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

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这则新闻特写的文学味儿我们之前已经感受到品析过,那么作为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客观真实的特点,达到细腻动人与客观真实的有机融合呢?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重点生字词及短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 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3.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难点

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过程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情境导入

课前热身

授课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1982年11月24,印度新德里游泳馆,八千多名现场观众及亿万电视机前的观众,一齐将目光聚焦在十米高台跳水比赛中,期待运动员们在这场优雅与力量结合的竞赛里崭露头角。中国女运动员吕伟不负众望,用她优美的身姿、扎实的功底、完美的技巧博得全场喝彩,问鼎亚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飞天”凌空》,走进曾经为国增光的亚运冠军吕伟。

1.预习检测,考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了解新闻特写

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

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 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一、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以9.5分的高分获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

二、联系人物传记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映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问题探究

(一)吕伟完美的一跳,如此短暂的1.7秒,作者如何实现让读者体会到比电视画面更有视觉冲击的效果?

思路解析:

1.用第三人称叙事,作者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还原新闻事实。

2.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好像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初中教师网-专业的初中教学资源网站!流动的速写画,更像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立体电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3.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文字清新优美,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初中教师网-专业的初中教学资源网站!富的想象力。

(二)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3.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4.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5.她已经又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6.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这篇人物传记记述了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以9.5分的高分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冠军,文章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让读者如同欣赏速写画,如同观看立体电影。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地领略了亚运冠军的风采。

1.课后收集新闻特写,理解这种新闻的特点。

2.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课文内容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力,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一体裁的典范之作。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大量使用文学笔法的同时,仍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客观、简洁,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新闻特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本篇特写的阅读理解和美点赏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八年级学生具备自读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故通过“以学助写”的小练笔来帮助夯实新闻特写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这则新闻特写的文学味儿我们之前已经感受到品析过,那么作为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客观真实的特点,达到细腻动人与客观真实的'有机融合呢?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飞天凌空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飞天”凌空》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是新闻单元,《“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本来想着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每部分内容,然后比较消息与新闻特写的不同。想着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梳理文章层次,是挺简单的。

上课时,恒没有在课本上批注自己的理解。恒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语文成绩一般。从六年级入学以来,自己一直都很看好恒,不过恒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一般,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语文成绩总也提不上去。上课需要学生在课本上批注自己的理解时,恒的语文课本上总是一片空白。也多次与他交流,但是这种情况一直都没有改变。

下课后,又和他交流,了解到,恒竟然不知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这多少有点让我感到意外。自己忽视了学生学习背后会遇到的困难。苏霍姆利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教师应当善于确立:要经历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备课时备学生、备学情,不就是要教师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阻碍与困难吗?

这让我又一次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对一篇文章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应该以科学规范的语言,展示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理解。而这一点往往是自己忽视的。像这篇课文涉及到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也有的学生还不清晰地知道,其实应该把正确的定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理解,然后再放到课文中去理解,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想想平时的语文学习,在批注时,往往有同学不批注。有些批注自己虽然举过例子,但是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时候,学生也许并没有学会,所以才会有学生不批注。这也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以后让学生批注时,一定要做好示范,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学习。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人的智力发展,经历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的周期循环。其实一堂课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周期循环,在这样一个循环周期中,一定让学生受到成功的激励。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投入新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想想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也许有的学生一节课都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阻碍他们学习进步的一个原因吧。

反思自己的教学,看见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真的不容易。看到学生学习背后的困难,搭建桥梁,让学生能够顺利到达理解的台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是产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吧。

相关文章

《乞巧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省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小蜗牛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