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

栏目: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第1篇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二〉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三〉音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四〉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活动2【导入】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

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

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15 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活动3【导入】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

两个字来概括。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

试试。

活动4【导入】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

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活动5【导入】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

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活动6【练习】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活动7【作业】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 ..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活动2【导入】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

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

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15 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活动3【导入】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

两个字来概括。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

试试。

活动4【导入】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

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活动5【导入】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

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活动6【练习】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活动7【作业】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 ..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第3篇

  一、 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单元专题的内容是:“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的学法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目标:

  1、 认识“浙、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桐”等13个生字;

  理解“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

  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引导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做到“会学”。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重点词语品味法、朗读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具体语段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讨论法、举一反三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三、 说教学程序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游览过美不胜收的广西桂林,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有谁去过或了解过这个地方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金华,欣赏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揭题)

  1、 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2、 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设计说明:教师激情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

  入课堂的情景中。简介文章是一游记,让学生大致了解游记的写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学生读生字新词。提醒学生注意的读音:浙、臀、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簇、蜿、蜒。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长句和生字词比较多的句子,看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 课文整体把握: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

  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学后小组讨论。

  4、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写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从而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顺序。(板书)

  设计说明:课标中年级的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体现中年级的学段特征和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

  (三) 精读部分课文,品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 汇报交流: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出了金华城,向着“双龙洞”出发了,这一路上的美丽风景真让人陶醉呀!

  (1) 请同学们自读二自然段,思考:

  A、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B、 勾画出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读后,同桌间

  讨论交流。

  (2) 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作者在沿途所看到的美丽风景和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A、 学生边作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B、 “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觉得眼前一片明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导语: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去听听溪水的歌唱。

  (4)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溪流有哪些特点,圈出重点词语。

  B、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5)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溪流的特点,再出示“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板书)

  (6)指导朗读:播放音乐,男女生对读。

  整段话的对读:女生读写溪流特点的句子,男生读剩余句子。 设计说明: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思考抓重点词语,播放音乐、激情朗读,感悟作者通过排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流的特点。既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7)课堂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设计说明: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我们学习到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溪流的特点,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那么,双龙洞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 写生字 。

  2、 继续课文,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 写一段你去旅游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先后顺序)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溪流的特点:宽 窄 缓 急

相关文章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轻叩诗歌大门教案及反思》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