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 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 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自学指导(二)

  再看图3说说图3 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自学指导(三)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学指导(四)

  再看图4说说图4 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自学指导(五)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课堂练习(一)

  写出几个等式

  自学指导(六)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 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课堂练习(二)

  请大家写出几个方程。

  四、小结:回答什么是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1、出示88页的天平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课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学生汇报

  师:x+5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92页的月饼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不能写一个等式吗?

  同桌讨论

  一生汇报

  生:每块月饼的质量×4=400克。

  师:如果用x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学生汇报:4x=400

  3、出示88页水壶图的左半幅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这幅图,你能不能说出一个等式呢?(同桌互相说)

  一生汇报。

  师:如果每个热水瓶能进x毫升的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生汇报

  2x+200=20xx;

  2x=20xx-2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同学交流。

  师: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谁能说一说方程有什么特点?

  二、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方程,那么怎么列方程那?

  1、第93页第1题

  看图列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2、第89页第2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

  第二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3、第89页第3题

  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日历中尽可能多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在讨论书上的问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天平了解了方程的含义,学会了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设

  生1:方程的意义。

  生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生3:解方程的方法。

  生4: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2.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课题:方程)

  ⊙回顾与整理

  1.方程。

  (1)什么是方程?它与算术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

  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②算术式是一个式子,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①等式的性质。

  ②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互逆关系。

  (5)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3题。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②指名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③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解的。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学生小组交流并集体汇报,然后教师明确: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②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关键性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3)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4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各题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自主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与方程5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5 分钟)

  1.列方程

  (1)某数的5 倍加上它的2 倍和是42,求这个数。

  (2)X 的5 倍减去它的2 倍差是1.2,求X。

  2.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共植树600 棵,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1)画图,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层次练习(15 分钟)

  1.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植树,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300 棵。四五年级各植多少棵?

  (1)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做

  (3)订正:

  解:设四年级植X 棵,五年级植3X 棵。

  3X-X=300

  2X=300

  X=150

  3X=3150=450

  答:四年级植150 棵,五年级植450 棵。

  2.试一试: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妈妈比女儿大27 岁,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学生独立做

  3.小结:解答时,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话设出未知数。看一看是求它们的和还是差,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看图列方程125 页3 题。

  完成后交流

  2.对比练习

  (1)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1.6 小时相遇。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二人经过几小时相遇?

  (3)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经过1.6 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总结交流(5 分钟)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章

《第二学时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

《心理健康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短歌行市级一等奖教学设计》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