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故事推荐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完整

栏目:故事推荐

这是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完整,是优秀的故事推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完整

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篇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他因为有钱,经常穿华丽的服饰,孔子看不惯他的新潮,说他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随意说是瑚琏之器。子贡更加飘飘然,不知孔子在说他内心空虚。

  【解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篇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篇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太子驷触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国逐渐富强起来。后来太子驷成为秦惠文王,他公报私仇要治商鞅罪过。商鞅出逃,没人敢收留,没想到商鞅作法自毙,被秦王所杀。

  【释义】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篇

  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篇

  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任齐国相国十多年,捞取不少家产,小儿子田文向田婴进言:“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田婴觉得儿子有眼光,让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田文后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

  【释义】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篇

  我国古代圣王之一的舜,他十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孟子认为舜比禹更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他曾在历山耕过田,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他做过农民、陶工、渔夫,十分虚心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

  【解释】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篇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篇

  东汉末年,刘表把新野送给刘备,让刘备抵御曹操。同时准备让次子刘琮继承自己的位置,这让长子刘琦感到处境比较危险。刘琦请诸葛亮到自家后花园高楼上吃饭,命人把楼梯撤去,虚心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要刘琦去当江夏太守脱险。

  【释义】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篇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辨证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天下人知道美与丑对立,有和无对立相生。圣人治国知道有为和有所不为,采取无为政策;知识有教则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万物各有所为,圣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圣人功成不居,人们归功于他。

  【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1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0篇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隗嚣少年时生病脚跛,他的野心不小,在天水起兵反王莽,后来屯据陕甘一带,他想称帝,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释义】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1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1篇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世上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的人来真是强多了。

  【释义】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1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2篇

  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外地人很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用心观摩、效仿、练习,后来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只好爬回了燕国。

  【释义】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同“邯郸学步”。

1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3篇

  春秋时期,宓子贱在亶父担任地方官。三年后,巫马旗微服去亶父私访,看见一个渔夫夜晚打鱼,把打上来的鱼又扔回河里,就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渔夫回到说宓子贱不准人捕捞小鱼。巫马旗回去对孔子说宓子贱的教化到位,人们自觉遵行。

  【释义】用来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

1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4篇

  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1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5篇

  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9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解释】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1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6篇

  唐僖宗时,主考官崔沆录取一个成绩平平、长相也不出众的崔瀣,并分配他一个很好的官职。崔瀣得意洋洋去上任,显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人们纷纷猜测他与崔沆的关系,有人还嘲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7篇

  古代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他想剥掉骆驼皮但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他一会儿上楼磨刀,一会儿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为了就近磨刀,他并没有把磨刀石搬下来,却费尽力气将死骆驼挂到楼上去剥。

  【解释】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1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8篇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手下的官员都是离心离德,军心涣散。周武王联合西部的八个诸侯,集结4万兵力,亲自率军征讨纣王。在出发前的誓师会上,他发表演讲,表示上下要同心同德,不消灭纣王誓不罢休。

  【释义】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1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9篇

  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旁人十分惊讶。晋文子接上:“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人称晋文子善颂善祷。

  【释义】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

2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0篇

  古代传说有四个人箭术相当精湛,能够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其一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将养由基,他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其二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熊渠子;其三是汉朝的大将李广;其四是北周大将李远。

  【解释】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2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1篇

  东汉时期穷书生梁鸿与30岁孟光结婚,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帮皋伯通打短工,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到眉毛一样高,眉来眼去,十分恩爱。汉朝的鲍宣的妻子与丈夫共挽鹿车回到故乡,两人同甘共苦传为佳话。

  【释义】鸿案:指梁鸿妻举案齐眉的事;鹿车:指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2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2篇

  西汉时期,刘邦分封诸王及其子孙骄奢淫逸,纵欲无度。文学家枚乘写《七发》规劝他们。《七发》内容是:春秋楚国一太子得病请来一个医生,医生了解他是纵欲引起的,就用七件事启发他,其中有“小饭大啜,如汤沃雪”,太子很快病愈。

  【解释】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2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3篇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要向北方扩展疆土,派王云谟等人督师北伐,沈庆之一再向文帝规劝,力陈以前北伐失败的教训,文帝很扫兴,便叫几个文官与他争辩出兵事宜。沈庆之说治国与治家一样,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跟白面书生说这些没有用的。

  【释义】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2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4篇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病死,他的大臣雍闿投降吴国,吴国派他担任永昌太守,他走马上任。永昌郡守将吕凯忠于蜀国,不肯放雍闿进城,特地给雍闿回了一封文书,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将会有所作为的,再大的官都可以做。

  【解释】图:计划,打算。比喻很快转变过来。另作打算。

2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5篇

  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上题诗。后苏轼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大发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解释】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

2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6篇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解释】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2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7篇

  战国时期,荆轲到了燕国,喜欢燕国的狗屠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荆轲喜欢喝酒,经常与狗屠及高渐离在街上喝酒,喝得高兴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根据音乐而歌唱,十分快乐。有时唱到伤心处,于是大声哭泣,旁若无人。

  【解释】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2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8篇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2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29篇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3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0篇

  春秋时期,郑国听从楚王的命令派公子归率军攻打宋国,宋国军队惨败,主将华元成为俘虏。交战中宋军士兵狂狡作战勇敢,心地善良。他营救郑军士卒却被沦为俘虏。宋国人评论狂狡自食恶果,打仗本来要杀敌致果的,不能讲仁慈。

  【解释】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3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1篇

  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解释】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3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2篇

  【拼音】rui bīn tiě xiǎng

  【成语故事】唐武宗时期,朱崖、李太尉带领乐工到郊外游玩,住在平泉别墅,晚上风清月朗,携琵琶到池上弹奏《蕤宾调》。突然有一东西掉到池岸上,发出铿锵之声,赶忙去看,原来是一片蕤宾铁,用手指弹奏,其音律与乐器相应。

  【释义】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

3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3篇

  汉文帝时期,匈奴与汉朝关系紧张,汉文帝安排宗正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历驻守棘门、河内郡太守周亚夫驻守细柳抵御匈奴,并亲自视察灞上与棘门,见到刘礼与徐历把防守视同儿戏,十分生气,见到周亚夫严密防卫才放心。

  【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3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4篇

  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他们的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到院子里锄草,忽然发现了一块金子。当时,管宁视若无睹,仍旧挥动锄头,而华歆却动心了,立刻就拾起了金子,放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读书,忽然有坐着轿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的放下了书本,跑出去看。管宁见华歆这样的不专心,又羡慕做官的人,再加上发现他见到了金子动心的事,就坚决的割断了并坐的席子,把座位分开,面色严肃的对华歆说:“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里面,以后的人,凡是遇到朋友之间志趣不合,感情破裂,以致断绝往来,就称为“割席绝交”。

  我们无论在学习或工作上,都要专心一致;如果一起学习或工作的朋友不是这样的话,不但没有办法互相琢磨,互相协助,反而会影响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成效;这样的朋友,真是不交也罢。你认为呢?

3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5篇

  晋代人殷浩,曾做过刺史,后来,受到朝廷信任,在北征后秦时,担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个州的军事。殷浩虽有学问,但不善打仗,结果北征失利,被撤职流放到信安(今浙江衢县)。他被流放后,从不抱怨,但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有人发现他对空写的是“咄咄怪事”几个字。原来,殷浩是借此抒发内心的不满和烦闷。

  【解释】: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3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6篇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他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闲言闲语。

  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3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7篇

  “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3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8篇

  有一天早晨,公子宋和公子家一起去朝见郑灵公。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跃跃跳动起来,公子家觉得很奇怪,公子宋说:“每次我的食指跳动,那天必有异味可尝;像前次我出使晋国,尝了石花鱼的鲜味;后来出使楚国,又尝到了天鹅的美味,不知道今天又能尝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两人进了朝门时,就听说楚人送来了一只大鼋,灵公命人烹煮,准备和朝内的大夫们一起尝尝。公子宋及公子家听了,不禁相视而笑。“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灵公问。公子家的把公子宋食指跳动的情形说了一次;灵公听了,笑了笑说:“这能不能灵验,主权还操在我的手里呢!”于是命令鼋羹改由下席分到上席来。当鼋羹分发到公子宋的时候,正好分完了,灵公大笑着说:“你的食指还灵验吗?”公子宋走到灵公的座前,伸手在他的碗里取了一块鼋肉吃,说道:“我已经尝过鼋味,谁说不灵呢?”

  这故事记载在左传里,后人便将它引申为“食指大动”这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有意外口腹的征兆。

  【解释】: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3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39篇

  “克勤克俭”这则成语的克是能、能够。指既能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地持家。后泛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这个成语来源于《尚书.大禹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古时候,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洪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苦于水患,热切希望加以治理。

  尧帝时,鲧受尧的委派负责治水,九年不成。

  舜帝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鲧的儿子——禹。禹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欣然接受了任务,当时虽然他刚刚结婚才四天,但他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治理水害的征途。

  禹认真地察看了地形,吸收了前人失败的教训,废弃了过去一贯采取的堵塞方针,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他日夜辛劳地带领着百姓疏通河道,开渠作坝,把河水引入大海。

  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口,都没进去看一下,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最后,终于治服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见他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禹,他对禹说:“大禹啊,你是一个最贤能的人,既能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地持家,是能够担当得起这个职位的。”

  在舜的再三坚持下,禹便接替了舜的职位,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

4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0篇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4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1篇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4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2篇

  西晋大官僚石苞的儿子石崇没有得到父母的一点遗产,靠自己的功劳晋升为荆州刺史,他不择手段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很快成为西晋头号富翁。晋武帝的亲舅王恺也是一个大富翁,但和石崇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自己也承认甘拜下风。

  【成语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4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3篇

  战国的时候,秦国想要统一整个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别的小国。

  其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韩国,韩王很害怕秦国会来攻打他们,就想要把一块土地送给秦国,向秦国称臣,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个叫做苏秦的人去劝韩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苏秦到了韩国,就对韩王说:“大王,你们国家虽然小,但是资源丰富、武器也很精良,还有那么多的勇士,为什么要送地给秦国,当秦国的附属国呢?”韩王犹豫地说:“秦国那么强大,我们送一块地给他,让他们高兴一下,就不会来打我们了啊!”

  苏秦摇着头说:“您现在送一块地给秦国,以后,他会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你送不出来的时候,秦国一样会来打你们的!”韩王:“可是…”苏秦:“别可是了,有句俗话说:‘宁可做鸡口,不愿作牛后。’,鸡的嘴巴虽然很小,但是可以吃东西,牛的屁股虽然很大,一点东西也不能吃,只能大便!您现在连抵抗都没有,就把国家的土地送给秦国,让自己去向秦国称臣,这不是和牛屁股一样吗?”

  韩王听了苏秦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你说的对!我情愿作韩国这个小国家的国王,也不要去做秦国这个大国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给秦国了!”

4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4篇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

  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

  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4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5篇

  成语半夜鸡叫指突发不祥事件或不好的事件。源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周末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史秦,即将被捕时逃亡,夜半至函谷关。按规定,晨鸡报晓则开关。便命随从中善于口技者学鸡叫,果然顺利出关。

  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累累罪恶,和农民起来反抗的英勇斗争,真是说不尽,写不完。《半夜鸡叫》只是其中一段小故事。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长工们不甘心受压迫,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

  高玉宝《半夜鸡叫》原文:

  晚上,天已很黑,地里走出了累得晃晃荡荡的人群,这是给周扒皮做活的伙计们。有的在唉声叹气地说:“困死我了!”有的骂起来:“那公鸡真他妈的怪,每天晚上,才睡着,它就叫了。老周扒皮——他也有那个穷精神,鸡一叫他就非喊咱们上山不可。到山上干半天,天也不亮。”有的说:“人家有钱,鸡也向他,这真是命好呀。”有的说:“什么命好命歹,为什么以前鸡不叫的早,现在就叫的早呢?这里边一定有鬼。看,我非把那个公鸡给打死不可。”大家你一言,我—语的走回家去。为了多睡点觉,伙计们回去一吃完饭就躺下了,有的抽烟,有的说话。

  玉宝这几天拉肚子,躺下不大时间,就起来去大便;回来时到牛圈去看牛槽有没有草,想再给牛添点草就快点回去睡觉。正在这时,他见一个家伙手拿长木棍,轻手轻脚地走到鸡窝边,晚上又没有月亮,也看不见脸面。玉宝心想:“怕是来偷鸡的,喊吧。”又想:“不,这人一定家中没有办法了才来偷鸡,我要喊了,不就坑了他了吗?我不吱声,偷有钱人的鸡是应当的,把鸡都偷走,就不用啼明了,我们还多睡点觉呢。”正想着,又见那人伸起脖子,象用手捂住了鼻子。玉宝很担心的想:“小心点呀!叫周扒皮听见,把你抓起来就坏了。”玉宝看看牛槽里还有草,想早点回去睡觉,又怕惊动了偷鸡的人。心想:“我要出去,把他吓跑了,他不是白来一趟吗?不,不惊动他,我在这看看,是谁来偷鸡。”玉宝就蹲下,要看个偷的热闹。谁知好半天没动静,倒听到偷鸡的学公鸡啼起明来。玉宝正在纳闷,只见那人又奔牛圈走来。玉宝忙起来藏到草屋子里。正好那人走到牛槽边,划了一根洋火,看看槽里有没有草。玉宝就着火光一看:“啊!原来是周扒皮,半夜三更什么鸡叫,原来都是老家伙搞的鬼!”周扒皮这一啼明不要紧,笼里鸡叫唤起来,全屯的鸡也都叫唤起来。玉宝憋着一肚子气没敢吱声,又听到周扒皮破着喉咙喊:“还不起来给我上山干活去?鸡都叫了!”说完就回家睡觉去了。玉宝走回屋一看,伙计们都气呼呼地说:“他妈的,早也不叫,晚也不叫,才躺下就叫了。这个鸡真不叫鸡!”刘打头的问:“不叫鸡叫什么?”“叫催命鬼呗。我看这样干,再干几天就得累死。”有的说:“我才睡……”有的说:“我躺下,一袋烟还没抽完呢。”玉宝心想: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周扒皮搞的鬼呢,就坐下说:“咱们可省事了,连衣服还没脱下来。快走吧,我有一个笑话对你们讲。”大家忙问:“玉宝,有什么笑话?你快说。”“不,我现在不说,等到路上再说。”大家忙披好衣服,扛着锄头上山。在路上,大伙又问玉宝:“什么笑话?你快说。”玉宝笑了笑,瞪起小黑眼珠说:“叔叔,你们再别骂鸡,那不能怨鸡,是怨人呀。”大家奇怪地问:“怎么回事?”玉宝就把周扒皮学鸡啼明的事全告诉了叔叔们。刘打头的一听这话,气得直瞪着眼说:“今天晚上不干了,到地头去睡觉去。”大家都同意。看着空中不明的星星,走到了地头,放下锄头,打火抽了一袋烟,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了。人困的多厉害呀,那么大的露水,湿了他们的衣服,全都不知道。

  这个学鸡叫,是他们老周家起家的法宝呀。从周扒皮的老祖太爷子起,就有人说周家有这一手,一直传到周扒皮这一辈。这样,到三遍地快铲完时,把伙计们累跑了,他们就得着了,到秋天便一点粮也不给呀。

  伙计们躺在地头上,正睡得甜蜜,忽然觉着身上疼,大家“哎呀”一声就爬起来,看看太阳出来有一人高了,周扒皮拿着棍,正狠狠地挨着个儿的打呢,把伙计们打得全都爬起来了。周扒皮瞪着眼说:“你们吃我的饭,挣我的粮,就这样给我干活?活不干,到这里来睡觉,今天上午不把这一块地给我铲完,就别想吃饭。”回头对牛倌说:“把饭给我担回去。”

  原来周扒皮起得早,见伙计们还没回家吃饭,他想:“伙计们还一定给我赶活呢,我何不叫人把饭给他们送去,叫他们在山上吃了,省得来回走耽误工夫,好多给我铲点地。”他就到街上,把屯里放牛的老李头找来,给他担着饭,向山上送。谁想一到山上,见伙计们在那睡觉,一点活也没给他干,气得他饭也不给伙计们吃,又叫老李头给他再担回去。老李头走后,他又骂了一气才走。

  伙计们见周扒皮又打又骂,连饭都不给吃,有的气得坚决不干这个活了;有的要回去找他算账;有的当时就要回家。玉宝笑着忙拉住他们说:“叔叔,我看你们不要走。我有一个办法:咱们大家出出气,把那老小子打一顿就好了。”有人说:“玉宝,你这孩子傻了怎的?人家有钱有势力,儿子又当保长,现在是咱们的二朝廷,我们敢动人家一下子吗?”“叔叔,我没傻,我看你们真糊涂,他每天夜里不让咱们睡觉,他可能想把咱们累死吧,我常听周叔叔讲故事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们‘这般如此’的教训他一顿不好吗?”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说:“好好,就这样办。”刘打头的笑道:“这小家伙真有好办法。”晌午回家吃饭时,周扒皮还骂呢,大家也没说什么,就过去了。

  过了两三天,伙计们把棒子全准备好了。吃完晚饭,把灯熄了,叫玉宝在门后偷着看。等了有一个多钟头的工夫,周扒皮蹑手蹑脚,刚到鸡屋门口,玉宝喊了声:“有贼!”伙计们拿着棒子都跑出来,把老周扒皮捺倒就打起来。周扒皮说:“别打呀,是我。”伙计们说:“打的就是你。看你再来不来偷鸡!”玉宝跑到院子中间喊:“保长呀,快起来,有贼啦,我们抓着一个贼!”这一喊不要紧,鬼子军官正在西厢房里睡,听见了喊声,他带了两个护兵,拿着手枪就跑出来,边跑边喊:“毛贼一个也不要,统统打死。”正好保长这天晚上没有在家,他老婆和淘气在屋里听见了,就吓得忙喊:“快别打了呀,……”下面的话还没说出来呢,见子军官“哒哒!”照着老周扒皮就是两枪,周扒皮“哎呀”了一声说:“是我!”一头就钻进了鸡窝里,吓得拉了一裤兜子屎。鬼子军官赶上一步又要开枪。保长老婆光着上身,提着裤子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说:“他是老东家。”鬼子才住了手。伙计们忙围上说:“老东家从来也没到鸡窝门口来过,为什么今天深更半夜的来抓鸡呢。快拿灯来看看。”淘气从屋里拿出灯来一看,啊!这两枪正打在老周扒皮的大腿上,直流血。周扒皮好象大山上的野鸡一样,顾头不顾腚了,他头伸在鸡窝里,好象要吃鸡屎的样子。大家把他拉出来一看,满脸全是鸡屎,坐在那里抱着腿直叫唤。伙计们高兴得也不好笑出来。刘打头的说:“我们都当是贼呢,搞了半天是老东家。你为什么半夜来抓鸡呢?”鬼子军官也笑着问。老周扒皮哭叽叽的声音说:“别提啦,我在家睡个二二呼呼的,也不知什么东西把我拉来了。”大家忙说:“看这多危险。也可能闹鬼吧!以后可得多注意!”说完,大家把他抬到屋里,鬼子军官和大家一看,好象骨头也打坏了,大烟囱忙叫刘打头的派人快快找医生。老周扒皮倒霉丧气,一肚子的话说不出来。伙计们出了气,解了恨,都高兴地说:“要是叫鬼子一枪把他打死才好呢。”

4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6篇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接着,顺帝也死去,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联名上书,要求立刘蒜为帝。当时,蠢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粱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帝。这就是汉恒帝。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害死。

  刘志因梁冀的关系而当上了皇帝,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梁冀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得长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一千多武土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4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7篇


  这个成语见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 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
  这个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运斤成风”引为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4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8篇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49篇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释义: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故事: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5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0篇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5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1篇


  解释: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5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2篇

  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

  【解释】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5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3篇

  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解释】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5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4篇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释义】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5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5篇

玉体横陈:美人的身体横卧着。

出自唐代诗人 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

原文;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着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成语故事:

一、

冯小怜可说是北齐王妃中最着名的女性了,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美人儿,名字紧紧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后。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是一位聪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她原是高纬皇后穆邪利(小名黄花)身边的婢女,而穆邪利原是皇后斛律氏身边的婢女。后主宠幸她,立为皇后。高纬也真是搞笑,总爱在丫头行里扮相公,但后宫佳丽如云,帝王德性就是喜欢喜新厌旧。不久,高纬就不喜欢穆邪利了,而是宠幸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姐妹。

曹昭仪姐妹的父亲是一个音乐家,名叫曹僧奴,从小就培养两个女儿的音乐天赋。两姐妹不但有艺术潜质,而且天生丽质,这对才色双艳的姊妹花不久就被移栽入宫。但大曹生性稳重,不善淫媚,有时还发一点世家小姐的歪脾气,被高纬剥去面皮,撵出宫去。小曹却与她的姐姐正好相反,调笑媚人,风情万种,颇得高纬欢心,不久册为昭仪,备极宠爱。并给她筑隆基堂,雕栏画栋,极尽绮丽,恩宠逾于所有后宫佳丽。

女人善妒,曹昭仪得了皇帝专宠,其她妃子心怀不满可想而知,但多数只是嗟叹自己命苦。而皇后穆邪利就不一样了,她的皇后地位决定了她是打碎醋缸最彻底的一位,也是最想想方设法除去曹昭仪的人。她使出了最卑鄙的一手,也是历代宫中屡试不爽的老招,诬陷曹昭仪有厌蛊术,高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三尺白绫,赐曹昭仪旦夕就死。

谁知除掉了情敌,桃子却被她人摘走了。一个名叫董昭仪的美女入了高纬的法眼,大受宠幸,并很快封为夫人,不分白天黑夜,如胶似漆的缠绵。把穆皇后气得要死要活的,整日以泪洗面。侍婢冯小怜貌美聪慧,又善解人意,非常同情穆皇后,穆皇后也把她视为体己人,就把满腹的委屈和不满向她哭诉。冯小怜此人是天降至宝,冰肌玉骨,明艳如玉,精通乐器,歌舞曼妙,而且聪明伶俐,很有心机。就向穆皇后献上一计,让穆皇后把她作为礼物送给高纬,她甘愿以身为饵,充当间谍,离间诸美,把高纬对穆皇后渐行渐远的爱夺回来。穆皇后认为这是一条妙计,就答应了。果然,高纬自从得到冯小怜以后,就冷落了董昭仪。但也使穆皇后从此彻底失去了高纬,因为冯小怜太漂亮了,高纬一见,就被她迷得像喝了迷魂汤一样,云雨之欢更是妙不可言。

从此,高纬专宠冯小怜,“坐则同席,出则并马”,还发誓说“愿得生死一处”。只要冯小怜一有所求,高纬没有不答应的。假如天上的月亮能摘下来,恐怕现在我们就看不见这明明之月了。她身上的衣服首饰,动辄以千金计。高纬喜欢音乐,尝自作词作曲,谱入琵琶,与冯小怜一唱一和,其声嘈嘈,其语切切。艳舞狂欢,彻夜不歇。两人快活异常,神仙一般,时人号为无愁天子。高纬几次都想立冯小怜为皇后,只是冯小怜顾念穆皇后恩情,没有同意,高纬便册立她为淑妃,位仅次于皇后,命处隆基堂。但隆基堂是曹昭仪的旧居,冯小怜心里忌讳,要求拆了重建。高纬自然无异议,拨出许多金银,作为修缮费用。

二、

据有的野史笔记记载,冯小怜是一个天生的尤物,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玉体达到了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例,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在冬天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怀抱就是叫人欲死欲仙的温柔乡;而夏天则润滑如玉,凉若冰块。内挟淫技,宛若处子。与之交接承欢,无不曲尽其妙。使高纬这个久历风月的人,也感到了一种新鲜无比的奇趣与快乐。

因此,高纬便爱不释手,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也要把冯小怜抱在怀里,或放在膝上,耳鬓厮磨,卿卿我我。使议事的大臣们也觉不好意思,或在心里意淫,策对语无伦次,说话不着边际。许多朝廷大事自此也荒废下来。

5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6篇

春秋末年,楚平王听信大夫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但是又怕伍奢两个在外地的儿子起兵报仇,就又设计把伍奢的大儿子伍尚骗回来杀掉了。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幸免遇难,辗转周折,逃到了吴国,发誓一定要报父兄被杀的仇。

伍子胥足智多谋,勇冠三军,在诸侯中素有威名。他到吴国后,见到了昊王僚,就游说他,请他兴兵伐楚。此时,吴国的公子光却在谋划着杀掉吴王僚,自立为吴王。他担心吴王僚得到伍子胥以后会更难对付,就对吴王僚说:“伍子胥之所以来到吴国,是因为要躲避楚王的追杀,他让您去攻打吴国也是为了报他父亲和兄长的被杀之仇。如今,我们兴师动众地去攻打楚国,先不说能不能打下来,就是打下了楚国,对大王您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帮了伍子胥的忙,所以我觉得伍子胥不是真正想要辅佐大王,只不过是利用我们为他报私仇罢了。”吴王僚听了公子光的一席话以后就放弃了伐楚的念头,而且逐渐地疏远了伍子胥。伍子胥知道他现在想要报仇,就必须借助吴军,他也知道公子光一直想当吴王,所以就去投靠了他,并设计帮他当上了吴王,公子光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后来也得到了阖闾的重用。一次,吴王阖闾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大计,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定,首先要高筑城墙,这样才能加强防御力量,使其他国家不敢进犯。还要加强军事力量,充实武器及物资的储备,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只有农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将士们才有充足的给养,而且要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才有可能发展。”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但是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应当制定合适的方案。你能不能对应着天象的方位,设计一个能够震慑邻国的规划呢?”伍子胥说:“当然可以。”于是,他派人观测天象,考察地理,又根据四方邻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城门的朝向和大小,造出了坚固的城池。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很快就使吴国强盛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吴军大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最后攻陷了楚国郢都,伍子胥终于报了杀父兄之仇。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求解驿站】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字或采取适宜的措施。

【活学活用】我们应~,不能求简单化一。

【妙语点拨】古人说:“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辩证法。伍子胥提出的“因地制宜”是一种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更是一种创新的境界。他将建造坚固城池涉及的天文地理等知识进行重新聚合、置换、碰撞,使得吴国强盛起来,充分体现了伍子胥的远见卓识。

【近义】因势利导

5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7篇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能是有史以来大多数人对待对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演绎了太多的冤冤相报和世代为仇的历史悲剧。古希腊与特洛伊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双方元气大伤,却仅为争夺一个女人;二战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无休止的流血冲突,给中东稳定及世界和平带来灾难性后果,也和双方“互不相让”和“睚眦必报”有关。回望历史,冤冤相报给人类造成太多痛苦和悲剧,留下无数遗恨和灾难。诚然,许多悲剧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的原因,但争端无不起源于双方的互不相让和冤冤相报。

如果人们在面对仇恨时能够平和心态,宽以待人,能够放弃不必要的争斗,以德报怨,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历史可能会呈现一种别样的美丽。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睿智的伟人。他在与公子纠争位时曾挨过政敌管仲的一箭,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应该说齐桓公与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当他登上国君之位后,却以政治家的敏锐,桓公意识到齐国的发展需要管仲这样的人才,听从了师傅鲍叔牙的劝说,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并重用了管仲。由于齐桓公以毫无芥蒂的重用回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从此,管仲便尽心效力国事,鞠躬尽瘁,最终助齐桓公实现富国强兵,成功进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

战国时期的另一名人蔺相如也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楷模。他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在秦王眼皮下遛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功盖朝廷;后来,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之会上,当赵王处境非常尴尬的之时,他又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略,帮助赵王摆脱了受辱的困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由于其功劳显赫,得到赵王的重用和封赏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可是,生性刚直粗犷的廉颇却偏偏对蔺相如很不服气,扬言一定要找个机会羞辱居自己之上的蔺相如。而蔺相如听说后,不但没有嫉恨和报复,反而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宁愿一直躲着廉颇,即使是两人的马车在路上不巧相逢,蔺相如也让车夫退避以礼让廉颇。蔺相如以如此忍让的宽厚和仁义回报廉颇的盛气凌人,最终感动了廉颇,使廉颇意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无理取闹的不仁。后来,惭愧难当的廉颇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请求蔺相如的原谅和惩罚,原来不睦的文武二臣终于消除了仇隙和误解,从此结为生死之交,在战国后期风雨飘摇的形势下,共同支撑和维护着赵国的江山社稷。

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佳话。秦汉时期,功成名就的韩信没有杀掉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青年,使这人感激涕零,愿意终生为他效劳;三国鼎立时期,孟获的叛乱严重危害了蜀国的稳定,但诸葛亮在讨伐南中时,却一次次放走对手孟获,最后使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从此效忠蜀汉,听命于诸葛亮的调遣,成为蜀国巩固后方的基石……

齐桓公的不记前嫌,蔺相如的相忍为国,韩信的宽宏大量,诸葛亮的以德服人,无不让我们看到历史上智者的容人肚量和仁者的博大胸怀,让我们看到人类真善美的瑰丽动人。原来,用宽仁来回报伤害,用仁德来回报怨恨,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呈现雨过天晴的美丽,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呈现化干戈为玉帛的祥和。

记得佛家曾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师问弟子:“如果别人把口水吐到你的脸上,你该怎么办?”弟子回答说:“把他擦干。”师说:“应该让他自己干。”多么高的思想境界啊!西方的基督耶酥也曾说过:“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右脸,那么,你就把自己的左脸也伸过去让他打。”为什么东西方的智慧竟会那么不约而同地用如此过激的语言告诫人们——以德报怨呢?

我想,当那个吐别人口水、打别人脸的狂妄无理之人,面对这样宽厚仁德的回报该会受到怎样的震撼呢?或许,他满腔的怒火会刹时化为一汪宁静的秋水,他眼中的灰暗阴冷的世界会瞬间变得春光灿烂!

5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8篇

【释义】全部捉在网中,一个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对立面或坏人全部逮住或彻底消灭。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

北宋时,进奏院主官苏舜钦是当时着名的诗人,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是被当时政治革新派首领范仲淹推荐提拔起来的。

他豪爽激进,屡次上书宋仁宗皇帝,议论时政得失,批评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引起吕的强烈不满,致使吕夷简想伺机陷害苏舜钦及其改革派。

有一年秋天,恰逢赛神会。以往,各官署衙门都要在此时拿出多余的东西变卖成钱,然后大家用这钱尽兴地吃喝玩乐。

苏舜钦为了在赛神会这天让大家玩乐得更痛快些,照例把进奏院里拆下的旧公文封套纸卖了,而且自己也拿出了十千钱来资助,作为玩乐的花费。其他接受聚宴邀请的人,也分别拿出钱来凑份子。

正当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苏舜钦又叫了一些歌女来陪酒助兴。

当时,有个名叫李定的太子中舍官也想参加聚会,却未被邀请,李定怀恨在心,便在京城里到处宣扬苏舜钦和一批官员铺张浪费,寻欢作乐的事。

御史刘元喻素与苏舜钦不和,知道了这件事后连忙上奏章给仁宗皇帝。宰相吕夷简一见有机可乘,也跟着在皇帝面前推波助澜。

皇帝听了大怒,把苏舜钦卖掉拆下来的旧公文套一事定为“监守自盗罪”,免去了苏舜钦的官职。

那天参加宴会的其他人,有的免职,有的降职,有的被调到边远地方去任职,致使革新派受到沉重的打击。

5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59篇

【释义】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大江东去,两岸旌旗漫卷,鼓角争鸣,三方智者斗勇。孙权与曹操的大军隔江对峙,一场恶战在赤壁北岩附近拉开了帷幕。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事代表,应东吴之邀,参与以周瑜为总指挥的对曹军的联合作战部署。

战前,交战双方互相派遣间谍刺探军情。曹操派周瑜当年的同学蒋干过江,以老同学的身份住在东吴的大营之中,接着又派荆州降将蔡中、蔡和向周瑜诈降。

周瑜早已看破此计,他表面上对曹操派来的这三个人摆出一副信任的态度,暗中却对他们严加监视。然后,将计就计,巧妙地利用他们,向曹军传递虚假的军事情报,并使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东吴老将黄盖与周瑜事先定下苦肉计,由他建议东吴投降曹操,周瑜故作震怒,将黄盖一顿痛打。黄盖则以此为借口向曹操诈降。然后,由东吴的谋士阚泽替黄盖送信,表示愿意降曹,对周瑜进行个人报复。

曹操听说东吴有人来降,便亲自接见了阚泽,他先表示怀疑,可是随后接到蔡中和蔡和的密信,证实黄盖确实被周瑜狠狠地毒打过,这才信以为真。

周瑜看到黄盖诈降成功,又请住在东吴的奇士“凤雏”庞统继续用计。蒋干过江后,白天闲极无聊,便四处游逛,“巧遇”庞统。

蒋干知道庞统是一代高士,便劝说庞统投奔曹操,将来作番大事业。庞统对蒋干说,他正求之不得,便拿着蒋干的书信过江与曹操相见。

曹军中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一上船就晕船,一个个东倒西歪。庞统给曹操出主意,建议他们将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于是曹军的士兵们在联接在一起的战船上操演阵法,与在陆地上一样平稳,曹操见了,赞赏庞统这种作法的高明。曹操做梦也没有料到,所有这一切,都是周瑜火烧曹军而预先作下的准备工作和设下的圈套。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整天北风呼啸,将火烧向曹营必须有东风吹拂,但这时却不是刮东风的时候,去哪里唤东风呢?为此事,周瑜一筹莫展,坐卧不安。因为没有东风,他以前所作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不得已,周瑜装起病来,躲在大帐中苦思冥想破曹大计。

大战在即,总指挥却病倒大帐,这可急坏了东吴大大小小的各级将领,他们心中惴惴不安,惟恐破曹大事付之东流。谋士鲁肃更是万分焦急。

诸葛亮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探病的名义来到周瑜的大帐中。

诸葛亮见到周瑜,对他说:“周将军的病,在下能治,将军只要看了我开的药方,就会立即康复!”

说完,在他手心写下“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几行小字。

周瑜看罢,立刻兴奋地从床上跳了下来,请求诸葛亮帮忙。诸葛亮说:“将军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当义不容辞!”诸葛亮通晓天文,早已测出近日必有东风。周瑜凭借诸葛亮的东风,将曹操的大军烧得死伤无数,无力应战。

6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0篇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6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1篇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美男子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假扮侍从。已经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世说新语·容止》

【求解驿站】形容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活学活用】王宝强承认新书~,大部分内容由朋友代笔。

【妙语点拨】匈奴使者的眼光独到,证明其有真才实学。可惜遇到生性多疑,且奉行“人才不为我所用,必后患无穷”的曹操,恐怕此人回到匈奴后会对自己不利,最终做了曹操的刀下冤魂。这位使者慧眼识珠,望见曹操气度非凡,乃真英雄。无怪乎易中天在《品三国》的时候,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近义】代人捉刀、捉刀代笔

【反义】亲力亲为、事必躬亲

6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2篇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6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3篇

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指改业归农。也比喻改邪归正。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龚遂传》。

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强盗。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荐龚遂,请他去做太守。

汉宣帝召见龚遂,见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长得又瘦又小的,汉宣帝怕他不能胜任,就问他到了渤海以后怎样处理那些盗贼。龚遂回答说:“那儿的百姓因为遭了饥荒万般无奈之下才做了强盗。皇上您是让我用武力剿灭他们呢,还是让我去安抚感化他们?”汉宣帝说:“能够安抚当然是最好。”

于是,龚遂就到渤海郡去上任了。他一到任,马上就下令各县停止剿匪,并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灾民。他在告示中说,凡是手里拿着农具的都是善良的百姓,官吏不准迫害他们;只有手上还拿着刀枪的人才是强盗。他把那些残暴的贪官污吏都撤了职,另选官吏去安抚百姓。这样,渤海郡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龚遂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要他们耕地、种桑、养鸡、养猪。他看到有人身上佩带刀剑,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善良的老百姓,为什么不带耕牛而带着刀剑呢?”他耐心地劝导他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来种地。

龚遂在渤海当了三四年太守,把渤海治理得很好,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也安定了,连官司也没人打,监狱也只好改成了装粮食的仓库。

“卖剑买牛”也说“卖刀买犊”。

6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4篇

东晋时。北方豪强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为长江中游政治军事重镇,荆州刺史治所终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其时江陵镇将,往往拥兵自重,成为左右朝中局势的重要人物。晋明帝的女婿桓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最初不过是一郡守,东晋永和年间。他谋得荆州刺史,将关羽所筑城与原有古城联结,随即以江陵为根基,掌握长江中游兵权,数次率师西征北伐,于是晋爵为南郡公,官至大司马,都督全国军事,权势显赫。其弟桓豁、桓冲亦相继为荆州刺史,镇守江陵。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嗣为南郡公。桓氏得江陵地利物产,实力雄厚,最终导致桓玄自立称帝。

话说有一年过重阳节,桓温照例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参军孟嘉也在其中。

龙山又称八岭山,在江陵西北12公里,东距着名的纪南城5公里,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为南条荆山之属山,因其山势蜿蜒宛若游龙而得名。

席间一阵山风吹过来。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

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无不惊佩其才思敏捷。气质不凡。

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

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处龙山上还有着名的落帽台遗迹,封域高8米,周长144米。

孟嘉落帽成佳话,历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没有不赋诗歌咏的。

李白有《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有留人。”

孟浩然《九日》: “九日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寻故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唐朝宰相令狐楚、宋朝诗人杨万里在重阳节游落帽台后,写下了“贵重近臣光绮席。笑谈重事落乌纱”和“闲门幸免奖乌纱”等诗句。

龙山九黄饼也因此久负盛名,成为传统名点,千年不衰。

6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5篇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òu)融。王莽当权的时候,他当上了伏波将军。王莽失败以后,他归附了淮阴王刘玄,不但做了张掖(yè)都尉,还被刘玄的部属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拥有河西五郡的大将军窦融看到刘秀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有意顺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讨,决定派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前往洛阳。刘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给窦融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说:“蜀地有公孙述,现蜀汉相攻,你的地位极为重要,一抬脚就会影响两端的轻重,无论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决定一方的成败。(原文是:‘举足左右,便分轻重。’)”从此,窦融十分忠心地跟随着刘秀,很快被升为大司马。刘秀得到窦融的支持,实力大增,终于消灭了公孙述和其他政敌﹐统一了天下。
后来,人们把“举足左右,便分轻重”简缩成“举足轻重”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处于关键地位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整个局面。

6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6篇

扼臂啮指 (è bì niè zhǐ)

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

扼臂啮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6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7篇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楚平王听信谗言,把太子派到边境做官,让他远离自己。后来,费无忌又诬陷太子阴谋反叛。楚平王听了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伍奢去为太子说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无忌又无耻地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必须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害的。”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员骗来。伍员识破了这场骗局,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往宋国,最后到了吴国。他为了借吴国的兵力替自己报仇,就帮助吴王阖闾(hélǘ)夺取了王位。
后来,伍员同吴王阖闾领兵进攻楚国,打进了楚国的国都。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员便把他的坟墓挖开,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尸体抽了三百下。伍员的好友申包胥写信责备他太过分了,伍员对送信的人说:“你替我谢谢申包胥,并告诉他,我报仇心切,就像行人赶路一样,天快黑了,但离目的地还很远,所以只好不择手段,倒着走路,不能按常理办事了。(原文是:‘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成语“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6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8篇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的事有三件,以不娶妻而无子嗣最重大。常用来劝告已过适婚年龄而还未结婚的人。 今多用以指未生男孩,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

6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69篇

【注音】bù màn bù zhī
【典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
【释义】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珠圆玉润、一气呵成、文从字顺
【相反词】拖泥带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押韵词】顾盼生姿、日益月滋、切问近思、秉公无私、结党营私、气弱声嘶、鸾胶凤丝、风行一时、劳心焦思、忧国忘私
【年代】古代
【英语】(oflotusstems)neitherspreadingaboutnorbranchingout
【语文同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短文两篇〈爱莲说〉》初中三册·课文·22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地方官周敦颐辞去官职,隐居在庐山莲花峰在濂溪书堂讲学,他的著名短文《爱莲说》流传到今天:“晋陶渊明独爱菊,自季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成语举例】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7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0篇

朱紫国国王在端阳节上,被妖怪抢走了王后,由于惊恐忧思,把粽子凝滞在腹内,因此得了重病。
三年后,唐僧四人取经路过朱紫国。孙悟空为国王悬丝把脉后,说:“陛下因为惊恐忧思而得病,病的名字叫双鸟失群之症。”众人问:“神僧长老,什么是双鸟失群之症?”行者说:“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雌不能见雄,雄不能见雌,雌想雄,雄也想雌:这不是双鸟失群吗?”众人齐声喝采道:“真是神僧!真是神医!”
悟空用药打下了国王腹内的粽子,又制服了妖怪,救回了王后,彻底治好了国王的病。
“暴风骤雨”用来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自《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7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1篇

晋朝时期,彭泽令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躬耕终生。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说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立即尽饮至醉。

白衣送酒的意思是: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 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7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2篇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7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3篇

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

一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操官兵。曹操将领曹仁不服输,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离开樊城时就乘虚而入。结果,樊城失守。曹仁败退许昌,愧对曹操。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曹操探得是徐庶,便想把他骗到许昌留在身边。他们摹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徐庶。徐庶见信得知老母押在许昌,只好挥泪告别刘备。徐庶说:“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方寸:指人的心。成语“方寸之地”指人的心绪。

7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4篇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 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 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 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 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 山”。


7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5篇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7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6篇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的方向错了!’他却回答我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马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这样走下去,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而已。现在,大王仗着强势想称霸,你越是这样做,离称霸的目的就越远,和那个想到楚国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样。”魏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最后终于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


7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7篇

出处: 《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 进旅退也。”

释义: 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

故事: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7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8篇

黔中道这个地方原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认为驴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后来,大家就把这只驴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这个故事演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也说“黔驴技穷”。


7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79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但是大臣们说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对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为什么早晨跑到花园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放声地鸣叫着,喝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想要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就在树下瞄准了它。

它们三个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回头看到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的很好!”于是便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8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0篇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8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1篇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8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2篇

孔子名满天下,学生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名叫子路的学生,个性勇猛豪爽。

有一次,他在弹奏“瑟”这乐器的时候,孔子听到他的琴声充满了豪放勇武的肃杀之气,主张“仁”与“中庸之道”的孔子于是对子路说:“你的琴声太狂放,一点都不像我的学生。”其它的学生听到孔子的评论后,从此再也不敬重子路。

当孔子知道这种情况后,知道其它的学生误会了他的意思,于是赶紧为子路辩解说:“子路的学问已达到登堂的水准,只不过还未达到入室的境界,你们千万不能看轻他。”其它的学生们听完孔子的话后,才恢复了对子路的尊敬。

8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3篇

文天祥是南宁人,他二十岁那年,在集英殿接受皇帝考试时,针对朝廷的弊端,对皇帝进行劝谏,皇帝非常赏赐他的见解,在这次考试中,文天祥也得到第一名。

文天祥曾做地刑部郎官、右丞相,他一心报效朝廷,在元兵入侵江南时,文天祥不幸被俘虏,敌人让他写信招部下来投降,文天祥不但不投降,反而狠狠地怒斥了敌人一顿,敌人用绳索把文天祥捆上,在狱中,文天祥曾经在很短的时间里写下一首有名的诗:《过零汀洋》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史书”的别称)。”用来表明他宁愿一死,也不愿意轻易向敌人投降,这样才能无愧于天地。

8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4篇

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非常低落。后来,他们看到燕兵奸淫掳掠,想到国仇家恨无法棒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即墨誓死抵抗。

燕军攻了几年,一直都没有攻下莒城,于是只好转攻即墨城。即墨城中的守军知道大将田单是位足智多谋的勇士,也很擅于攻略,于是就推举他为守城的大将军。聪明的田单想出了一个新的计谋,叫“火牛阵”。他先叫城内的商人,拿着金银珠宝偷偷送到燕军将领手中,并且要他们假装投降,并且说:“即墨城的守军兵力不够快要投降了,这些珠宝献给你们,请求大人您入城之后千万别杀我们!”燕军一听,以为即墨城里已经准备投降,一高兴就放松了警戒。

没想到田单从城里收集来一千多头牛,并且将这些牛都披上五彩龙纹衣,双角上绑着尖刀,尾巴上绑着草,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一声令下,部署们将火把点上牛尾巴上的草,牛被火烫到之后,就拼命往前跑。燕军从睡梦中惊醒,看到这一大群五彩怪兽,吓得惊惶失措,四处乱逃。被牛撞死的、埤死的、被齐兵砍死的。田单又乘胜追击,最后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十多个城邑。

8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5篇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8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6篇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释义:“无功受禄”是指没有功劳而得到优厚的待遇。

8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7篇

拼音 náng yíng yìng xuě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释义:形容在艰困之环境中,勤奋读书。或形容贫士勤勉攻读。 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8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8篇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和邢夫人,对他们照顾有加。为了避免她们互相倾轧,下诏书让她们不得见面。后来尹夫人请求汉武帝让她见一见邢夫人,汉武帝考虑再三同意了她的要求。相见后,尹夫人低头痛苦,自叹不如邢夫人。

【注音】bì miàn yǐn xíng

【出处】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

【解释】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间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尹邢避面

【同韵词】手足之情、日角龙庭、巧诈不如拙诚、冰炭不言,冷热自明、雁归湖滨,鸡落草棚、赏信罚明、马上功成、有机可乘、映雪囊萤、看风驶篷。

【年代】近代

【成语举例】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邢,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鲍?《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8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89篇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9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0篇

战国时期,说客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有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典故】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九》

【释义】形容行人之多。

【用法】作定语;形容行人之多

9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1篇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

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9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2篇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9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3篇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也就是要用《春秋》来让人们明白“义”。但是孔子一生没有写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论语》中说,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天道”的问题,孔子说:“我不想说这个。”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说的话,我们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说:“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四季因它而运行,万物因它而生长。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这也许是孔子不写的原因吧。唐代柳宗元说:“自从孔子修改过《春秋》以后,给它作传的人就多起来了,当时就有五家《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们作注讲疏,写出了很多见解不一的著作。这些书堆起来能塞满屋子,运出去要使牛马都累得出汗。”(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94、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4篇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95、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5篇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郑纳公子冯,其交已固,一旦拥冯兴师,国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内外生变,君侯之位危矣!今日之举,名曰伐郑,实为君侯除心腹之患也。”

【近义词】心腹大患

【反义词】癣疥之疾

【歇后语】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针吞到肚子里

【谜语】肚子里头长瘤子(打一四字成语)——心腹之患

谜语解析:腹: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瘤子是一种异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肿块,为隐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96、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6篇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其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97、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7篇

《鹖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成语示例》1 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2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切不可“~”,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启示:本故事告诉我们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事。意义: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人。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98、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8篇

周幽王是个大昏君。他宠爱美人褒姒,因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将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点燃烽火台,各路救援诸侯昼夜不停地赶来护驾,才发现上当了。他对百姓重重剥削,使得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痛苦不堪。他又重用大奸臣尹太师,致使朝廷混乱,人心离散。

有个叫家父的大臣非常着急,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改变。他写了一首诗说道:

“节南山岩石垒垒,尹太师威名赫赫,人民都盯着你看。

心里忧愁得像在火上煎熬,却不敢将你戏笑。

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

但是周幽王不听劝谏,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王朝灭亡了。

“忧心如焚” 形容非常忧愁焦急。

出自:《诗•小稚•节南山》

99、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99篇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 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 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 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 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 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 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 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

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 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 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 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 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 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 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 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100、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00篇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由于“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此外,令有一说,“目不识丁”之典,出自《晋书·苻坚传》。太元七年(公元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姜平子所献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了“丅”字。苻坚不认识,问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说:“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苻坚听了非常高兴,将姜平子擢为上第。其实姜平子将“丁”字写错了,他自作聪明所写的“丅”字,乃是古“下”字。姜平子不知此为古字,苻坚本一粗人,当然也不知为“下”字,所以还褒奖了姜平子一番。

101、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01篇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官到黄州的一段时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当时,朝廷给他的薪金已经用完了,苏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他规定每日的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他会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里,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时取画、挂画的长叉从梁上挑下一袋,然后就把长叉收藏好。当天用不完的钱,则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当大袋子里攒了不少钱时,就再做别的安排。就这样,苏轼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惨淡的四年。

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102、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02篇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然而,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贞观六年,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贞观十一年,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的情况。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贞观十三年,魏征奏上了他那篇着名的《十渐疏》,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贞观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一心兴师东征高丽,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实上,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然而,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是刚愎自用,执拗不回,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远,直至生命的终点。

——《新唐书·太宗纪赞》

【求解驿站】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或指铺张、浮夯,爱出风头。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

【活学活用】孔刚这个人一向是~,不切实际,所以工作中常常出问题。

【妙语点拨】李世民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因为好大喜功,一心想扬威异域,居然以一次败仗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启示我们,一个人长期身居要职,在听到讴歌与颂扬声的同时,要学会理性对待,俭朴自持并谦虚地听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世民虽然有好大喜功的缺点,但是,相对于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而言,李世民依然是佼佼者,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近义】好高骛远、沽名钓誉、急功好利

【反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103、幼儿成语故事100篇第103篇

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恨的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尚书,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

“如振落叶”形容非常容易。

(出自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相关文章

《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原著》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在线读》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免费看》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