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栏目: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第1篇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一说一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准备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
一读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朗读全文,加深对“奇石”的感受
讲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我一边播放轻音乐,一边动情地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学生仿佛插上了翅膀飞到了黄山的上空,仿佛看到了落在山顶的仙桃、蹲在山头的猴子、指路的仙人、太阳出来时一刹那巨石变成的金鸡。此时,我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体会作者描绘的自然景色之美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附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
飞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伸 叫……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第2篇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在学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学会积累与运用。
3.看图学文与课文解读相结合,课文解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描写事物时动词的妙用。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你们还记得它们吗?快来认一认,读一读吧!
1.放气球:复习生字词。
2.练一练:补充词语,积累词汇量。
同学们生字新词掌握得可真扎实,现在你们可以借助这些生字新词去黄山旅游啦!赶快动身去看一看黄山的美景吧!(贴图并板书课题:黄山)
3.观看黄山风景的视频,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大美黄山,雄奇险峻,秀丽神奇,令人心驰神往。尤其是那些怪石,正等着我们去探究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探究那里的奇石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剖析课题中的“奇”)
品读释疑
过渡语:谁来说一说,你对文题中的“奇”的理解。究竟是哪一种奇,还是全涵盖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和感悟吧!
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朗读边思考: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奇石?
师:通过聆听,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作者写了哪几种奇石。
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奇石。
你找得可真全面。首先让我们走近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用“——”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并想一想它的形状。
这么快就找到答案了,谁来读一读该段,并说一说你所画的句子。
同意他的画法吗?你们都很智慧。那请你们一起读一遍画线的句子吧。
3.读得真好,请你思考:作者为什么把“仙桃石”加上了引号呢?
生:表示强调。
师:是的,表强调,突出仙桃石的特殊。那它的形状有什么特殊的呢?
生:像大桃子
师:是呀,运用这样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仙桃石”的形状,从而突出它的神奇,所以读时要重读。还有更为神奇的呢。同学们想,那么大的石桃,人间会有吗?
生:没有
师:那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啦,太神奇了。请你注意观察,作者在描写这块奇石的来源时,运用了哪几个动词?
生:飞和落
师:是的,这一“飞”,一“落”把原本是静止的“仙桃石”写活了, 那么大一块巨石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下来,稳稳地落在了石盘上,简直妙不可言。所以读时,要重读。谁来试一试。
从你的朗读中,让我们体会到仙桃石的奇妙和有趣。
像这样的奇石还有呢,让我们赶快去探究下一块奇石吧。
4.师:请同学们结合插图齐读该段,然后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你画的非常准确,同学们注意,作者在描写“猴子观海”时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
“抱”、“蹲”、“望”、“一动不动” 等动词,通过运用这些关键词把这块形状像猴子的奇石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猴子观海”的有趣。所以在朗读时要重读哦!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连动词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形象生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里,作者也用到了几个连动词来表现青蛙纵身跃起时的轻盈和动作敏捷。谁来说一说。
生: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只见它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师:你还能根据图片提示,用连续的动词来说一说图中小猫的动作吗?
示例:小猫伸出两只毛茸茸的前爪,轻柔地按在另一只小猫的身上,它的双手一抬一落,有趣极了。
过渡语:像这样描写事物的连动词,在本文中还有呢,请你们携手去文中的第4和第5自然段中发现吧。
合作探究——“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图片,互相说说图片上石头的样子。
2)用直线画出介绍该黄山奇石的句子。找出修辞手法并探究好处。
3)圈出描写该黄山奇石形象的关键词。
4)组内交流各自喜欢的黄山奇石,并说一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汇报:
指导朗读:
5)“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更”要重读并声音延长。)
把“巨石”比喻成“一位仙人” 在指路,将奇石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突出石头的有趣。
“站”“伸”“指”等动词,写出了“仙人”的动作,使得 “仙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作者怎样描写金鸡叫天都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让金鸡的形象跃然于脑海)
作者具体是怎样写“金鸡叫天都”呢?
作者真的听到鸡叫了吗?所以这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伸着脖子” 从形状上写出了巨石上部的修长之美,“不住地啼叫”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石头的特点。这句话把“金鸡叫天都”写得栩栩如生。
请你发挥想象,结合插图再来读一读这段吧。
师:这些奇石真是有趣呀,但是黄山的奇石可不止这些,还有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还说了哪几块奇石?
对呀,作者在写这些奇石时,和第2、3、4、5自然段可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生:(预设)第2-5自然段详写,第6自然段略写。
师:是的,这样能突出表现几种奇石的特点,重点突出。
浏览美景的同时,作者也没忘记给你们留任务呢?——给怪石起名字。(出示课前孩子们完成的任务图片)
5.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学习,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开火车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师:作者将黄山奇石写的惟妙惟肖,同学们将黄山奇石读得妙趣横生,真是让我如临其境。我忍不住想当一回导游了。
6.我来当导游——介绍已学的4块奇石。
教师示范 —— 学生小组研讨并形成解说稿—— 小组展示
三、本课小结
本课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文章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让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多了一份热爱和赞美。就让我们把这种热爱和赞美延申到自己的家乡吧!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美景。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5自然段;
2.你去过景色非常美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吗?和同学们说一说那里是怎样的。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第3篇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一说一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准备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