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二. 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 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

  (2)朗读课文

  四. 整体感知课文:

  五. 问题研讨.

  1.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第二课时

  一. 朗读课文片段。

  二. 问题研讨。

  1. 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2. 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 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4、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臧克家(1899-1946)山东诸城人,诗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自主解决生字和新词。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 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3、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三、精读课文

1、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一些细节,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了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写了“他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他具体做了什么事?请同学们从课文里找,然后在班级交流。(A《唐诗杂论》;B《楚辞校补》;C《古典新义》)

3、抄写下列语句,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然后全班交流。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担闻一多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说他用心极专极深。)

四、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识记并积累本课出现的词语。2、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生动的语言

  一、 导语。 3分钟

  教师:播放或教师朗读《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学生可跟唱或跟读,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他是一位诗人、学者,更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做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板书课题

  二、这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请看屏幕,齐读一下。2分钟

  1、学习本文过渡句的用法,把握严谨结构。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首先我们先听读课文,注意正字正音,并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请看屏幕:感知一篇: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有什么关系?)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评价闻一多的?)(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10分钟

  生答: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多找几个人,师评你们很有发现力。

  师问: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或者说从哪儿发现的?生从文中7、8段找的。

  师问:那么第七八段属于什么段?(过渡段)两段有何关系?

  生答:第七段承上文总结,第八段则开启下文,(师提示两段运用了哪些关联词?生答仅是、、、还有、、、,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运用了起关联作用的词语,才使得两段联系的十分的紧密,而且十分的自然,显得文章结构严谨。

  师评: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方面、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

  师问: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说和做有怎样的特点?

  生答:作为学者方面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作为革命家方面有说了再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特点。师评你 很有概括力。

  师提示:用原文中的的两句话回答?

  生答: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板书)

  (第二教学思路: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填写,全部用书上的语言;接着老师追问: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这两方面是怎样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四、作为卓越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卓越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品读3、4两自然段,请看屏幕:选读几段 卓越的学者 学习方法 妙点揣摩

  所谓妙点:哪些字用得好,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哪种修辞用得好?

  所谓揣摩: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点明了什么?

  师:现在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点批注,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生写5分钟

  师:现在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组派一人发言,其他小组做好补充。举手发言的的奖所在大组一面小红旗,直接站起来、脱稿发言的的奖所在大组两面小红旗,发言精彩得到大家鼓掌的奖三面小红旗。生展示。5分钟

  生1:“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中“诗兴不作”用得好。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指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如诗篇《红烛》《死水》等,是一个诗人。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师评你根据了他的经历分析,恰当。 “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中“钻探”用得好?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作者把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表现闻一多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潜心治学的精神。师评你表达的很到位,让我看到了闻先生的执著。“领异标新二月花”

  生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写得好,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这是他潜心古代典籍的动力和目的。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师评你找到了他研究古典文籍的目的,表达精准。。

  生4:“‘望闻问切’也还只是‘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教案望字用的好?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病情的方法。用在这里是比喻的说法。把我们衰微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教案。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师评他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生5:“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话引用得好。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生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师评我们听课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

  :生7: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质作风仿佛都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师评:刚才大家争抢发言,老师深受感动;大家的表述相当精彩,老师十分佩服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之,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锲而不舍、历尽心血,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硕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

  五、闻一多作为学者是这样的,那么作为大勇的革命家又是怎样的呢?10分钟

  下面我们来美读15----18自然段:大勇的革命烈士 学习方法 美读展示法

  1、 读出感情。2、确定重音。3、调整语气。4、读出形象(情景朗读)。

  师:大家带着四个要求先自由朗读15----18自然段2分钟引导学生揣摩以上要求

  师: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怎样的语气?(生敬佩崇敬、强烈激昂紧张慷慨激昂)

  师:直接站起来读的奖所在大组两面小红旗,读的精彩的奖所在组三面小红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15段?(生读) 师:她哪个词语读得好?生答“站出来”读出了重音,体现了闻一多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坚强决心。

  师:谁来读一下16段?(生读)

  师:哪些词语需要重读呢?(真、动、鼓、气冲斗牛)语气怎样?(较为紧张、气势由弱变强)“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谁来读一下17段?(生读)“这个句子你读的多好呀”

  师:这是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演讲时的一句名言,她读出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呢?(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比老师读的还要棒”

  师:谁来读第18段,“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质作风仿佛都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到目前你是读的出色的一个”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理解,,齐读一下这几段,一起来感受他这颗滚烫而跳动的心灵吧!抬头挺胸,端起课本,要读的“慷慨淋漓、声震天地”。

  (第二教学思路: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师生共同探究读的情感、读的重音、读的语气、读的精神形象;然后进行小组赛读。教师可以进行指导。)

  六、师:此时,一个无私无畏的革命者呈现在我们眼前,他是那样的高大,令人肃然起敬。: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无论当学者,还是革命者,他都有一腔爱国热情。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闻一多先生为了争取民主自由,义无反顾的走向了不归之路,与家人阴阳两隔,有多少人能理解他?请看屏幕:10分钟

  讨论一句 生命是最宝贵的,闻一多先生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实证他的“言”和“行”?他是不是值得?请说出你的理由来?

  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积极发言的奖所在大组两面小红旗,发言得到大家掌声的奖四面小红旗。其他人或小组可以补充可以反驳。

  生1、值得。他面对反动派视死如归,他死得其所,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麻木的中国民众 ,生命有涯,精神无涯。

  生2、值得。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让我们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死了一个闻一多会有千万个闻一多站起来。“韩湘子吹笛子-----不同凡响”

  生3、值得。要斗争就会有人倒下去。时势越紧张,就应该担当责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

  生4、不值。生命只有一次需要保全,保全是为了长远的斗争。他敢承担责任,革命义气旺盛,但搭上了宝贵的生命就不值,老师说生命诚可贵。

  七、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也很激昂。百家争鸣。让我知道了闻一多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今天在这儿我们给他竖起一座丰碑。(师画)他的学生臧克家曾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他还活着,他的精神永驻我们心间。请看屏幕:

  拓展运用 对照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师:现在能积极发言的奖所在小组三面小红旗,脱稿发言、站在讲台上、得到掌声的五面小红旗。先静静地想一想,也可写一写。

  生1:我们要象闻先生那样“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还有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惜寸阴、分阴。要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评:如果做到以上的几点,我们相信学习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更上一层楼

  生2、我们要像闻先生那样说了就做,还敢说敢做,而且敢作敢当,言行一致,做事不拖拉,说话不骗人,敢于承担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师评:如果你能说到做到,你就是咱班最受欢迎的学生。我祝福你,我为你表现而骄傲。今天我们的课堂又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战胜了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的成功。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有哪些学习收获?)5分钟大家的发言丰富多彩,看来收获特多;尤其是欣赏大家的表现,让我们一起追寻历史上这颗耀眼的名星吧!

  八、总结全文:闻一多先生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是的,生命虽然短暂,但要怒放自己的生命,就要做到“我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做到言行一致,你才拥有高尚的人生! 结束语 感谢同学们积极认真的投入与参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老师的光临。好,下课!

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一、问题探究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课外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相关文章

《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第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沏茶问题一等奖教学设计》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