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句审题立意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抓关键句审题立意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抓关键句审题立意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写有“读书时做记号的方法”的4张卡片;
3. 画有”动物名称、主要特点、动作”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九寨沟名字的由来。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摄影师,老师带领你们到九寨沟去取景拍照,一起去领略一下九寨沟那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
2、(板书课题:9、九寨沟(ɡōu))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读中感悟):
(1)导入:同学们带好你的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童话世界看一看。(多媒体配乐播放九寨沟的美景及课文内容。)
这一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什么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回忆学过的阅读时做记号的方法。
②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
(3)学生交流,跟随着学生的“镜头”,教师相机指导:
①“雪峰”:(板书)
A、(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在这句话中你是怎样做记号的?
B、指导读。
②“湖泊”:(板书)
A.(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想把湖泊拍下来?(多媒体出示湖泊的相关句子。)
B.同位互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你在这段中又是怎样做记号的?
C.学生交流,体会湖泊的美:
③“森林”、“瀑布”方法同上
小结:九寨沟真是水的世界,到处都是湖泊和瀑布,怪不得人们说“平湖飞瀑石上流”啊。
(4)小结
(5)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合作学习为主):
(1)(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的图片)同学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你发现了什么?
(2)理解:4个“也许”,练习排比句。
(3)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小组长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对这四种动物有哪些了解,想想你最想和哪个动物合影?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 动作:
(4)汇报填写好的表格:用幻灯展示。
(5)交流:你最想和谁合影,为什么?
(6)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绍的那些动物外,也许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在做什么呢?
(7)小结:由此可见,九寨沟不但是一个风光奇丽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动物王国。在这儿,动物们都可以无忧无虑地散步呢,真是“异兽珍禽林中走”啊!让我们再次轻轻地走进密林,去欣赏动物们那可爱的身影吧。
(7)师生共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布置课堂作业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课文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儿。接下去,请大家完成《一课一练》第三题。
抓关键句审题立意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了被誉为“世纪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我们知道,抓特点的一种方法是“将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读这篇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对“同类的民居”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点:同样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僻、遥远的山区;而傣家竹楼建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内临水的地方;客家民居是营垒式住宅,建造成圆形、依照八卦布局排列、有防火墙的三层以上的土楼;傣家竹楼则用竹子架成成正方形、上下两层。同样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选用资料、建筑风格上几乎完全不同。这是不同民族民居的外在特点。
那么,为什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文中也作了介绍:
客家民居造营垒式的土楼,是为了解决“盗匪的骚扰和受当地人排挤的问题”,因此他们夯筑的土墙厚一米、高15米,坚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来,圆是吉祥、幸福、安定的象征。所以,客家土楼建筑成圆形,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可以看出客家人通过建造房屋来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房屋由客家人统一建造,然后平均分配,房屋用途也非常统一,体现出客家人的文化特征。
而傣家用竹子建成两层,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放柴禾,是因为防酷热和潮湿。傣家人建造竹楼也有他们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楼,全村帮助。
不同民族的民居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有文化的、习俗的,社会的、还有地理的。这些背景原因导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点。
课文启示我们:到了高年级,我们观察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找出同类事物属性之间的不同点”,还要去调查了解、考虑他们存在不同点的原因:看看是什么原因是同类事物实现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把这个原因找到了,我们对事物特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抓关键句审题立意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一、课堂节录:关于新教材中如何挖掘重点句的教案
(选自语文第三册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教学)
师: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作者不明白“小男孩知道小鱼是捡不完的,他为什么还要捡?”他怎么问的?
学生齐读“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
师:是啊,我们也觉得奇怪,即使有再多的人来帮助捡鱼,小鱼还是捡不完的,更何况只有一个小孩子,有谁会在乎这么一条小小的小鱼呢?
生:那条小鱼在乎!因为它获得了生命。
生:每一条回到大海的小鱼都在乎,它们又能在宽广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师:还有谁会在乎呢?
生:小鱼的妈妈在乎,它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回到大海啊!它在大海里“苦苦等待”,终于等来了一条小鱼,她是多么开心啊!
生:小鱼的好朋友也在乎,它们的朋友回不来了,它们会很伤心的。
师:我们的小朋友非常善良,小鱼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父母和朋友,现在他们能回到大海,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那么还有谁会在乎这些小鱼呢?
生:小男孩的爸爸妈妈也会在乎的。
师(许多小朋友也不明白)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因为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知道自己有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他是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师:说得真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小动物。(板书:爱护小动物。)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觉得学校里的老师也会在乎,因为他们教育了小男孩要爱护小动物,老师应该表扬小男孩,让别的小朋友也要像他一样爱护小动物。
生:地球也会在乎。
师:地球也会在乎?
生: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污染很严重,地球已经没有办法了。它知道人们开始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了,说明地球就有希望变好,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关爱小动物”,有许多小动物虽然活得很好,但是还要我们去爱护它们。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改成“关爱小生命”,我们除了关心小动物,还应该关爱其他的植物,让我们的地球更美。
师:那我们也要像小男孩一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关爱小生命的好孩子。
……
二、 背景分析: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总有一种感觉:一篇课文学完后往往会有一个主题要升华,最后我们总结课文,得出一个大大的道理。我们还会发现这样的大道理有几个学生会懂得,想了解。本课是新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渗透一种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思想。按照惯例我们在学完课文后,总会问:我们应该向小男孩学习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从而提升课文的主题。但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课文时,我越来越感觉到教材在编排时的精妙之处,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就是理解课文或升华主题的关键。本课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可以通过课文中一个问题“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来引导学生设想。巧妙地设问“还有谁会在乎一条小鱼的生命呢?”,是啊,谁会在乎一条小鱼的生命呢?我在课前预设,孩子们可能会说小鱼的朋友、父母、大鱼等。可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之门被撞开了,他们却能想到小男孩的父母、老师,还有地球,这是我完全不能想到的。从地球需要环境保护到关爱小生命,就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关爱小生命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爱小生命这样一个主题思想。把课文的主题思想教育在学生想象交流中逐渐产生,学生的感受也是真诚的,深刻的。
一句简单的话,能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出课文所框定的区域,走出教材,联想到这不仅仅是一条小鱼的问题,而是一条小生命,这是关爱小生命的问题,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问题。这一句话是本课的一个切入点,我们找到了这个切入点,并利用它,在孩子们自己理解、总结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的主题,。这样的句子我称它为“美丽的句子”,它就像一朵小花,我们可能在观赏了整个花园后都没有注意到这一朵小花,但是如果你用心欣赏时,会发现它的存在,就会看到它的'独特的美,你就会从它的身上感受到整个春天的美……
三、 思考
新课程对阅读的要求是:让学生喜爱阅读,对阅读有兴趣。纵观新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并能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样的课文,学生在朗读时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就能让学生喜爱课文。
喜爱课文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们在朗读时能感受到课文的美,那是课文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其中语言美是意境美和情感美的基础,它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情感。因此,我们要在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学会找准这样的句子,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的情感美,我们被小男孩那种善良、纯朴所感动,也被那种关爱小生命的思想所感染,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关爱小生命的思想。而全文就是通过“谁会在乎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得到深化,但并非局限于“这条小鱼在乎”,孩子们能从挖掘句子的深刻含义中感受到。
在新教材中这样的“美丽的句子”很多,让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找准重点句,来挖掘句子更深远的意义:
1、体会感情
每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往往会从我们自身的立场上来思考,无法体会作者当时的丰富情感。特别是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孩子们就是很难理解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大”的想法是正确的,认为青蛙就是眼光短浅,不懂事。我们就反复朗读青蛙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让孩子们站在青蛙的角度来理解,青蛙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青蛙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由于自己所处的环境造成的。然后再来理解青蛙自以为是的感情,就能更好地朗读出青蛙当时的语气。还有课文《窗前的气球》一课中,孩子们通过读懂“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来体会当时科利亚一个人住院的孤独心情,才能理解他看到红气球时兴奋的感情。《父亲和鸟》一课中“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我们就能感受到父亲对鸟的那种喜爱之情。这样的句子就像感情的音符,在课文中有许多,我们能把它们读懂,就能读懂每一个饱含深情的音符,就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就能演奏出适合课文的主旋律,那就能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2、引导思考
这种引导学生思考的句子,是理解课文的一个切入点,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点。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的“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两只鸟蛋》中的“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都是让学生在朗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小松鼠的花生到哪里去了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到些什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训练发散性思维。如《小松鼠找花生》中,孩子们也不明白花生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说是被别的小动物摘走了;有的说是花生还没结果呢;有的说是小松鼠没有管好花生,花生没有结果。每一种答案都是孩子们不同的思考,他们在思考中学习,有的孩子在课外请教了家长就明白了,于是把答案告诉大家。这不仅是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的问题,而是让孩子们在讨论、思考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行个性他地理解,这比课文给出一个答案更有价值。其中这些“美丽的句子”就像一条曲径通幽的小道,在引导孩子们走进广阔的天空,给孩子们一个想象、思考的方向,让他们在这里自由地探索,并在思考中学习。
3、语言训练
有些课文中的句子写得很美,是让学生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如《雨点儿》一课中的“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不仅是一句很美的句子,让孩子们喜欢朗读,也可以进行用“从”进行说话训练。孩子们会说,小雨点儿从天上落下来;大雨点儿开开心心地从空中飘下来;无数雨点儿从美丽的云彩里飘落下来。既是进行的词句训练,也是围绕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并能理解意思。在《回声》一课中“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我们可以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和感叹句进行朗读比较,不仅能让学生区分不同的句型,同时更让学生读懂小青蛙的好奇和疑问。在《窗前的气球》一课中,科利亚好像看见“米沙拉动着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这里的“指手画脚”原来是指不好的表现,这里却是说明同学们为了让科利亚开心而在想尽办法,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就读懂了同伴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从现在开始》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说一说,如果其他动物当国王会是什么情形,学生想到的动物很多,但各有不同的特点,自然就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学生更有兴趣写一写。这样的语言训练比单纯的句式训练的作用更大,不仅形式不同,内容丰富,更能让学生理解课文。
4、升华主题
像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就是抓住了“谁会在乎呢?”这样一个句子进行主题的升华。在想象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课文“关爱小生命、保护小动物”的主题。在《父亲和鸟》一课中的结尾处用“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非常有深意,在教学时,我首先设问:假如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孩子们通过交流都知道:假如父亲是猎人的话,小鸟们就会受到最可怕的残害。再来说明父亲爱鸟是多么让人高兴,作者“我”高兴,也就说明他爱父亲,也是一个爱鸟的孩子。这样在理解朗读句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爱鸟的思想,从而让学生也明确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的思想。还有二册课文《夏夜多美》中“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啊,多美的夏夜啊!”及《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中小白兔的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美丽的句子就像一首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它让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一种高层次的思想。
在新教材中这些“美丽”的句子,就像新课程的思想结晶。因为有了它们新课程才会这样吸引人,才会让我们教师乐教,让我们的孩子乐学。只有我们精心地挖掘它,用心地感受它,细心地品味它,才能让它更美、更艳……
抓关键句审题立意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马过河(小学语文二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班额小,学生语文基础较扎实,学习兴趣浓厚,阅读说话能力也较强,乐学、善学,老师很喜爱。
3.教学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4.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教学课时
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5、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材及,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