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则教学设计
栏目: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文言文三则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文言文三则教学设计第1篇
生:“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生:就是说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近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生1:很严厉,不苟言笑。
生2: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生3:让人望而生畏,接近他你没有说话腿就打哆嗦。
生4:走近他,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生:感到失望。
生: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一乐也。”孟子看出梁襄王是不可造就之才,遇到这么一个差生,所以他失望了。
师:重大发现!原来街上看相的祖师爷是孟老夫子。(生笑)作为教师可不应该歧视差生哦,“有教无类”是老师的天职。不过,我知道包括吴老师在内的许多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作为同行我能理解老孟的心情。
生:孟子曾经成功地向梁惠王推销过“仁政”“王道”的治国安邦之策,还没有来得及实行,梁惠王就驾崩了。梁襄王继位,孟子看到他是一个碌碌无用之辈,就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无法实现了,他的理想破灭了,所以他感到失望。
师:讲得真好!学习就应该能融会贯通,我们高一时学过《寡人之于国也》,梁襄王的老爸惠王曾虚心向孟子请教。老孟一定很得意遇到这么一位好学生,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君主。不曾想这位好学生却早早的去世了,眼前这位继承人却是庸碌之辈,理想无法实现,当然会感到失望。
生:孟子是位辩论高手,不管是梁惠王,还是齐宣王都不是他的对手,最后都会落入他编织的陷阱中。孟子喜欢这种战胜对手的感觉,但梁襄王不能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师:你是说老孟有一种独孤求败的失望,是吗?(生点头)孟子有些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辩论有着极大的热情,到处找人辩论,或者说“见谁掐谁”,《孟子》七篇记载的都是他的滔滔雄辩。孟子说:“见大人则藐之。”这里的“大人”可以理解为难以说服的辩论对手,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斗中战胜对手,对他来说有一种精神的快感。而眼前的梁襄王却不堪一击,这让他多少感到有些失望。
三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孟子失望的原因,这些推测都有一定的道理……
生:我不同意前面三位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孟子这是在表扬梁襄王,说他没有领导的架子,平易近人,虚心好学。
生:我觉得千百年来我们国民性格里一直有鲁迅先生所奴性,习惯被领导,被呵斥,被驱使,一旦领导对我们和蔼一些,我就感到浑身不自在,甚至觉得领导不像领导,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自由是相违背的。况且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出孟子是失望的,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推测。我们的这种推测是一种奴性的心态的表现,所以我愿意把“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理解为是孟子在表扬梁襄王。(学生鼓掌)
师:老师很高兴你能有这样的认识!这种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我们都习惯认为孟子鄙视梁襄王看上去不像一个国君的样子,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细细想来,可能我们的潜意识里也有你所批判的奴性吧?(学生沉思)
这是一种全新的理解,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识,可能我们一时还无法接受,但它的确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解读。对于课文的理解我们既可以通过文本还原历史的真实,也可以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去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相信同学们通过反复的诵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刘祥立足文本细读,透过表象看本质,这样的探究有价值wjzhaoj整个解读脱离时代背景,以今释古,正反映了学生缺乏传统的知识。别忘了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他的“礼”是其学说的重要部分,他所宣传的应是“君君,臣臣”。脱离文化背景的解读必然是曲解,怎可大家表扬?新的见解必须在当时历史文化背景范围内的独特发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防止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而导致的“戏说”现象。
吴金昌看来赵老师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传统的解读注重知人论世,还原文本的真实。但解读应该是多元的,用现代人的观念去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或许是一种“误读”,只要我们不是狭隘的站在应试教育的立场上看待它,它也有其独特的价值。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智慧。
我赞成你的意见。提供一条佐证:
孟子有民本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文言文三则教学设计第2篇
一、课文悟读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及其门客所撰的一部魏晋志人小说,是记述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是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该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课文所选的三则故事分别出自《言语》《方正》和《容止》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记叙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轶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慧机智。李元礼声名显赫,官位极高,非英才名士清誉之人及内亲外戚是见不到的,但孔融“欲观其为人”,就对门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孔融得以被接见。这便罢了,他还抬出老祖宗孔子和李元礼扯上关系,让元礼和宾客都倍感惊奇。这是用他人的反应烘托孔融之聪明。陈韪的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则又引来了孔融的反唇相讥,机敏之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将情节推向高潮。《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言行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客人不讲信用,却当着元方的面骂陈太丘不是人,元方据理以对:“您和我父亲相约在正午,但您正午没赶到,您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您这是没有礼貌。”试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为信用,何为礼貌,能说出这番话吗?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曹操阴险、狡诈、狠毒的个性特征。曹操认为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国家的使者,所以在会见匈奴使者时,让相貌威武清朗的崔琰代替,自己则充当侍卫,手握钢刀站在坐榻旁,会见完毕后又派间谍去问使者:“你觉得魏王怎样?”使者答道:“魏王风度儒雅非同一般,但坐榻旁那个握刀的人,才是位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警觉起来,生怕使者察觉了个中情形,有损形象,于是马上暗中派人杀死了使者。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曹操的个性特征。
二、亮点探究
1.结合这三则故事,谈谈你对个性化语言的理解。
探究学习:个性化语言是指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是特定的“这一个”,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把陈腐不堪的知识当作学问,到处卖弄,满口“之乎者也”,即使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例外,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在这三则故事中,前两则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如第一则中孔融回答元礼所问时说:“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短短一句,足见其机智超群、聪明绝顶。别人都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认为是个奇才,偏偏后到的陈韪却不以为然,认为小时聪明,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的机智、聪明又表现出来,奚落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再如第二则中的元方对友人的怒骂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充分表现出其落落大方和明信懂礼,是一个颇有教养、明白事理的孩子。
2.《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试简述。
探究学习: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是《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特色之一。《魏武;将见匈奴使》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匈奴使节来访,曹操应亲自接见,但他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威慑外国使节,于是让相貌俊伟而威重的崔琰代替,自己则站在旁边,持刀而立,会见完毕后,还让间谍去打探消息,狡诈到何等程度!匈奴使节据实以对,哪晓得遭来杀身之祸!曹操追杀使节,何其凶狠!这则故事仅仅69个字,却勾勒了一个奸诈、阴险、狠毒的魏王形象。
3.语言简洁、凝练、朴素是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特点,请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语言简洁、凝练、朴素,是《世说新语》一书的亮点之-。这三则故事只求将事件交待清楚,不作过多铺陈,也不用华丽词藻,只几句便描述一件事。如第一则写孔融到李元礼的府上和李元礼坐在一起,只用“既通,前坐”,何其简洁明了。又如写陈韪受奚落后的神情:“韪大踧踖。”陈韪那种尴尬不堪、局促不安的神态便跃然纸上。再如第三则中“魏武闻之,追杀此使”,简要交待结果,至于曹操听说后的心理、追杀的过程,都没作过多的陈述。
4.试比较这三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
探究学习:
同:叙事简洁,语言朴实、凝练。
异:第一则、第二则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则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第一则还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聪明机智。
5.这几则故事都充分运用了艺术空白,请你找一找: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探究学习:第一则,孔融见李元礼的心态,见到元礼时的神情,元礼及宾客“奇”的言谈举止,陈韪说话的神态,孔融答话时的心理;第二则“元方入门不顾”,友人的反映;第三则,曹操听到匈奴使节答话后的心理,追杀匈奴使节的过程等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好处:使叙事简洁,给读者留下想像、联想的空间。
三、选题设计
1.《世说新语》内容的积极意义。
研究方法:先通读《世说新语》,可找有译文的书籍,文白对照阅读,然后逐条归纳,并参读必要的书籍。参读书目:《世说新语新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原注)世说新语》,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刘庆华译注《世说新语》,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游国恩、王起等编《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2.《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研究方法:在精读《世说新语》各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勾勒全书的艺术成就。参读书目:除上题中所列外,还可参读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3.《世说新语》的影响。
研究方法:借助-些研究资料,从文学史这个角度描述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参读书目: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上海古藉出版社,1984年版;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徐震著《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游国恩、王起等编《中国文学史》;《世说新语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
4.文言文词类活用研究。
研究方法:将初中《语文》1-5册中的词类活用的例句找出来,然后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参读书目: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程湘清主编《古汉语实词释辩》等。
四、备教卡片
●卡片
①《世说新语》一般认为原称《世说》,采用了汉代刘向用过的书名。唐以前的材料,包括《隋书经籍志》《南史刘义庆传》等均称为《世说》。其后则《世说新书》与《世说新语》并称。前者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等,后者见于刘知几《史通杂说》。鲁迅也认为此书原名《世说》,后人见它与刘向书同名,“因增字以别之也”(《中国小说史略》)。至于通称《世说新语》,则不迟于宋代。两宋之交的汪藻作《世说叙录》,其中就曾提到“今以《世说新语》为正”。(摘自《世说新语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
●卡片
②《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很高。
第一,善抓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三言两语,就可使人物的性格、神态,跃然纸上;
第二,记言记行紧密结合;
第三,记人物语言能传达出人物说话语气和心理活动;
第四,人物语言往往富有个性化;
第五,具有口语化风格。
(摘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有删改)称父曰君,称人之父曰尊君,自称其父曰家君。(摘自徐震著《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2002年8月
文言文三则教学设计第3篇
[自读导言]
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领会孔融“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领悟第二则故事的思想意义;体会曹操的个性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反复诵读,继续积累文言词句。(解说:本文的三则短文故事性均强,应指导学生充分借助注解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各则的特点。第一则着重表现孔融小时的聪明机智,第二则含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第三则着重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个性。这些,均应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品析、领悟。当然,积累文言字句,积淀文化内蕴,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根本任务,故无论哪篇课文,均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句。)
[自读程序]
一、引读:
1.设计导语引入新课。
2.简介
《世说新语》和其作者刘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作注。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放涎生活和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后代仿作很多。书中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的记述。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二、试读:让学生对照注解先试着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指名分别朗读这三则故事,师生共同评述朗读情况。
三、疑读:学生再次朗读课文1-2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每则提出2-3个问题。
四、对读:一个试着读出译文,一个读原文,采用接力的形式读完课文。
五、悟读:要求边读边领悟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并指名分别说出,集体订正。
六、点读:师生边朗读边评点。
方法如下:第一则:学生齐读一句,教师对内容、写法或词句的含义、作用进行评点,如:“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评点:为写孔融拜访作铺垫。)再如:“韪大踧踖。”(评点:写出陈韪十分尴尬、局促不安的神态。)第二则:女生齐读一句,男生评点一句。第三则:男生齐读一句,女生评点一句。
七、品读:边读边品析语言的精练和故事的情味。
八、创读:边读边进行创新性训练。第一则,补充细节,如孔融拜访李元礼的心理、李元礼问话时的神态等;第二则,友人很是惭愧,想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第三则,补充细节,加强心理刻画,充分表现出曹操的个性。
九、诵读:依据一定的方法诵读全文。(如文脉法--先理出文脉,然后诵读。)(解说:古诗文的教学贵在一个“读”字,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创造。抓住了“读”,便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本质。此课的教学过程就特别突出“读”:“引读”意在激发兴趣;“试读”意在熟悉课文,掌握技巧;“疑读”意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读”意在熟悉内容;“悟读”意在让学生边读边自己去领悟;“点读”意在训练学生评点,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容、写法及语言特点;“品读”意在学会品析;“创读”意在训练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诵读”意在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以“读”为线索,贯穿整个过程。)
[自读点拨]
一、内容提示
这三则故事分别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方正》和《容止》。第一则主要表现孔融的聪明机智。李膺名望显赫,官位极高,登门拜访的要么是英才名士清誉之人,要么就是他的内亲外戚,一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他哪里会见。但孔融自有他的策略:走到门吏那里便称是李膺的亲戚,得以人内;直待李膺问他与自己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出一番离奇机智的话,原来是打着老祖宗的旗号,李膺和他的宾客无不为他的口才和聪明称奇。但当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给后到的太中大夫陈韪,陈韪却不以为意,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便接口道:“料想您小时候,一定聪明伶俐。”暗含机锋,弄得陈韪十分尴尬。第二则主要表现陈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陈太丘和朋友相约正午同行,但朋友超过了约定的时间,于是陈太丘便独自走了。陈太丘走后不久朋友到了,正好元方在门外玩耍,朋友问他的父亲在家没有,当元方告诉朋友父亲已去,朋友便怒不可遏,当着元方大骂他的父亲。元方不卑不亢,指出了朋友为人弱点:一是不讲信用;二是没有礼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年仅7岁的陈元方竟然明白为人要诚信,要讲礼貌,真是难能可贵!一番话说得朋友惭愧不堪,下车想和元方执手致歉,但元方入门而去,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写出元方对父亲朋友不讲诚信和没有礼貌的鄙视。第三则表现了曹操奸诈、阴险的性格特点。曹操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国家的使者,于是在会见匈奴使者时,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琰代替,自己则充当侍卫,拿着刀站在坐榻旁。会见完毕后,又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看魏王如何?”使者答道:“魏王风度儒雅非同一般,但是床榻旁那个握刀人,才是位真英雄啊!”曹操便警觉起来,生怕使者已窥见个中情形,于是马上派人追杀了使者。曹操奸诈阴险到何种程度!
二、写法提示
1.叙事简洁。这是三则故事在叙事上的共同特点。第一则叙述孔融到洛阳、孔融见李膺、孔融奚落陈韪,过程清晰,不旁生枝节,文笔简略;第二则叙写原因、经过、结果,都让人一目了然;第三则叙写曹操会见匈奴使节时的心理、过程及追杀匈奴使节一事,无不跃然纸上,但全文只有69个字,叙事简洁程度由此可见。
2.第一、二则主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第一则中孔融的机智聪明,就是通过他的语言表现的。他很想见识一下李膺,但李膺又是非英才名士清誉之人及他的内亲外戚不予接见,连门吏都不让进,于是他灵机一动:“我是李府君亲。”在回答李膺的问话时,他采用推理之法,从老祖宗的关系推理“仆与君奕世为通好”,真乃雄辩之才!当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反唇相讥:“料想你小时一定很聪明伶俐的了。”其言外之意是:为什么你现在这么平庸无能呢?非孔融不能言也!第二则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是通过他的语言表现的。本来朋友失信,但他竟然当着儿子大骂父亲不是人,元方据理反驳:“您和我父亲相约正午一同出行,到正午您却不来,这是您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您这是没有礼貌。”如果他自己不知诚信,不懂礼貌,哪能说了这番话呢?正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他明信懂礼。3.第一则层层烘托突现人物;第三则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第一则通过三层烘托突出孔融的聪明机智:第一层,“李元礼有盛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想见元礼不是件容易的事,烘托孔融能见机行事;第二层,“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烘托孔融推理奇特;第三层,“韪大踧踖’,烘托孔融话锋犀利。第三则概括描述了曹操接见匈奴使节时,因自己形貌丑陋而让人代替,自己则握刀站立床榻边,然后杀死使节这一典型事件,表现曹操奸诈阴险凶残的个性特征。
三、语言
揣摩简洁、朴素、凝练是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特点。三则故事都没有华词丽句,没有过多的铺叙,只一两句话、一两个词便写出一件事,如:“韪大AA”人物局促不安、狼狈不堪的神态便表现了出来。再如:“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交待结果,表现曹操的阴狠。(解说:如果把握住了内容、写法和语言特点,那么一篇文章就完全学懂了。基于此,对这三方面作了一些提示,以此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
[自读思考]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加以解释。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②人以其语语之。③不足雄远国。
2.试译下列句子。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请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注标点,并概述其内容。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四世孙也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河南尹李膺有重名融欲观其为人遂造之膺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同“座”)莫不叹息佥(qiān,都,皆)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同坐以告韪曰小时了了者长大未必能奇融应声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4.比较三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5.充分调动想像,补充情节,将《魏武将见匈奴使》扩写成一篇不低于600字的小说,注意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解说:课后练习一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二是延伸拓展训练,在延伸拓展中训练学生读懂文言文章,训练想像创新能力。)参考答案1.①奇,作动词,以……为奇,感到奇怪;②语,作动词,告诉;③雄,作动词,称雄,威慎震服别人。2.①这样,我和您便是累世的交谊了;②客人惭愧了,下车想和元方执手以示歉意;③但那位床头提刀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啊。3.标点:……举,……人,……也。……岁,……梨,……者。……故,……曰:“小儿,……者。”……岁,……师。……名,……人,……之。……曰:“……祖,……平?”……曰:“然。……老君,……义,……友。……也。”……息,……曰:“……也!”……至,……告。……曰:“……者,……奇。”……曰:“……言,……时,……乎?”……笑,……曰:“……器!”内容:介绍孔融的基本情况,记述了孔融与兄吃梨及拜见李膺两件事,表现孔融尊大、机敏的特点。
4.见“写法提示”。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