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消息二则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消息二则的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学习目标
1、熟记“颁”“裁”等字的读音,熟记“嘱”“诺”等字的字形。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消息的结构和内容,把握消息的特点。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4、养成阅读、收听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引导点拨法【学习过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一课时
前预习
1、熟记“颁”“裁”等字的读音,熟记“嘱”“诺”等字的字形。5分钟
2、初读课文了解消息的结构和内容,把握消息的特点。7分钟3、找出导语部分,主体部分,概括出分别写了什么内容?5分钟4、养成阅读、收听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5分钟
导入2分钟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后预习5分钟
1、熟记“颁”“裁”等安的读音,熟记“嘱”“诺”等字的字形。2分钟
2、初读课文了解消息的结构和内容,把握消息的特点。2分钟3、找出导语部分,主体部分,概括出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分钟4、养成阅读、收听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2分钟课堂展示(利用多媒体)
1、字词默写小组展示6分钟
渗透shen仲裁zhongcái颁发bān遗嘱zhǔ卓有成就zhuo巨额帕西pà
2、背景2分钟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他立下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本文所写的就是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奖的情况。
3、思考:6分钟
A、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B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得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
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4、合作探究8分钟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
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优势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主体部分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了首届诺贝尔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等。
这样写能更好的突出中心。
3、在主体之后为什么还要补充说明颁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样有助于读者了解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消除读者心中的疑虑。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的公正和公平。4、精读课文,揣摩品味9分钟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状态的过程。而X射线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颇”字用在这里,有很,相当的意思。表明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成果。
课堂小结2分钟
这篇新闻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及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第二课时
后预习5分钟
1:写作背景,找出导语部分。2:文中提到了那些人物?
3:导语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文章的中心。导入2分钟
这是什么钞票,你知道吗?(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国钞票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课堂展示(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小组成员讨论回答)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7分钟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吗?动手查查;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逝世于1680年,是意;建筑家;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人;合作探究5分钟;导语中“再见了,卡拉瓦乔;导语表达了作者对欧洲原有钞票的惜别之情。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吗?动手查查。7分钟
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画家,是
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等。
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逝世于1680年,是意大利雕塑家、
建筑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
人。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合作探究5分钟
导语中“再见了,卡拉瓦乔。再见了,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导语表达了作者对欧洲原有钞票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没有了艺术家的位置的深深遗憾与婉惜。这样写既点明消息的主要内容,又袒露情感,很容易激起
读者阅读的兴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堂小结3分钟
我们了解到随着欧元的发行,欧洲人民正与以前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告别,他们的那种不舍与依恋,让我们意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消息二则的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 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这则新闻特写的文学味儿我们之前已经感受到品析过,那么作为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客观真实的特点,达到细腻动人与客观真实的有机融合呢?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消息二则的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仲裁(zh?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附: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主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背景资金来源
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的与众不同之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钞票(chāo)弗洛伊德(yī)..粉碎(suì)安慰(wè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
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交流点拨】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12月7日,逝世于1680年11月28日,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大卫”“巴贝里尼宫”??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塞尚(1839—1906)法国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之父”。主要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四季》静物系列等。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等。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1323年6月10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足智多谋,从未打过一次败仗。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本篇新闻的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试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1.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印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
【交流点拨】,是唯独,独一无二的意思。用在句中表明只有欧元的硬币才能对他们的民族自尊心稍作一点安慰,再无其他了。2.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交流点拨】“小小硬币的一面”表明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对硬币所印图案的选择很有限,仅仅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币,并且只是其中的一面,强调了选择权利之小,反衬了他们心理失衡之大。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导语中“再见啦,卡拉瓦乔。再见啦,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没有了艺术家的位置的深深遗憾与惋惜。对意大利里拉上的卡拉瓦乔,贝尔尼尼这两位天才画家的图像的消失感到不舍与无奈。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欧元与欧洲民族文化的关系,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交流点拨】像所有的货币一样,欧元也有两面,但与其他货币不同的是:欧元硬币只有一面图案是相同的,称之为“欧洲面”;另一面算是“国家面”,图案由12个欧元国自行设计。欧元是欧洲国家经历几十年努力才实现的单一货币,而小小的硬币上却为各国保留了一方“民族天地”。欧元是欧洲共创未来的象征,
但决不意味着各个成员国将失去自我,失去民族特征。欧元区12国都有自己的民族历史、语言和文化,历史和文化的多样化是欧洲的宝贵财富,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精粹使世界更多姿多彩。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从中我们了解到了随着欧元的发行,欧洲人民正与以前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告别。他们的那种不舍与依恋,让我们意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的骄傲,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拓展延伸
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根据信息补充句子。
①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鹅都给你。”羲之欣然提笔,得鹅而归,王羲之真是任性率真啊!
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真是被世人珍重呀!求鹅写经,为人任性率真;助妇题书,其字为世所重。
2.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因为书法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一,他不仅可以提高我们书写水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附:板书设计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再见啦卡拉瓦乔贝尔尼尼
再见了弗洛伊德塞尚
告别法郎、马克、里拉?
“小王子”“格林兄弟”依恋不舍无奈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消息二则的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难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遗嘱(zhǔ)渗透(shèn)卓有成效(zhuó)
仲裁(zhò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
重点词语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三、作者介绍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奖介绍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朗读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得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五、精读课文,揣摩品味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状态的过程。而X射线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字用在这里,有很,相当地意思。表明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成果。
4.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5.课文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等。
能更好的突出中心
6.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树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有助于读者了解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消除读者心中的疑虑。
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奖的公正和公平。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及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