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五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
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
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潋滟)潋滟是甚么意思?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这样的画面很美!我们试着把这种美的感觉读进去看,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4)学生试读。
2、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3、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
(1)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朦朦胧胧)
(2)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3)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
(4)学生练读,互评。
(5)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加娇嫩;
(6)师引读: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山色空蒙雨亦奇
4、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5、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她天生的美)诗中那些字最能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总相宜)
(4)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5)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6)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欣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去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3、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好
亦奇
总相宜
浓抹
淡妆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
“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浩瀚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无数的文化遗产,而古诗,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那漫天繁星,闪耀了千年文明的美丽夜空。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似乎在走“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的模式化道路。这样学生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古诗教学中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优秀文化遗产就无以继承和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呢?本学期的师徒同课同构,我和候莉莉老师选择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对古诗教学做了初步地探索。课虽已上完,但意犹未尽、感想颇多!
一、情感引趣,创设情境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因为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又因为“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是传统的教诗方法,所以运用吟诵引入法在实践中是奏效的。它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感染,激发起浓厚的情趣。在本课的开始,我就围绕单元主题“水”带领学生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将进酒》中有关水的名句。通过饱含真情的吟诵带领孩子进入情境,激发孩子学习诗的欲望。
二、嚼字品词,体悟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抓住“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方”、“ 亦”、“ 总相宜”等关键字,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找近义词、结合学过的古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带领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走进诗人描绘的画面。
三、吟句读诗,品味诗情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体味不到的要突出“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美轮美奂的西湖画面,配合美妙动听的音乐,把孩子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教师再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反复吟诵,进而体会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说:“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湖边,我们会赞叹道——(男生读)细雨蒙蒙,我们荡舟湖边,我们会赞叹道——(女生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升华,在吟诵中体会。
四、拓展活动,再现画面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互相生发、相得益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在学完全文后,我让学生用今天积累的词语,想象古诗描写的西湖美景,写写你心目中的西湖。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更进一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世界。
但是,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这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
1、学生读诗的韵味不够浓,由于没有把导语很好的记下来,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创设出想象中的诗情画意,学生的朗读也不够深入。应该让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感受意境之后,再让学生在想象中读,学生读诗的韵味会更浓。
2、教学设计过于面面俱到,容量过大,再加上没有掌握好时间,整堂课有些前紧后松。后面的内容没有讲深讲透。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用诗一样的精巧锻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激情澎湃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诗歌教学而充满浓浓的诗意,让学生的精神生命诗意地栖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
题记:公开课上很少看到古诗教学,尽管大家都喜欢古诗,但不敢轻易走进古诗,王崧舟是语文界的“神”,但他也说,上古诗——伤神!但今天,我们可以分享赵笑益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心里真是庆幸!这是苏轼的诗,也是我最爱的一位诗人。苏轼,他豪迈、大气,又不失儿女情长。我一下子想起他的一首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正想着,赵老师已经上面试话筒,很年轻的一位老师,穿着棕色的上衣,多像词里的一片落叶呀。
课前谈话:
师:初次见面,说说对老师的了解。
师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我介绍了我的家乡,现在该你们来介绍义乌了,让老师感受到义乌的风采。
生:义乌有很多好吃的,有红糖、蜜枣。
生:义乌有雄伟的古塔。绣湖公园,这些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生:我们义乌人很热情。
生:义乌有很大的国际商贸城。
生:义乌有一位很伟大的诗人,骆宾王。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老师,你辛苦了,你从温州赶来。
生:欢迎你来义乌来。
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读题(三生)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
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倒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边哪几个字特别难读?
生:潋滟
生:淡妆
师:这么难读的字送到诗句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读诗的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很努力
生读第一句
师;好的。谁来读读诗的和四句。
生读第四读
师:很好,再来一次,总是平舌音。
师:那这首诗连起来,谁来读?真自信,你来。
生读。
师:字正腔圆。你来。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山色”
师评:第一次读只读错了一个字,已经不简单了。
生读。
师评: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味道,以后会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这么多同学想试,那一起来诗,
生齐读。
师: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看下面的注释。
生:问老师
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我看到了苏轼在庙里饮酒。
师:我们刚才从题目里知道,是在湖上饮酒。
生:我看到山。有雨有雾。
师:从哪句看到的。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读(三个)
师:今天,早上,老师拉开宾馆的窗帘,看到了我们的义乌一片雨蒙蒙,谁能把这画面读出来?
师范读。
生再读。
师:看,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图片。
师:是什么使得这西湖这么美啊。
生:是大雾,
生:是苏轼。
生:是大雨。
师:找找你能用诗里的一个字来说吗?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板书:雨亦奇。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点点雾。谁再来,
生读(三)
师范读
生再读(二)
师;你还看到哪些景色?
生:我看到了湖水很美。
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平时见过吗?
生:平时,太阳照在水面上,水面像金子般闪动。
师:谁能闪动得再耀眼一些?
生读。
师: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屏幕出示图片)
师:谁能用朗读来读活这幅画?让水波荡漾起来?
生读(三)
师:为什么会这么美啊?
生:因为是晴天。师板书:晴方好。
师:穿越水面,你还看到什么?
生:湖面好像是一块翡翠,像金子般耀眼。
生:小鱼在晒太阳。
生:青蛙在唱歌。
师: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也来试。
师:把每一、二句话诗反复读,直到提出问题来。
生:我读出了雨来得很奇特。
师:很奇妙。
生;我读出了,雨下到西湖里,像珍珠一样。
生;我读出了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但是风景还是很美。
生: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
师: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二句
师:再读读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诗人把西湖和西子就是西施相比。
师:你了解西施吗?
生:她是越国的大美女。
师: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生;比作西子。
师;和我们的苏轼一样。
生;比作桂林的山水。
生: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生:因为西子不写化不化妆都很美,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子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很美。
师:噢,不管什么时候都很美。
师: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读出什么了?
生;它们读音很相近。
师:还有一个原因,老师告诉你们,西子的家和西湖很相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所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想不想去看看。
课个把播放一系列西湖景色(配乐)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西湖啊,你真是太美啦。
生:西湖,你太美了。
师:不管是晴天,
生:还是雨天。
师:不管是春天
生:还是冬天
师:不管是早晨
生:还是黄昏。
师:诗人说
生:总相宜。
师:诗人正坐在小船上,看着金子般的湖水,他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雨后的西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苏轼诗兴大发,他不禁感慨到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好诗需要反复诵读,自己再读读。
生自读
请一生读。
师评:你读得诗情画意。谁再来?
一生读。
师评: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嘹亮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读出了西湖的风韵。
一生读。师及时纠正读音。
一生读。
师:孩子,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依老师看,你干脆改名叫苏小轼吧。
谁再来?
一生读
师:谁能背啦?
一生背。
齐背。
师:其实苏轼和西湖还有这样的缘分,读读这份材料,你又会读懂什么呢?
屏幕出示材料。生自读。
生:我知道了苏轼在杭州作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份,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自己读读,可以联系注释去理解。
生自读。
师:只能深入诗的字里行间,你才能真正读懂它,谁来读?
生读。(二)
生齐读
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
师:谁来背背像这一类的古诗。
生背平时积累的古诗(二生)
师:布置作业。
师:下课
我的感受:
此堂课,赵老师一直在引领孩子们反复诵读和想像画面,让孩子们从含蓄的诗句中领略西湖的美景。历来,上古诗有三种境界,一是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二是想像画面;三是体悟意境。我感觉赵老师前两者都做得很到位,但第三种境界似乎还有些欠缺,孩子们更多的理解或许只在诗句的表面意义。还有后面老师讲到西子所住的地方和西湖相近,这好像是不对的,有很多历史资料可以查明,西施所住的地方其实离西湖很远,整首诗,在我看来,最出彩的是第三、四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千古以来,我看到过的比喻句中最出彩的一句,为什么好?其实不用作太多的解释与分析,一剖解,什么都破坏了,什么都没有了,真正的美与好,是说不出理由的,为什么要去找很勉强的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