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人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人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在此次《我为什么而活着》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个语文教师,每次上课前,对于所教学的内容都要十分熟悉,反复诵读要学的知识或文章,仔细观摩,全面的、多方面了解,尽可能多的发现知识点。此外,还要阅读与此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其次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课文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中,布置了八个比较容易的小题目,由于题量过多,便采用小组分题讨论的模式进行讨论,一二小组讨论1、2小题,以此类推,当讨论完自己本组的题目时还可以探讨其他小组的题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是有个别小组不积极讨论题目,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和同组成员聊天,导致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不积极。
接着我认为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课文,所以我在本堂语文课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积极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思,体会深刻内涵,从而升华情感。
本堂课的篇幅并不长,总共只有5个自然段,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全文,然后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采取了让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选一小组读第二自然段,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女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像这样的哲理性散文课文,学生读得多了,理解课文内容也就易如反掌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读得有气无力,并没有将散文的美感读出来,所以我积极引导学生再此朗读,把自己的激情和感情释放出来,学生再次读的过程要好很多。
最后应该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样对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在理解第二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渴望爱情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有关爱情伟大的故事;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中我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的名人名言,以及在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观看插图,了解当今世界存在太多悲天悯人的人和事,并拓展到学生所积累的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的伟人。拓展延伸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人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想想苍茫浩瀚的宇宙,想想这十七八年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
(学生闭目沉思2分钟)
二、推进新课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生:我为了我的父母而活着,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含辛茹苦照顾我的学习和生活。与我的幸福相比,他们是那样的辛劳,是那样的伟大。所以我为了我的父母而活着,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回报我的父母。
师:你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思考了这个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你的生命承担了一分责任,同时你又是幸福的。
生:我为了自己而活着。
师:为自己而活着的人,其人生并不一定都有崇高的价值和意义。你能再进一步说说“为了自己”的含义吗?
生: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生活的目标——就是我的理想……
师: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想你的理想一定也是高远的。
生: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年水稻都会面临许多病虫害,让他们在田间劳作辛苦备尝。如果有一种技术让水稻不再有病虫害,那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我的理想并不一定能实现,但是无论它能否实现,我都会尽力地去做。
师: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博爱和对人类的同情。你爱你的父母,也怜悯所有的农民。虽然实现你的理想一件很艰巨的事,但我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终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板书: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去查找一下罗素的相关资料,下面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罗素?
生:罗素(1827~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科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他一生写过70多本专著,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师:很好。这位同学详细介绍了罗素的一些资料,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是从哪个方面向我们展开介绍的呢?
人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发现他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 古往今来,人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妙。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二、重点讲析
1,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后来成长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 路》《婚姻与道德》等。他被称为:1,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2,未来时代的先知3,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4,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设疑讨论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先让学生起来回答,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3,作者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由此你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
(罗素为了这三个原因而活着,那么这三个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其实他们是彼此联系的,那么是通过什么联系的呢?又能从中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学生讨论,慢慢引导出来,比如“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4,问题: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比较好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说明理由。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
临绝望的边缘。“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
深不可测的深渊。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内在联系。在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满理性的话语表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典题拓展
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知道罗素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崇高而具有博大胸怀的人。知道人活着就要有一个目标,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实话实说的节目,现在正处于青年时期的你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呢?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 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忘掉自身!
也就是忘我!
找一件事情寄托所有的注意力!
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平静自己不安的心灵,
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葛优《活着》
(3)因为生命短暂
因为未来不能假设
因为活着,一切就有可能
活着就是要去感觉去改变
就要表现的与死不同
人生就是活个过程
五、小结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是有区别的,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是有所不同的。同学们,好好设计一下你的人生蓝图,让我们朝着梦想中的那个目标去努力奋斗,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六、作业布置
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
人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明确目标: ⒈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⒉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二、解题介绍罗素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要求:一边听读一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四、具体分析㈠师生共同讨论“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示例:⑴这三种激情…肆意地把我吹来出去,吹到绝望的边缘。 ⑵…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⑶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何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⑷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㈡简析内容⒈作者提出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激情,哪三种激情?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明确:① 三种激情-- a 、渴望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 b 、追求知识--人类∕自然∕社会 c 、同情苦难--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老人∕整个世界②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⒉讨论: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最(是否)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㈢讨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五、小结课文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它短小精悍,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感到自己在一个巨人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它当然也可以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许可以说,仅仅是文学家,不一定能写出这样有思想深度的随笔,只有罗素这样的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文字。
我为什么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