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评课
栏目: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是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评课,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评课第1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教学重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问题;什么是哲学?你在身边那些事例中发现过哲学道理? 学生例举身边事例,畅谈所包含的哲理 形成初步概念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生活处处有哲学 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学生探究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学道理
总结 (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哲学 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包含哲理的例子, 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发现 深化对身边哲学的认识
共同探究身边哲学
探究深化 问题:同学们知道那些成语典故,你知道他们所包含的道理吗? 学生表述自己所知道的成语典故何名言 把对哲学的理解上升到理论高度
例证
深化认识 问题: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交流 探究哲学的来源
交流总结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探究哲学的来源 教师讲授 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中,也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结论:(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作用 问题:哲学产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理论与实际联系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 感知哲学的作用
总结: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思考追问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西天可有天堂?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圣经》上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宇宙到底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们 学生思考,回答 对哲学作用深化理解
启迪 结论1: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思考追问 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恶是什么?真善美在哪里?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老子说: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韩非子说: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儒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
问题:你认为人类发展的前途是什么,谁教给我人认识世界? 学生思考,回答,讨论 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启迪 结论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思考追问 吸毒、自杀、……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人生,谁给我们指名了方向? 思考回答、交流 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启迪 结论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阶段小结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学生总结 整体感知
本课小结 1.哲学在哪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从哲学的本义上看: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哲学的功能上看:
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练习 1、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5、哲学的任务是( )
A.研究现世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C
6、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答案:D
7、据《列子o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的运动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不会随时崩坠。杞人不懂这一哲学道理,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课后习题
高一政治第一课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生活与哲学模块学习方法指导
2. 第一单元综合解说
3. 第一课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二. 重点、难点:
1. 哲学与爱智慧之学
2.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三. 具体内容:
生活与哲学模块学习方法指导
(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① 哲学生活的智慧: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o哲学的基本问题o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 把握世界的本质:(唯物论、认识论)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o意识o实践)
③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辩证法)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o发展o矛盾o创新)
④ 拥有更美的人生:(科学的三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o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5)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单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综合解说
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含义
理解: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二)授新:
A. 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
(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P2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
(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趣味哲学1:
傻儿子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于是,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你的父亲呢 ?”
——“让我砍了卖了!”
“你母亲呢?”
——“兵荒马乱糟踏了!”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客人生气地问:“你怎么这样说!”
——“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趣味哲学2: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二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打伞。
这二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第二天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你认为秀才该回家吗?
2.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哲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使人“惊讶”的深刻的判断内涵,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不会脱离大众的。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见例1)
3.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
(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P3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哲理小故事: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材通过两句名言说明了哲学并不是悬浮于高空的思想楼阁,而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4. 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见例 2)
(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 哲学的本义:
课堂探究: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P4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
(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练习:见例3
2. 哲学的任务:
课堂探究:
(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P4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
(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见例4)
【典型例题】
[例1]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 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 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附:哲学起源于( )
A. 对事物的惊讶和迷惑 B. 人们的好奇心
C. 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 对生活的总结
答案:C
[例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 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 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 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 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例3] 哲学的本义是指( )
A. 智慧 B. 聪明的人 C. 真理 D.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4]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 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 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 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
解析:引文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附:哲学的任务是( )
A.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B. 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C.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
板书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产生---实践和反思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更好的艺术
(1)哲学本意
(2)哲学的作用
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评课第2篇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小研究
上课班级: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六(3)班
1.回忆课文《竹节人》,作者是如何写竹节人让他生活变得更美好的。
先写
接着写
2. 想想什么事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给你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3.请简述一件什么事让你感受到“ 让生活更美好”。
4.怎样写一件事,要如何表达?
------------------------------------------------------------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
曾万婷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因素。
3.能够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生动,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情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语句通顺,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叙述完整。
教学难点:
1.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2.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情感真挚。
教学策略:
1.激发写作热情
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些你喜欢的事物带你给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帮助?在此基础上切入写作,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迸发学习激情。
2.以课文为例,指导写法。
以《竹节人》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索生活素材,激发情感,动笔写真事、诉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美食、旅行、梦想、创意……是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绚丽多姿,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你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吗?你有什么令你感到快乐的爱好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2.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习作吧!
课件出示:
____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 诚信 梦想 创意
运动 集邮 旅行 种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美好的回忆,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思考:
课件出示: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恰当可行的具体内容,如:美食、旅行、走亲访友、阅读、宠物……并说出美好的事物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三、审题指导
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情感,用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课件出示: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4.关注写法。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思路: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当你拿笔构思时,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尽量不要写。“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目,它的落脚点显然在“更”字上。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关注写法。
尝试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出来,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把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①事情的经过要分步骤写仔细,每件事都是由几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的,要分步写细致。
②事是由人做的,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③写好事情的起伏要有一波三折的情节。
④记叙的条理要清楚。
⑤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5.例文简析——以《竹节人》为例。
(1)文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点明了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具体事物。
(2)接着描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第2.3.4自然段),表现人物对游戏的喜爱之情。
(3)再接下来,文章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第5-19自然段),体现了“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文章这个部分层次清晰地刻画了乐趣的具体表现,由浅至深,次序分明。(找学生简述课文内容,教师点拨。)
6.学生自拟提纲,并完成作文。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其次,要选取适当的素材,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
四、范文带路
爱让生活更美好
一阵阵的鼾声奏成爱的旋律,因为有爱,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题记
随着秒针一圈圈的转动,窗外的几户人家也渐渐把灯熄灭。台灯下,我的笔不停地挥动着,睡意一阵阵袭来,堆在桌上的一沓卷子,愈发使我烦躁,而耳边传来的一声接着一声的鼾声,使我愈发不耐烦。
我瞟了一眼身后正在酣睡的爸爸,心里充满了烦躁。于是不由分说,我摇醒爸爸,冲着睡眼惺忪、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他大声吼道:“你说陪着我学习,你自己却睡着了!看我作业多故意气我是不是?”爸爸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门。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听到爸爸的鼾声,心里虽然奇怪但也没去深究。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玩到天快黑了才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了那久违的呼噜声。推开门,一眼就看到爸爸倚在沙发上睡着了,桌子上摆着几碟简单的炒菜,一看就是爸爸的手艺,而他身上搭着的一层薄薄的毛毯随着呼噜声有节奏地起伏着。不难想象,爸爸在忙碌了一天回家后,还不忘给我做晚餐,做完一切后,他疲惫地倚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小时的我,在爸爸的鼾声中入睡,而那鼾声也总会在我调皮的坏笑中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爸爸慈爱地捏着我的鼻子捉弄我。时间慢慢流逝,我已经长大,现在的我也已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回家以后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一次次的任性和犟嘴。然而爸爸对我的爱始终没变,人人都说“父爱如山,为我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而我却说“父爱如海,宽容地包容我的一次次过错,默默地给我他最深沉的爱”。
父亲的爱,让我品尝到了生活的美好。
五、老师点评
本文的精妙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考生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爸爸的“鼾声”,并且以“我”对爸爸鼾声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而获得新的立意。本文有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形象地传递出小作者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符合小学教育直观性原则,给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一座引桥,能有效地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写作成功的乐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
六、学生交换欣赏习作——自主修改习作——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材,即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属于半命题作文,在学生选择题目时,我一再强调学生要选自己真正喜欢的,自己有深刻体会的事来写。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话可说,做到畅所欲言。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学生谈论自己的生活,交流自己的体会,先说后写,范文引路,温馨提示。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容易多了。
让学生结合本次写作的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内容、选材、写作方法几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收获。
学生写得成功之处表现在:写一件完整的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交代清楚;写事要通过写人来表达,写人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来展示。婷子老师平时讲授的各种写法孩子们都能巧妙地运用好。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铺垫,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是对学生把事情写具体,让文章详略得当方面指导太少。
这次作文我是当堂完成的,一节课写草稿,一节课修改抄正交来,孩子们精神集中,写出的作文比如何一次都要好。这次做法提醒了我:作文留着回家写,孩子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动笔,等到最后一刻也只是应付着写来,好文章几乎为零。看来,以后的作文都在课室里完成好了!
2019.10.29
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评课第3篇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爱,让生活更美好!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爱,有父亲的爱、母亲的爱、老师的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爱和母爱。
父爱,往往深沉严格,是不求回报的爱。父亲的眼神给予了我爱。一次,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大腿都磕出血了,父亲看到了以后,不但没有关心我、安慰我,还把我训斥了一顿。我恨父亲没能关心爱护我,我伤心的哭了起来,朋友们告诉我说:“每一位父亲都是这样,明明自己很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却总是不表现出来,一会等你的父亲转弯的时候,你的父亲一定会用他那最慈祥的目光愁你!”当父亲在转弯处要转弯的时候,正如小朋友说的那样——父亲用它那最慈祥的眼神瞅了我一眼。但是,眼神只能在那一刹那间给我留下最幸福的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眼神是给予给我最幸福的爱。
母爱,往往温柔细腻,是无微不至的爱。记得有一次,晚上我发高烧了,患了重感冒。母亲知道以后,把她那大衣给我披上,背着我就走出外面,要带我去诊所看大夫。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雪,母亲只穿了一点薄薄的单衣,却给我披上了厚厚的大衣,母亲背着我边跑边哆嗦,因为她很冷。看到这一幕,我哭了。到达诊所以后,大夫给我量了量体温,并为我打了小针、吊瓶,回家以后,母亲又为我做饭、端水喂我吃药,我再次热泪盈眶,我紧紧抱住了母亲。想到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又想到平日里对母亲的大吼大叫,我惭愧了我的心紧紧的揪了一下。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却如此的回报他。我心里想着:“我以后一定要孝敬我的父母,努力学习。”
父爱和母爱,都是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的爱,父爱往往深沉严格,母爱往往温柔细腻。父母为我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以后一定要回报、孝敬他们。
爱,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