是什么呀?
(2)谁知道布条干什么用的呀?
(3)今天我们学一首《小布条》的儿歌。
小布条:小布条真会变,一手拿一头,交个叉,钻个洞,两手一拉变个结。
这样用布条打结,我们叫它编织,是编织中的一种方法。
2.教师操作示范
(1)教师用一条布条打结边念儿歌边打结。
(2)打完一个节后。师问布条像什么?(项链)
(3)继续打结后,师问这个布条又像什么?(兔子)
(4)再继续打结后,师问现在布条像什么?(蜗牛)
3.幼儿操作
(1)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大胆地玩打结。
(2)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3)及时给予能力强的幼儿肯定和表扬。
(4)作品展示:
a、请幼儿说说你编织的是什么?
b、简单地说说是怎样来编织的?
小班一等奖公开课教案节奏第 4 篇
一、游戏目的
1、通过练习,锻炼幼儿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
2、通过启发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发展其创造想象思维。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二、游戏准备:
1、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小鱼、塑料小篮。
2、录音机、磁带。
三、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做小猫走路进场。
2、小猫醒来了,小猫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
〈二〉基本部分:
1、小猫练本领:
(1)导语:小猫已经长大了,该练习更多的本领了。妈妈看谁最勇敢,想的方法多,掌握的本领多。
(2)“小猫”自由地选择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等器械练本领。
(3)“小猫”互相观摩同伴的玩法,并选择有创意的动作练习: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
2、游戏:“小猫钓鱼”
(1)游戏玩法:小猫勇敢地过草地(垫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弓形门),跳过山沟,到河边钓到一条鱼又拿回起点的篮子装好,从新出发。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创各种走、跑、钻、爬、过桥等动作,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歌表演《走路轻轻》。
小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能溶解糖和盐等东西。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因此我以游戏的形式贯彻整个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懂得水能溶解糖和盐等东西。
2.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糖、开水、杯子、勺子人手一份。
2.颜料、石子、油、酱油、水、广口瓶若干。
3.麦乳精、盐等。
4.录音机、录有《找朋友》的音乐磁带。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能溶解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五、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激发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听音乐做游戏,感受找朋友的快乐)。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心里真高兴啊!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水会溶解的特性。
(1)师:水宝宝来了,它也想要好朋友。你们知道,谁是它的好朋友?
(2)(出示糖)糖宝宝来了,它能成为水的好朋友吗?请你们仔细看。(教师操作,引导幼儿观察糖被水溶解的现象)呀,糖宝宝跳到水里一搅拌,就分不清哪个是水,哪个是糖了,水宝宝说:“糖是我的好朋友!”
3、幼儿操作,找出溶于水的东西。
(1)师:小朋友,你们也来帮助水宝宝找好朋友,好吗?桌上有很多东西,放入水搅拌一下,看看谁是水的好朋友。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把发现说给好朋友听。
(3)师:你帮水宝宝找到了哪些好朋友?(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并进行操作验证)
小结:麦乳精、盐等放入水一搅拌就不见了、溶解了,它们都是水的好朋友。
4、游戏:送朋友。
师:我们把水的好朋友找到了,把它们送到水宝宝这儿来吧!(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