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故事推荐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合集

栏目:故事推荐

这是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合集,是优秀的故事推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合集

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篇

  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结果,老鼠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篇

  晋朝时期,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释义】钟:汇聚,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篇

  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解释】指忠心不泯。

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篇

  东汉时期,曹操率20万大军围攻徐州的刘备,刘备兵败投靠了袁绍,关羽带刘备的两位夫人陷于曹营,关羽帮曹操杀了袁绍的名将颜良与文丑。袁绍气得要杀刘备,刘备修书给关羽。关羽回信说一定要披肝沥胆为刘备效劳,于是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释义】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篇

  春秋时期,一个宋国酿酒人非常注意自己的信誉,店越开越大,酒越酿越好,他养一条狗看店。可是渐渐地酒卖不动了,越积越多,逐渐变酸。他问杨倩到底为什么?杨倩说:“你家的狗太凶猛了,别人害怕你的狗而不敢来买酒。”

  【释义】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篇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释】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篇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心悦诚服的意思是: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篇

  春秋时期,子贡问孔子有关为政之道。孔子说:“有足够的食物与军事力量,百姓讲信义就可以。”子贡问:“迫不得已要去掉其中一项怎么办?”孔子答道:“去兵”,子贡再问还要去掉其中之一怎么办?孔子道:“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解释】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篇

  五代南唐皇帝李煌(世称李后主)沉湎于奢侈享乐。当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南下包围南唐都城金陵时,李煌还陶醉在歌舞声色中,结果自己也作为俘虏,被押送至开封,受到百般侮辱。一个初春的夜晚,他看到明月当空,哀秋痛苦顿时涌上心头。第二天写了首《虞美人》词,表达了他对故国及宫廷生活的怀念。其中有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不堪回首意为回忆往事,使人痛苦难忍。

  【解释】: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1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0篇

  从前有个财主有万贯家财,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财主不教育他。艾子提醒他让他受教育,财主不满艾子说他的儿子不通世务。艾子把他的儿子叫来问大米从何处而来,财主儿子答米是从米袋中来的。

  【解释】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1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1篇

  东晋时期,大臣王敦久怀叛逆之心,一天他梦见一木刺破青天,以为时机成熟,就问吴猛现在称帝是否可行,吴猛回答道:“木上一横是未字,表示木上破天,你还不能轻举妄动,因为晋的天下还未衰亡。”后来王敦谋逆果然未成,死在军中。

  【解释】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1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2篇

  汉朝时期,京兆尹张敞夫妻十分恩爱,每天都为他的妻子画眉毛,而且技艺十分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漂亮,当时的皇帝得知后为此召见他们,将他们树立夫妻恩爱的典范。

  【解释】指夫妇或男女相爱。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

1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3篇

  东晋时期,豫州刺史谢尚镇守牛渚,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带领手下一帮人,穿着微服在长江上泛游,江面上一船传来咏诗声,于是停船倾听。正逢袁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谢尚于是靠近上船与之相会,两人结为好友。

  【释义】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边;泛月:月夜划船游玩。指才士相逢,以文会友。

1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4篇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表》得罪了唐宪宗,被贬到潮州当刺史。他上任后,听说当地的恶溪里有鳄鱼伤害人畜,就写一篇《祭鳄鱼文》去警告鳄鱼7日内迁往南海。如果继续冥顽不灵的话将遭到捕杀,正好一场暴雨赶走鳄鱼。

  【释义】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1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5篇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

  【释义】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6篇

  隋朝时期,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立皇后独孤氏的儿子杨广为太子,由于杨广一心想当皇帝,根本不把父亲放在眼里,公开调戏父亲的妃子,同时还长期霸占父亲的妃子陈夫人,在朝廷中胡作非为,连隋文帝拿他都没办法。

  全无人性的意思是:指丝毫没有人性。

 

1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7篇

  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在重阳佳节带上手下一行到龙山游玩,并设宴畅饮。席间,才学过人的幕僚孟嘉因戴不惯军帽,帽子被风吹落。桓温让参军孙盛写一篇文章与他的帽子放在一块嘲笑他。孟嘉立即从容地写出一篇理由充分的答文。

  【解释】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1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8篇

  传说唐朝东平郡“游侠之士”淳于棼在他家南面的古老大槐树下睡了一觉,梦中他成了槐安国的南柯太守,国王把小公主嫁给他,为官20年,生活十分幸福。后来因檀罗国进攻南柯郡,他防守不力被国王逐出槐安国,梦醒见槐安国原来是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

  【释义】缘:沿,顺着。蚂蚁沿着槐树上下爬。比喻自以为了不起。

1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9篇

  晋朝时期,人们善于清谈,经常评论别人的作品。孙兴公认为潘岳的文采灿烂,如同张挂的锦绣,没有一处不美;陆机的文采如同去掉流沙捡起金子,常常遇到闪光的瑰宝。

  【解释】形容文辞华丽。

2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0篇

  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解释】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2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1篇

  春秋时期,晋文公在国外流亡19年后回国执政,当时楚国围攻宋国,宋国是晋国的盟友,晋文公立即派兵灭曹、卫两国,楚国得知后立即派大将子玉进攻晋国,晋文公因为旧情而对楚军退避三舍,手下人劝他舍弃旧恩而建立新功,结果打败楚军。

  【解释】指弃旧求新。

2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2篇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释义】珠:珍珠。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2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3篇

  楚昭王27年,楚昭王看到奇怪的天象就去问成周太史,成周太史要求他去祭祀,去掉腹心的疾病。楚昭王不信,就带兵驻在城父,准备救援吴国进攻的陈国,昭王突然生病,一天比一天重,还是不肯去祭祀,直到病故。

  【释义】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2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4篇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

  【释义】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2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5篇

  晋朝时期,晋武帝在各地大肆选拔人才,郤诜被选中,后来升为雍州刺史。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2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6篇

  东汉初期,梁冀专权破坏朝政,光禄大夫张纲奉命去惩治贪官污吏,他出了都城洛阳,就把自己的坐车就地掩埋,回洛阳弹劾梁冀。李膺破柱搜捕张让的弟弟张朔,发誓要维护朝廷纲纪。

  【解释】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2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7篇

  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便命令点燃了告警的烽火,于是各诸侯王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周幽王说:“爱妃一笑,百媚俱生,这是虢石父的功劳。”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黄金。

  【解释】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2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8篇

  商朝末期,商纣王昏庸无能,对内残暴统治,社会十分腐败。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诚恳的劝告: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商纣王没有接纳,终于被周武王所灭。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2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29篇

  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描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靠鱼传尺素来传递感情,原诗:“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解释】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3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0篇

  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游响停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释义】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3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1篇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无求饱”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3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2篇

  传说隋侯外出时,看见一条大蛇受伤从中间断开,他给蛇上药救了蛇一命。第二年大蛇衔一颗明珠来报答他。杨宝幼年时,看见一只黄雀被猫头鹰击伤,杨宝将黄雀带回家疗伤,伤好后就飞走了。第二天有一个黄衣童子拿四枚白玉环来报答他。

  【释义】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同“蛇雀之报”。

3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3篇

  东汉时期,司隶校尉李膺反对宦官专权,当着汉桓帝宠信宦官张让的面逮捕横行霸道的野王县令张朔,并将他斩首示众。张让在汉桓帝面前告李膺杀他弟弟。李膺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杀他也不会旋转脚后跟后退,也要杀尽大奸大恶。

  【释义】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3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4篇

  传说唐朝时期,宰相裴度年少时游览香山寺,捡到一个妇人遗失的三条宝带,尽管他很喜欢,但是他不据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原来是这个妇人借来为她父亲脱罪用的。裴度毫不犹豫地还给他。

  【解释】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3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5篇

  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曹伯说不行。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释义】指事君之正道。

3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6篇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解释】: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3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7篇

  这句成语见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西汉时,高祖刘邦的六子刘长少年丧母。吕后遵照刘邦的旨意,收养了刘长。淮南王英布因举兵叛乱,兵败被杀以后,刘长被封为淮南王。

  刘长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异常骄横。孝文帝即位以后,他更是有恃无恐,骄蹇数不奉法。做为兄长的孝文帝对他也十分放纵。因为他和辟阳侯审食其有宿怨,以铁椎杀之,孝文帝宽赦不予治罪,使其更加骄横不法。刘长不遵守朝廷的法令,在淮南为所欲为。他乱杀无辜,乱送爵位,把自己的车马装饰得跟皇帝的一样。后来,竟派人南约闽越,北结匈奴,准备起兵谋反。

  刘长谋反的事败露以后,帮着他谋反的人,杀头的杀头,被捕的被捕,刘长也被带到了长安。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废除了他的王号,遣往蜀地。在遣送途中,刘长绝食自杀。当时,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便编了一首歌谣说:一尺布,还可以缝,一斗粟,还可以舂,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

  根据这首民谣,后人引伸出“斗粟尺布”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兄弟不和。

3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8篇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解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3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39篇

  南宋时期,秀才俞良步行8千里到达京城杭州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他身无分文,就到杭州西湖边作鹊桥仙词然后准备自杀被救。太上皇在梦中认定俞良是人才,派人到旅店找他,吓得店主孙婆面如土色,俞良从此被封为大官。

  【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4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0篇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4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1篇

  西晋大官僚石苞的儿子石崇没有得到父母的一点遗产,靠自己的功劳晋升为荆州刺史,他不择手段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很快成为西晋头号富翁。晋武帝的亲舅王恺也是一个大富翁,但和石崇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自己也承认甘拜下风。

  【成语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4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2篇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4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3篇

  杨朱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全家都出去寻找,还要请杨朱的仆人帮忙。

  杨朱觉得很好笑,对邻居说:“你只丢失一只羊,用得着这许多人去找吗?”邻居说:“你不知道,野地里岔道多,还是人多些好。”杨朱就让仆人去帮着找,去了半天才回来。

  杨朱问邻居:“羊找着了没有呢?”“唉,”邻居叹了口气说,“找不着了。”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的?”邻居回答说:“岔道之中又有岔道,谁知道羊跑的是哪一条道呢!我们只好回来了。”

  “歧途亡羊”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歧途”就是“岔道”,“亡”就是“丢失”。有人做事情,老是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结果失掉了时机,没把事情做成,可以说是“歧途亡羊”。

4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4篇

  公元前580年,秦桓公与晋厉公签订友好盟约,约定两国和平相处。就在盟约墨汁未干,秦桓公派人到狄国和楚国,怂恿他们去攻打晋国。晋厉公派吕相到秦国去抗议,指责秦桓公惟利是图、傲慢无礼。不久两国就发生战争。

        惟利是图的意思是: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4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5篇

  刘聪,匈奴人,他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京城,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是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后成为十六国时汉国的国君。

公元311年,刘聪派刘曜(yao)率兵攻打洛阳。破城后,将怀帝俘到平阳。刘聪在宴会中侮辱怀帝,晋朝的旧臣痛哭,刘聪为此把他杀死。怀帝死后,他的侄子司马邺即位,史称晋愍帝(mǐn)。但愍帝舒服日子过得也不长。公元316年,刘曜率军攻占长安,将愍帝杀死,灭了西晋。

第二年,流亡到江南的琅邪王司马睿,在大臣王导的主谋下,依靠南迁的士族,并联合江南的士族,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他就是晋元帝。

不过,也有一些贵族和官员担心国家大事,整天愁眉不展。他们每当天气晴朗,便相邀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宴。一天,武城侯周凯在饮酒时忽然长叹一声道:“这里的风景和往日没有两样,可是国家的山河都已经变了样!”这话一出口,引起了众人伤感之情,大家都流下眼泪,对视着哭了起来。

丞相王导也参加了这天的饮宴,他的心里也很难受。此时,他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对大家说:“我们大家应该共心合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大地,何必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求解驿站】现泛指处于危难窘迫之境的人相对而泣。也表示怀士思国,郁郁不欢。楚囚,比喻处于危难窘迫境地的人;对泣,相对哭泣。

4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6篇

  春秋时期,孔子曾做过鲁国大司寇,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被疏远。于是,孔子领着他的弟子来到卫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很热情地接待了孔子。卫灵公的夫人叫南子,很得卫灵公的宠信。她对孔子很好奇,传话给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想要和我们国君交朋友的,都会来见见我,这次我想见你。”孔子本不想去,可如果不去的话,得罪了南子,可能会影响自己治国策略的推广。没办法,孔子只好去拜见她,走个过场,敷衍了事。入宫见南子时,他隔着帷帐向北行了个礼,就匆匆离去了。直性子的学生子路对此事不高兴,埋怨老师不该去见这样的女人,孔子急得发誓说:“我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老天厌弃我吧!老天厌弃我吧!”

  过了几天,卫灵公和南子坐了一辆车,并让孔子也坐了辆车跟在后面,招摇过市,引来很多百姓的围观。孔子觉得受到了侮辱,发了一句很著名的牢骚:“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没有见过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的!然后就拂袖而去,领着弟子们离开卫国,前往曹国去了。

4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7篇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一次他跟着皇帝出去打仗,结果被敌人包围,其他人都只顾自己逃命只有嵇绍,保护皇帝勇敢地杀出了重围。大家都觉得他是个英雄。嵇绍的身材高大,一次,他上朝时,有人称赞他:“他是那么高大神奇,就像一只鹤站在一大群鸡中间!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

  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4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8篇

声色犬马,中文解释: 声:声音,歌声,乐声,泛指歌舞;色:美色,女色,奢侈的生活;犬:富人游手好闲,玩狗,养狗以图乐;马:骑马,玩马为趣。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亦作“声色狗马”。

声  

声是什么?在所谓的声色犬马中,为什么要把声放在最前面?人刚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眼睛是闭着的,首先感知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声音;甚至在母腹中就已经感觉到外界的声音了。那么,声仅仅是指我们所能听到和感知的声音吗?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自然的有风声、涛声、雷声、雨声等等,人为的有歌声、乐声、笑声、骂声等等,一切声音的总和,就是声吧。但它在声色犬马中,肯定是专指而不是泛指的,有着特定的含义。所有有耳朵的生灵都排斥噪声,恐惧噪声,远离噪声,因为噪声无益于身心健康,刺激和破坏听觉神经。歌声、乐声这些悦耳之声,则被绝大多数的人所乐意接受,甚至着迷和沉溺;据实验证明,就连树和花卉也喜欢“听”音乐。因此,古人说的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声,当是悦耳之声。无论是大自然固有的悦耳之声,还是人类发出或创造的悦耳之声,都是非常美妙的,江河的滔滔声,溪流的潺潺声,松竹的摇曳声,小鸟的鸣叫声,婴儿的呱呱声,以及那些余音绕梁的歌唱和器乐的演奏声,等等。既然,人世间的这些悦耳之声是如此的美好,古人却为何要谆谆告戒我们,不要沉溺于此呢?一些宗教也对信徒有此戒规。据说,是害怕沉溺于此,会迷失人的本性。这就引发出来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的本性?它包括了哪些内容?人的本性,当是人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一切属性的总和,有真善美,有假恶丑。为了繁衍生存,团结和谐,不断进步,人类必须去假求真、抑恶扬善、弃丑逐美。那么,沉溺于声(暂不说色),会迷失人的哪些本性呢?是假恶丑的本性吗?好啊,那正是我们所应去、抑和弃的;是真善美的本性吗?不会的,那些美好美妙的声,正与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相吻合,相默契,相辉映。古人、宗教,到底担心的是什么?好费解。我们翻阅浩若烟海的史籍,可以发现,这种告戒所针对的对象,大都是王孙公子、纨绔子弟。他们果真沉溺于声了吗?不见得。许多宫廷音乐,在朝代更替的暴力革命中被毁灭了,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古乐曲,让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些王孙公子、纨绔子弟们听懂了吗?着迷了吗?沉溺了吗?非也,非也 。他们太休闲了,太无聊了,太空虚了,所以,需要声响(而不是美好的音乐)来充斥过剩的时间,打发寂寞的日子,消耗多余的精力。倘若他们真的会因此而迷失本性的话,谢天谢地,阿弥陀佛!声无罪,哪个人因沉溺于声而堕落、而沉沦、而死亡,那是他自己的事,与声没有任何关系。

古人总是把色放在声或酒的后面,来说明它的重要和不好。把色放在声之后,也是有道理的。人在诞生之初是先用耳接受声,后用眼接受色的。按照佛家的经典解释,色是世界的一切有形之物,包括我们人自身,这种解释是非常广义的;狭义的解释则是美色、女色、颜色。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空又是什么呢?是什么也没有吗?佛家肯定不是用一个空字来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否定了一切事物的存在,也就否定了佛本身,否定了他自己,否定了他的说教。按照佛家对色的解释,色是一切有形之物,如果色即是空,那么,空也就是一切有形之物。呵呵,是佛误导了我们,还是我们的悟性不够,抑或是文字的概括性太有限,我们总是被绕来绕去的,走不出一个空字的本义的局限,我们、也包括许多遁入空门的佛家弟子们,都把空字当成了空空如也。既然色是世界上的一切有形之物,我们为什么要躲避它、恐惧它、废弃它呢?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有形之物,有用就取之,无用就舍之;悦则赏之,不悦则不赏,不就行了吗?为何要畏色如虎呢?好费解。说色的不好,主要是说女色。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会杀人的。人有时候太混蛋!喝醉了,说酒坏;崴脚了,说路不平;就连小孩磕碰了,也用打磕碰小孩的物体来哄小孩。女色有什么不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寡人好色,等等,不都是很好很正当的理由吗?皇帝好色,纵欲过度而短命,那不是美女的错;老百姓好色,犯强奸罪坐牢,那也不是妇女的错。很简单的道理,为何要说女色不好呢?是了,有首《女人是老虎》的歌,很能说明问题。如果和尚都被女人吸引跑了,谁来厮守佛门、供奉菩萨呢?佛怕接班人无继,才说女人是老虎,才说女色不好。哈哈,博大精深的佛,竟然是如此的不自信!非要忍疼割爱,断却尘念,拒绝亲情,才能成佛!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佛苦,还是众生苦?我不敢否定佛,也没有否定佛的企图,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请佛宽恕。欲壑难填,不好;但完全的禁欲主义,也是违背人性的。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道,不是说他禁欲,是说他不乱。寡人好色,好而不乱才是真君子。佛家惧怕女色,也反证了色不是空无所有。人不吃饭会饿死,吃多了也会被撑死,但人却从来不说饭不好,饭不可取。好色也是同理,取一水而知江河,入江河则有灭顶之灾。腰缠万贯,每日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六尺。世上美色千千万,君能穷尽乎?

声色犬马中的犬,不单单指狗,它的含义要大得多,有养狗、遛狗、玩狗、斗犬、狩猎、走狗、谄媚、游手好闲等意思。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它伴随人类的时间肯定比进入农耕社会之后才伴随人类的牛要久远。狗除了具有看家护院的用途和一定的审美观赏价值而外,最主要的还是它对人的依赖所形成的终生不改的忠心,这是人最喜欢的狗性。人常说,狗通人性,也就是说狗性和人性有相通之处。对人来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而狗却没有功利思想,只有为生存而天生的本能。有人说,当狗从野狗变为家狗的时候,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天然的野性。人类在创造词汇的时候,把舍得二字组合在了一起,是说要想得就先要舍,有得便有失。无论是狗的自愿选择,还是人类的强迫使然,狗由野狗变为家狗,同样是一个舍和得的过程。比之于牛,狗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要高得多,而它对人的贡献却比牛要小得多。这是很不公平的。牛同样对人忠心耿耿,但它可以被驱使,却永远也改不了它那倔强的牛脾气。狗在具备忠心的同时,还具备奴性,是动物中的高级奴才,这才是它获得高地位高待遇的真正原因。于是,就有了走狗一说。那么,古人告戒的不要沉溺于声色犬马中的犬,是不是说,不要去当走狗呢?当然不是。是说不要沉溺于养狗、遛狗、玩狗、斗狗的玩耍娱乐之中,也就是说不要玩物丧志。推而广之,赌博、对弈、垂钓、收藏、养花弄草、醉心金石、痴迷书画、苦练器乐等等,都是玩物,何以专对一个犬字,而且,还把犬列于声、色这些很抽象的字眼之后?好费解。在英美一些国家,有专门保护狗的法律,在对狗的认识上,不见得他们就比我们高出一筹;但他们对狗的态度和保护的确要比我们高好多。我们了解狗的一切好的方面,知道它最忠勇,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但我们照样遗弃它,吃它的肉,戴用它的皮子做的帽子;而且还在意识形态上,把它与声色并论,说它不好,不能去沉溺。如果狗有思想,它会想:你自人来我自狗,是你要养我、遛我、玩我、斗我,却要说我坏,岂非怪事!但有一条,狗是绝对弄不明白的,那就是:人是地球上的独裁者,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他找了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掠夺、杀戮、破坏,在不断地为自己掘墓,他说吃狗肉是大补,特别是吃黄狗的生殖器,会补他同样的玩意儿。

从特定的意义上讲,人类对马的驯服、饲养和利用,推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马被作为载人和拉车的重要工具之后,缩短了地域空间给人造成的距离,从而也就节省和缩短了时间。马由民用转为军用之后,更显示和发挥出了它的巨大作用。秦始皇的老祖宗非子,正是在我们陇南为周天子养了数千匹马,而被周天子封为贵族,进而成为诸侯、拥有秦国、拥有天下的。对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更是在马背上得天下的。马也是很通人性、很聪明的。据说,马也象人一样,拒绝乱伦。有人做过试验,将一匹正在发情期的母马的眼睛蒙上,然后让它所下的一匹公马与它交配,事毕之后,解开蒙在它眼睛上的布,当它回头看见竟然是它的儿子与它交配时,便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悬崖!多么好的马,也要把它列在不能沉溺的声、色、狗之后,其地位甚至连狗都不如!古人这是怎么了?倘若是某一个人神经错乱了,那也没有什么,可千百年来,竟然有那么多的人,尤其是有学问的人,都认可这一说,那就奇怪了。好费解。有一件事启发了我。我所插队的那个村子,有个老地主,他曾经对我说过:我算什么地主,我没有地,没剥削过人,我就是爱骑马兜风装大人,那些没马骑老走路的人不服气,受不得,硬是给我定了个地主。这个老地主是不是被错划,姑且不论,但他说的那种现象却值得深思。在汽车没有进入中国以前,尊贵的人除了坐轿就是骑马了,即使是骑兵,也比步兵优越。中国人有着浓厚的仇富妒贵心理,他们企富盼贵,连给儿子取名也叫富贵、满仓、财旺、来金等等,但企富不成、盼贵不来,便走向极端,仇富妒贵。你骑在马上,高我一头,居高临下,我就要诅咒你掉下马来摔死;或干脆在你的必经之路挖一个陷马坑。可是不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就想了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杜撰了马的诸种危害,让你不要沉溺。你不沉溺了,他的心理也就平衡了,至于那马冤枉不冤枉,他才不去管呢。马中的优秀者,有千里马,汗血马,西洋马,东洋马,还有人们熟悉的赤兔马。有小马过河、老马识途、塞翁失马、伯乐相马、马失前蹄等典故,褒多贬少,象声色犬马这样的陈句就更少了。当然,声色犬马中的马,是说骑马,是对骑马者的警告、规劝、戒示。他表明了对骑马和骑马者的一种态度,理由是不要沉溺。好在,除了牧民,沉溺于骑马的人少而又少了。

4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49篇

原指举止放荡高傲,现在多用于形容骄横放纵,目中无人。

《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3]

原文

四年八月癸巳,神武将西伐,自邺会兵于晋阳。殿中将军曹魏祖曰:"不可,今八月西方王,以死气逆生气,为客不利,主人则可。兵果行,伤大将。"神武不从。自东西魏构兵,邺下每先有黄黑螘阵斗。占者以为黄者东魏戎衣色,黑者西魏戎衣色,人间以此候胜负。是时黄螘尽死。九月,神武围玉壁以挑西师,不敢应。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守玉壁。城中出铁面。神武使兀盗射之,每中其目。用李业兴孤虚术,萃其北。北,天险也。乃起土山,凿十道。又于东面凿二十一道,以攻之。城中无水,汲于汾。神武使移汾,一夜而毕。孝宽夺据土山。顿军五旬,城不拔,死者七万人,聚为一冢。有星坠于神武营,众驴并鸣,士皆慑惧。神武有疾。十一月庚子,舆疾班师。庚戌,遣太原公洋镇邺。辛亥,征世子澄至晋阳。有恶鸟集于亭树,世子使斛律光射杀之。己卯,神武以无功,表解都督中外诸军事。魏帝优诏许焉。是时,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侯景素轻世子,尝谓司马子如曰:"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子如掩其口。至是,世子为神武书,召景。景先与神武约,得书,书背微点,乃来。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神武谓世子曰:"我虽疾,尔面更有余忧色,何也?"世子未对。又问曰:"岂非忧侯景叛邪?"曰:"然。"神武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罪过,潘相乐今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相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

故事

南北朝时期,北魏定州刺史投靠高欢,高欢死后,他又率兵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不久发动了叛乱,攻陷梁都建康,改国号汉。他每次出兵作战均要屠城,下令不许两人以上交谈,搞得民怨沸腾。湘东王萧铎出兵击败侯景,杀了这个飞扬跋扈的人。

5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0篇

  宋·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明·张岱《鲁云谷传》:“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王刚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成语辨析】纷至沓来和“络绎不绝”;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两者在加强语气时可通用。但纷至沓来不仅指人;还可泛指一切事物;“络绎不绝”专指人;车、马、船的来来往往;同时含有“繁盛”的意思;纷至沓来没有。

5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1篇

  刘安是汉朝的淮南王。传说他很少干正经事,只爱寻求仙丹灵药。他逢人便说:“有了仙丹就可以长生不老!”他派人进山访仙,果然,他从仙翁手里得到了一张仙方。他把自己关进暗房里,炼起仙丹来。八卦炉里炼出10颗圆滚滚的仙丹,他一口气吞下5颗。没等吞下另几颗,他已飘飘悠悠飞上天去!剩下的仙丹,让门外的鸡犬抢着吃了。空中一阵鸡鸣狗叫,原来它们也上天成仙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对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的生动讽喻。

5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2篇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释义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这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立足之地。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它的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5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3篇

  汉朝的贾逵家里很穷,他姐姐每天都抱着5岁的贾逵隔着篱笆听邻居家的孩子们读书。10岁时,贾逵能背《六经》。姐姐问:“我们家从没有请过先生,你怎么会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些古书,而且背诵起来不漏一句呢?”贾逵答道:“当年,你抱着我隔着篱笆旁听邻家读书,至今仍没有忘记其中的任何一句。”不到20岁就有许多人来跟着他学习。 

“前程万里”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5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4篇

  唐德宗时,有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cǐ)为皇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拜张光晟(sheng)为副将。唐德宗命令李晟领兵讨伐朱泚,逼近长安。

  张光晟率兵驻扎在九曲,与李晟军对阵。张光晟见李晟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暗中派心腹去与李晟联络。李晟表示欢迎他归降朝廷,张光晟带领部下投降。李晟为他向德宗上奏章,要求对张光晟减罪任用。李晟带了张光晟参加宴会,华州节度使路元光怒道:“决不与反贼同席!”李晟只得把张光晟软禁起来,听侯朝廷处理。不久,德宗下旨,认为张光晟罪不赦,理应处死。张光晟临死前说:“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

  成语“一不做,二不休”由此而来,比喻不做则已,既然已经做了,就索兴做到底。

5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5篇

【拼音】tāo tāo bù jié【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典故】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 【释义】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近义词】滔滔不断、滔滔不绝 【示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5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6篇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5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7篇

出处《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能不离。遭闲既多,是用废黜。

  释义“挠”,弯曲,屈服。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5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8篇

  “赴汤蹈火”这则成语的赴是走向;汤是滚水;蹈是踏。赶汤蹈火,指即使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于践踏,形容不畏艰验,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5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59篇

  “狼子野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原指凶残者本性难改。后比喻坏人用心狠毒。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属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越椒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

6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0篇


  出处《后汉书·耿合传》
  帝(刘秀)谓合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久者事竟成也。”
  释义“久”终于。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事情,最终能成功。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6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1篇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哀。”
  释义“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华费逐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又只得执行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驱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华驱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本想杀了他,但又伯父亲伤心,决定逃亡。临行时,华驱打算与父亲告别。不料,在朝廷上遇见了华多僚。他一时性起,就与侍从杀死了华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元公请齐国的乌枝鸣帮助守卫城池。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华登带领了吴国的一支军队,前来支持华驱攻打宋国。眼看华登的队伍快要来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对乌枝鸣说:“兵书《军志》上有这样的话:先向敌人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土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士气衰竭。何不乘华登的军队很疲劳和还没有安定而进攻?如果敌人已经来到而且稳住,他们的人就多了,到那时我们就后悔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濮的建议。结果,宋国和齐国的联军击败了吴军,俘虏了两个将领。但是,华登率领余部又击败了宋军。宋元公想逃,淄拦住他说:“我是小人,可以为君王战死,但不能护送你逃跑。请君王等待一下。”淄说完这话,一面巡行,一面向军士们喊道:“是国君的战士,就挥舞旗帜:”军士们按照他的话挥舞旗帜。宋元公也壮着胆下城巡视,对军士们说:“国家败亡,国君死去,这是大家的耻辱,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罪过,大家拼死打吧!”乌枝鸣命军士们用剑与叛军拼博。齐军和宋军一起攻打华登,华登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淄冲到前面刺死华登,将他的头砍下、裹在战袍里,一边奔跑一边喊道:“我杀了华登了!我杀了华登了!”

6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2篇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6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3篇

  晋朝时期,荥阳中牟人潘岳(人称潘安)长得十分漂亮,文才出众,20岁就进京城洛阳做官。他经常乘坐华丽的车子到郊外去打猎。一路上被许多妇女围观,就连老太婆也争着往他车上投掷果品表达爱慕之情,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

  【释义】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6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4篇

  战国时期,子夏的徒弟去问子墨子说:“君子有标准没有?”子墨子说君子没有固定的标准。子夏的徒弟说:“猪狗都有标准,作恶的人怎么会没有标准呢?”子墨子说:“那些口头上说得好听而行动却比猪狗还不如,这不能称君子。”

6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5篇

  有一些老鼠,它们想改一下成语,你们知道是怎么改的吗?

  人们都说“猫抓老鼠”这个成语。一天,老鼠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会议的题目是——“改成语”。

  早上,森林里的每一只老鼠都来参加会议,它们都在想,为什么猫就要抓老鼠吃呢?老鼠们想,可能是因为“猫抓老鼠”这个成语吧!老鼠们决定把这个成语改一下。老鼠大王让老鼠们思考五分钟,之后,看谁改的好。

  第一只老鼠想了一会,说:“改成猫不抓老鼠。”老鼠大王想了一下说:“不行,这个成语太难说,不顺口。”这只老鼠垂头丧气走下了台。下面,是森林里最小的老鼠走上台,这只小老鼠穿着淡绿色的上衣,向大家挥挥手说:“改成‘猫怕老鼠’吧!”老鼠大王评价,说:“不行,猫怕老鼠也不能说明猫就不吃老鼠了。” 这只老鼠走下了台。

  你们瞧!在远处有一只穿着灰衣服的老鼠走了上来,那一双像黑石头似的眼睛转了一圈,说:“改成‘老鼠抓猫’。”老鼠大王走上了台,哈哈大笑,说:“成语就这么改吧!”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老鼠们得意的走在大街上,来到猫洞的门前,大声地喊着它们改完的成语“老鼠抓猫”。它们的喊声吵醒了睡觉的老猫,它们被猫打得伤的伤,死的死。

  你们说,这些老鼠笨不笨呢?

6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6篇

关羽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收拾行李车马,封金挂印,不远千里护送着两位嫂嫂单骑来寻。

关羽在杀了曹操六员守将,闯过五座城池,才得以渡过黄河。正往前行,一对人马拦住了去路。为首一黑虬髯大汉,见了关羽,惊喜道:“莫非是关将军吗?”弃枪下马,拜倒在地,说:“关西人周仓仰慕将军很久了。”表示愿意遣散部下跟随左右,说:“周仓是一莽夫,失身作了强盗。今天见到将军,如重见天日,怎么可以忍心再错过!”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6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7篇

【释义】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大江东去,两岸旌旗漫卷,鼓角争鸣,三方智者斗勇。孙权与曹操的大军隔江对峙,一场恶战在赤壁北岩附近拉开了帷幕。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事代表,应东吴之邀,参与以周瑜为总指挥的对曹军的联合作战部署。

战前,交战双方互相派遣间谍刺探军情。曹操派周瑜当年的同学蒋干过江,以老同学的身份住在东吴的大营之中,接着又派荆州降将蔡中、蔡和向周瑜诈降。

周瑜早已看破此计,他表面上对曹操派来的这三个人摆出一副信任的态度,暗中却对他们严加监视。然后,将计就计,巧妙地利用他们,向曹军传递虚假的军事情报,并使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东吴老将黄盖与周瑜事先定下苦肉计,由他建议东吴投降曹操,周瑜故作震怒,将黄盖一顿痛打。黄盖则以此为借口向曹操诈降。然后,由东吴的谋士阚泽替黄盖送信,表示愿意降曹,对周瑜进行个人报复。

曹操听说东吴有人来降,便亲自接见了阚泽,他先表示怀疑,可是随后接到蔡中和蔡和的密信,证实黄盖确实被周瑜狠狠地毒打过,这才信以为真。

周瑜看到黄盖诈降成功,又请住在东吴的奇士“凤雏”庞统继续用计。蒋干过江后,白天闲极无聊,便四处游逛,“巧遇”庞统。

蒋干知道庞统是一代高士,便劝说庞统投奔曹操,将来作番大事业。庞统对蒋干说,他正求之不得,便拿着蒋干的书信过江与曹操相见。

曹军中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一上船就晕船,一个个东倒西歪。庞统给曹操出主意,建议他们将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于是曹军的士兵们在联接在一起的战船上操演阵法,与在陆地上一样平稳,曹操见了,赞赏庞统这种作法的高明。曹操做梦也没有料到,所有这一切,都是周瑜火烧曹军而预先作下的准备工作和设下的圈套。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整天北风呼啸,将火烧向曹营必须有东风吹拂,但这时却不是刮东风的时候,去哪里唤东风呢?为此事,周瑜一筹莫展,坐卧不安。因为没有东风,他以前所作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不得已,周瑜装起病来,躲在大帐中苦思冥想破曹大计。

大战在即,总指挥却病倒大帐,这可急坏了东吴大大小小的各级将领,他们心中惴惴不安,惟恐破曹大事付之东流。谋士鲁肃更是万分焦急。

诸葛亮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探病的名义来到周瑜的大帐中。

诸葛亮见到周瑜,对他说:“周将军的病,在下能治,将军只要看了我开的药方,就会立即康复!”

说完,在他手心写下“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几行小字。

周瑜看罢,立刻兴奋地从床上跳了下来,请求诸葛亮帮忙。诸葛亮说:“将军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当义不容辞!”诸葛亮通晓天文,早已测出近日必有东风。周瑜凭借诸葛亮的东风,将曹操的大军烧得死伤无数,无力应战。

6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8篇

【释义】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杰出人物在哪里出生或曾到过那里,所以那里就成了名胜之地。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

闻名中外的滕王阁于公元663年重阳节落成。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庆贺大宴。当时只有十四岁的王勃也应邀入席。侍从见他还是个小孩,就把他安置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

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候当众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疾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大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

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四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膝王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轸两星,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

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

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非大胸襟、大手笔不能使然。

侍从接着又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说洪州有奇宝。后一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太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敢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

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地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

阎都督高兴地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阎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6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69篇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去的,这样,灶膛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即“曲突”,突:烟囱)。这样就安全多了。”顿了一顿,这个客人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即“徙薪”,徙:移动,搬迁;薪:柴草。)

主人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非常不爽。当然,也就谈不上认真考虑和采纳这些意见了。

过了几天,这栋新房的厨房失火,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拼命抢救,才把大火扑灭了。主人为了酬谢帮忙救火的人,专门摆了酒席,并把被火烧伤的人请到上座入席。惟独没有请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这就叫作:焦头烂额座上宾,曲突徙薪靠边站。

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帮助救火的人都请来了,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囱、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是论功而请客,怎么能不请对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请在救火时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听了以后,恍然大悟,连忙把当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请来。

——《汉书·霍光传》

【求解驿站】把烟囱改为弯曲的,把灶旁的柴草移开。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活学活用】如果懂得~的道理,许多灾难都可以避免。

【妙语点拨】故事中的主人即便是对火灾隐患缺乏基本的防范常识,在有识之士提出警示和忠告后也应当有所提防,但是火灾还是发生了。试想,如果主人听从忠告,很可能就避免了火灾,也用不着众人相救和杀牛置酒了。故事中的“主人”,现实中不乏其例,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祸由天降,而是由来已久,逐渐积累而酿成的。如果“主人们”在有识之士提出各种安全建议和措施后,及时处理,完全可以把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避免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近义】防患未然

【反义】临渴掘井

7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0篇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黄金来要送给杨震。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 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通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原来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现在是皇上眼前红人,希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有人劝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杨震说:“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暮夜无知的意思是:“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7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1篇

成语寓意: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故事一:

张僧繇是南朝着名的画师。

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

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

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 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故事二: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7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2篇

【注音】guī guī jǔ jǔ
【典故】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
【解释】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正正规规
【相近词】老老实实
【相反词】有伤风化、不三不四
【同韵词】酒言酒语、莺声燕语、喃喃细语、拱手而取、雕墙峻宇、枝词蔓语、不经之语、腥风血雨、切切细语、毛毛细雨
【歇后语】二小穿马褂
【英语】exactitude
【教学同步】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牛汉《我的第一本书》初中四册·课文·3
【成语故事】贾宝玉上了几天的学后就在家里与众姐妹厮混,王夫人见贾环下了学,命他抄《金刚咒》,贾环拿腔作势地抄写。凤姐来拜见王夫人,宝玉也来了,滚到了王夫人怀里,搂着王夫人的脖子,规规矩矩说了几句话,贾环在一旁痛恨宝玉
【成语示列】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其它使用】
◎ 因为这女孩性情娴雅,十分文静,此公虽不明白何为娴雅,何为文静?一路之上倒也规规矩矩,问三不敢答二,现在眼睁睁见女友受辱,怎能不露出庐山真面──于是大吼一声:"踩他妈你一下,道歉还不成?我入你娘'就凭这一嗓子,且别说矛盾的双方怎样,这恋爱的双方先得吹了。
◎ 如今有些年轻人,偏不喜欢平平静静,规规矩矩的生活,总喜欢追求一种什么刺激,否则就觉得生活不够味儿。"
◎ 鹏图还没有做惯父亲,对那一团略具五官七窍的肉红,并不觉得创造者的骄傲和主有者的偏袒,三脚两步到老子书房里去报告:"生下来一个妖怪!"方遁斋老先生抱孙心切,刚占了个周易神卦,求得≡≡,是"小畜"卦,什么"密云不雨","舆脱辐,夫妻反目","血去惕出无咎",看了易经的卦词纳闷,想莫非媳妇要难产或流产,正待虔诚再卜一卦,忽听儿子没头没脑的来一句,吓得直跳起来:"别胡说!小孩子下地没有?"鹏图瞧老子气色严重,忙规规矩矩道:"是个男孩子,母子都好。"
◎ 他动作规规矩矩,他说话正正经经,而且无论言行都显得迟缓无力,他常是显得有些沉默,一种忧郁的氛围笼罩着他,使他永没有眉开眼笑。
◎ 专政就是人民掌握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项国家机器,压迫反动阶级和反动派,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予以法律制裁。
◎ 堆码得规规矩矩的油桶象顽皮的小学生听到解散令,四散开来,乒乒乓乓,乱跑乱撞。
◎ 他就象一个闯祸的孩子,规规矩矩地站在我们面前。
◎ 说真话,设若那天你发疯的时候,我偏不肯答应你,一直到眼前,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我们仍然是规规矩矩的一个表婶一个表侄,试问,你这时候还舍不舍得走?若说舍不得,我敢说必不是因为我,我是太太,我是有儿有女的妈妈,我是三十岁的老娘子,我是一个啥都认真、啥都看得明白的泼辣女人。
◎ 自从这一天结拜以后,他们众兄弟在村里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力量,别的孩子们对他们都发生畏惧,像红萝卜之流碰见了他们时就规规矩矩的远远避开。
◎ 你这年龄自然规规矩矩的结了婚完事,是我不好,一时姑息着你,以后一切还是我来替你作主。
◎ "看不出这班土匪队伍,倒是斯斯文文,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闹事。
◎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
◎ (规规矩矩地站着)我的问题是严重的,……我想,提前来报个到,是不是请党委找个地方,把我隔离起来,便于我交待问题……
◎ 当然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美国的电视电影从来不采用宽银幕的方式,而总是规规矩矩地用标准四比三画面拍摄,这似乎与我国目前大多是用磁带录制的遮幅式电视电影恰好相反。
◎ 人民规规矩矩地按我制定的律法行事,依我的方式思想。
◎ 我实在听不了啦,就发了脾气,我一连踹了她两脚,她一惊,反而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了,这女人真是不吃好粮食。
◎ 如洪峰期间,一部分洪流遵照宝瓶口明文规定的"水则",规规矩矩地从宝瓶口流出,保证成都平原灌溉用水,其余的洪流被迫通过飞沙堰,人字堤流向外江,起到了排洪减灾作用。
◎ 然而在地铁上,还是规规矩矩地坐着,眼睛盯着自己的鞋尖比较妥当,免得因为多看了什么人一眼,而惹恼了某一位黑人兄弟。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7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3篇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着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7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4篇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故事: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7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5篇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7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6篇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 亲见可靠。

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 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 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 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 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 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 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 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 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 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 北边疆。

7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7篇

解释: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7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8篇

【典 故】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

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二、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7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79篇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 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 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睛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 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 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 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 称他有内助之贤。

8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0篇

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 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8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1篇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古书记载,崔护上京赶考,正是桃花盛开时节,在一个茶馆喝茶,与茶馆女孩一见钟情,把自己身上的玉佩作为定情物,自己要上京赶考,约定如果高中,必上门提亲,该女子父母也同意,待到崔护赶考回来,提亲,也是桃花盛开时节,可是该女子已经死了三个月,崔护看得桃花,想着该女子的容貌,伤心成疾,痛了几个月,好了以后在该女子家墙上写上了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所以这首诗才有了这样美丽的传说。


8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2篇

出处: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

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 表。

释义:“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 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故事: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 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张抵抗,但未被 采纳。

南宋灭亡后,他改名为“思肖”。原来,宋朝是赵姓打的天下, “肖”是赵的偏旁。画家表示自己永远思念南宋,并隐居在苏州的一 所寺庙里。

郑思肖在自己的寓所里挂了一块大脸,匾上是他亲笔写的“本 穴世界”四个字:原来,“本”由“大”、“十”两字组成,把其中的“十”字 放在“穴”字中间,就成为“宋”加上“大”就是”大宋”。说明自己仍然 生活在“大宋”的疆域内。

有一次.他画了二卷高五寸,长一丈多的墨兰。画上的墨兰,自 然全无土根的。他还在画上题上八个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大 家欣赏了这幅画后,赞不绝口,一致夸它画得纯真自然,生气勃勃。

8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3篇

《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另外,《庄子·天地》也有“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这样的话。原话这个的“螳臂”,都并无贬义,后来则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成语“螳臂当车”,正是从《庄子》的这个“不胜任”的原意转化而来的。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


8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4篇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张竹席。

恭听了,毫不犹豫他将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 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释义】:

“长物”,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别无它物。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俭朴而东西极少。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吾平生无长物。”

8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5篇

“分庭抗礼”这则成语的“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伥地上车。

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赴汤蹈火”这则成语的赴是走向;汤是滚水;蹈是踏。赶汤蹈火,指即使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于践踏,形容不畏艰验,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8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6篇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释义】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8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7篇

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

出自: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



8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8篇

汉初,被封为汉王的刘邦,采用了大将军韩信的计策,暗渡陈仓,攻取了秦国的故土关中地区(今陕西一带),奠定了向东出击,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基础。

随后,刘邦从关中逐渐向东进兵,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同项羽展开了长期相持的战斗。同时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渡过黄河,去付伐背汉亲楚的魏王豹。魏在今山西西南部,被韩信一鼓攻下,并俘获了魏豹。接着,韩信继续向东,进击赵王歇,因其手下大将陈余不听广武君李左车之言,在井陉(在今河北井陉县,与山西交界处)处俘获赵王,并陈余阵亡,李左车被生擒。韩信十分赞赏李左车的才干,很是优待他,并向他请教,但李左车却说道:“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意指,失败者还充什么英雄!韩信笑道:“先生不必客气,如果当初陈余听了先生之言,那么‘败军之将’就是我了。”“败军之将”此成语就出于此。



8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89篇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释义】:

“炙”(zhì),烤。手一靠近就觉得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威大。亦作炙手而热。

【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用法】:

《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可热。”

9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0篇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阁老心里有数:跟苻坚硬拼,如鸡蛋碰石头。只有用计,才能以少胜多。他好容易调了八万人马到前线,跟苻坚的百万大军对阵。谢阁老虽心里有谱,也止不住发虚。不过谢阁老表现镇静,上上下下也就吃了定心丸,没得一个乱套。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谢阁老稳坐东山跟人下棋。后首,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被东晋八万人马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91、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1篇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力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家。齐桓公还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的旗号,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成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声威,就率领齐、鲁、宋、陈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去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

楚成王派使臣到齐国军营中来,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意思是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相隔这么远,就是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料,您居然来到我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

管仲立马替齐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周成王时最高的公卿)吩咐我们先君姜太公(即姜子牙)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讨伐,以辅佐周王朝,并且赏赐给我先君领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长期不向周天子进贡楚国的特产,我们要向你们征求;再有,周昭王巡行南方时,被淹死在汉水,我们要向你们问罪。”楚国使臣说:“不进贡特产,确实是我们的失职。至于周昭王淹死的事情,楚国是不能负责的。如果您要问罪,请您自己到汉水边去问吧!”

管仲一时之间,哑口无言。齐桓公见楚国不屈从自己,接着就派大军来到召陵。楚国在强大的联军面前,只得派大夫请求议和。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后来,人们将楚国使臣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引申为成语。

92、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2篇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93、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3篇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94、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4篇

唐朝时候,地方官吏经常要向皇帝进贡礼物。云南地方上有个行政长官要送件礼物给皇帝,他心想:皇帝不缺金银珠宝,要送也得送个稀罕的。最后,他决定进贡一只天鹅。

他派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人,用竹篓背上一只天鹅,前往京城长安。缅伯高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好多天,来到了沔阳湖(在今湖北省境内)边。在这许多天里,天鹅没下过水,浑身都脏兮兮的。缅伯高放下竹篓,抱出天鹅要给它洗洗澡。不料,天鹅一纵,挣脱了他的怀抱,扑棱一声,振翅要飞。缅伯高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抓了一把,只抓下了一根羽毛,眼睁睁地看着天鹅飞走了。缅伯高又着急又害怕,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后来,他急中生智,怀揣着那根羽毛,赶往都城长安。

多日后,缅伯高终于来到了长安,随着各地前来进贡的使臣去见皇帝。轮到缅伯高时,他手捧羽毛走上前去,为皇帝唱了一首歌:“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听到这里,皇帝连声说:“缅伯高千里送鹅毛,难能可贵!难能可贵!”缅伯高的才华和机智博得了皇帝的欢心,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给他很多东西。

后来,人们就用“千里送鹅毛”这个成语,比喻礼物虽然很小,但是情意却很深重。有时与“礼轻情意重”连用。

95、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5篇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没碰着韩信,一看四面全是汉兵,楚军进入了重围。霸王带领人马只管向前冲,谁也抵挡不住。他见了韩信,更不肯放过。韩信一边作战,一边后退。霸王追赶了好几里地,杀散一批,又来了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四面八方全是韩信“十面埋伏”的人。霸王转过身来,跑回垓下大营去了。

夜里,项羽听到周围汉营里的士兵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四面楚歌”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霸王吃惊不小,他说:“难道楚军都投降刘邦了,为什么汉营中的楚人这么多呢?”说着他就在营帐里喝起闷酒来。他留恋他宠爱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边;还有那匹骑了五年的乌骓马。想到这儿,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壮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诗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起一座山,气魄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走。马儿不跑怎么办,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跟着一块儿唱。他唱得流下几行眼泪,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抬头看他。

霸王跨上乌骓,带着八百子弟兵,猛虎似的冲出去,突出重围,往南跑。他打算渡过淮河再往东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杀散了汉兵。韩信、英布、周勃、樊哙他们分头追赶。霸王拍着乌骓,飞一样地直跑。等霸王渡过淮河,到了南岸,又跑了一程,就迷了道儿,不知道哪一条道儿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羽就向一个庄稼人问路。那个庄稼人不愿帮他,就说:“往左边儿走。”霸王跟一百多个子弟兵就往左跑下去,跑了一阵,连道儿也没了,前边只是一片水洼地。他们的马陷在泥泞里,连蹄子都不好拔出来。霸王这才知道受了骗,走错了道,赶紧拉转缰绳,再回到三岔路口,汉兵可已经追到了。

霸王往东南跑,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点了点人数,一共才二十八个骑兵,追上来的人马有好几千。霸王觉得没法脱身了,就带着二十八人上了山岗,对他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作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成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儿被围,这是天数,不是我不会打仗。”

他把二十八个士兵分成四队,说:“我先杀他们一个大将。你们跑下去到东山下会齐。”他大喊一声,向一个汉将直冲过去,杀了一个汉将。

霸王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二十八个子弟兵全都到了。汉兵赶来,又展开血战。霸王专挑汉兵多的地方冲杀。他左刺右劈,又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和不少士兵。汉军将士不敢逼近楚兵,远远地嚷着躲着。霸王点了点自己的人数,仅仅少了两个。

霸王杀退了汉兵,带着二十六个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荡着一只小船等在那儿。他知道来的是霸王,就催他马上渡河。他说:“江东虽小,可也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还可以在那边做王。这儿只有我这只船,请大王赶快渡过河去。”

霸王笑着对亭长说:“当初我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江来打天下,到今天他们全完了,我哪儿能一个人回去呢?就说江东父兄同情我,立我为王,我哪儿有脸见他们呐?”他接着又说:“这匹乌骓马,我最喜爱,曾经一天跑过一千里地。我舍不得把它杀了。我知道您是个忠厚长者,我很感激您一片好意,这匹马送给您。”

他和二十六个子弟都拿着短刀步行,跟汉兵交战。他们杀了许多汉兵,自己也一个一个地倒下。末了只剩下霸王一个人。他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了。

96、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6篇

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的乐师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建议再派些人去协助他,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夔一个人就够了),不是‘一足’(夔有一只脚)啊。”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要有一个专人负责出外打水。后来,他家凿了一口井,用不着再派人出去打水了,告诉别人说:“我家开了一口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消息,立即把它传出去了,说:“丁家开井,挖出了一个人。”很快,全国各地都在谈论着这件事。终于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氏说:“我是说省出一个打水的人,家里多了一个劳力,不是说在井中挖出了一个人呀!”

“穿井得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97、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7篇

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从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

季孙氏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伐颛臾。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故址在今平邑县柏林乡,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周成王时颛臾成为鲁国附庸。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孙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季孙氏家臣子路和费邑宰冉求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孔子。孔子讲了一番季氏不应伐颛臾的道理,最后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君。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

98、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8篇

唐朝刘宴自幼聪明,特别喜欢读书,7岁,已经满腹经纶,被称为神童。
他不但好学,而且可贵的是从不侍才自傲并且蔑视权贵。他刚刚被授予翰林院正字不久,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召见他,杨贵妃想不到翰林院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就把他抱在膝盖上玩,还给他梳头。唐玄宗开玩笑对他说:“我封你为正字,你知道天下端正的字有多少吗?”刘宴想到当时朝廷宠幸奸臣,有些人朋党为奸。于是,答到:“四书五经之中,每个字都很端正,只有“朋”字不端正”

99、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99篇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会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100、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第100篇

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按理应事先通知宋国。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之君,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申舟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楚国使者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我国看做已经亡了,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必须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也是亡国,我们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于是,宋文公把申舟杀了。
楚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兵攻打宋国,宋国急忙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景公怕不出兵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便准备出兵帮忙。晋大夫伯宗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对晋国非常不利,就劝阻晋景公说:“古人说过,即使马鞭子再长,也打不着马的肚皮。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逞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藏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xiácī)啊。所以,我们要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救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于是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后来,人们引用“鞭长莫及”来比喻现有力量所不能办到的事,或者是虽有力量也难以办到的事。

相关文章

《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文本》

《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精选》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合集》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