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第二课时
栏目: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跳水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跳水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
一、情景导入《跳水》优秀教案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杆的顶端,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个故事———《跳水》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样引起的?
2、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想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问题,以学定教。视学生问题的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习,读书感悟
1、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引起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那事情发生的经过怎样?下面请同学继续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试一试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孩子不顾生命危险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此时处境怎样?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试一试,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3、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刚才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入水中?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当时会怎样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示:你可以这样说: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
4、感情朗读: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5、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她。
6、小结: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当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救他们,能够使本无希望的事情发生转机,出现奇迹。
四、全文回顾,加深认识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全文,想一想,《跳水》这个故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分小组演一演。
跳水教案第二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跳水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跳水”。文章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提出来,谁先来说说?(学生发言。)
5.教师归纳。
(1)谁跳水?
(2)为什么跳水?
(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4)经过怎样?
(5)结果又如何等。
6.引导阅读:下面我们就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3.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会写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学生习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读读课文,把课文多次描写水手的句子标注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提出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学生自由读书,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收获,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指导朗读,读出猴子的调皮,读出水手们的快乐,读出孩子的生气。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①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②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气急了”指因生气而着急了;“气极了”指气愤到了极点。)感受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体会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子的调皮,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的“气极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③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指导交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读出水手们的紧张。
(6)拓展交流:假如此时你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
(7)小组交流:逐个分析以上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能救下孩子。
①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或厚厚的被褥:孩子掉下时不一定能落在预估的位置——不可行。
②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位置预估不一定正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位置预估准确,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不一定能接住。——不可行。
③找直升飞机:时间不允许。——不可行。
④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由于位置特殊,这种办法成功的希望太渺小。——不可行。
……
3.就在我们积极地寻求救孩子的办法时,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会怎么做?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因为水有浮力,往水里跳不会摔死;
③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④节约时间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船长的什么品质?(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甲板上的谁说几句话?最想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跳水教案第二课时第3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跳水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跳水”。文章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提出来,谁先来说说?(学生发言。)
5.教师归纳。
(1)谁跳水?
(2)为什么跳水?
(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4)经过怎样?
(5)结果又如何等。
6.引导阅读:下面我们就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3.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会写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学生习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读读课文,把课文多次描写水手的句子标注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提出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学生自由读书,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收获,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指导朗读,读出猴子的调皮,读出水手们的快乐,读出孩子的生气。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①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②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气急了”指因生气而着急了;“气极了”指气愤到了极点。)感受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体会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子的调皮,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的“气极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③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指导交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读出水手们的紧张。
(6)拓展交流:假如此时你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
(7)小组交流:逐个分析以上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能救下孩子。
①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或厚厚的被褥:孩子掉下时不一定能落在预估的位置——不可行。
②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位置预估不一定正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位置预估准确,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不一定能接住。——不可行。
③找直升飞机:时间不允许。——不可行。
④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由于位置特殊,这种办法成功的希望太渺小。——不可行。
……
3.就在我们积极地寻求救孩子的办法时,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会怎么做?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因为水有浮力,往水里跳不会摔死;
③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④节约时间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船长的什么品质?(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甲板上的谁说几句话?最想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