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
栏目: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第1篇
一、观课点1——教师“教”的角度——学习目标的确定——负责人:姜海燕、胡楠、李培培
1.姜海燕
1、这节课授课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具体操作性强,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具体阅读课文,感知丽江的美。以“一滴水”的游踪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展开,对丽江进行了几乎全景式的介绍,用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镜头,串起了丽江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俗民风。这一目标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2、线路图的板书呈现,不仅清晰明了一滴水的地点转换,更能启示学生看丽江的角度是多样的,也符合水自由灵动的特点。教法思路清晰,但是教师的做法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说思路,让学生自己完成线路图,而不是教师出示。
3、“看懂丽江”这个目标可以再次欣赏课文,教师放手让孩子结合文本欣赏课文,进一步体会丽江的美。欣赏是多角度的,学生发散着说。答案不要局限课本,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才是宗旨。
总之,本课目标制定准确,教师教法没有彻底解放,教师不能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们如何获取。
2、胡楠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的一篇散文,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是八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文章。作为游记单元中的一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必然是紧扣第五单元的目标,即“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同时,还得指导学生读出“这一篇”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游记作品是以人的游踪为线索,而阿来的这篇文章则是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的过程,即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王老师在讲解文章题目的时候就已经点明了这篇文章的独特性)。
但是,王老师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一滴水的旅程,感受自然与人文审美,我觉得不是很恰当。教参“教学重点”中说,作者用“一滴水”串联了众多内容,同时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展开文章,自如地调控着描写的角度和详略,使文章既丰富又精巧,既有诗意又有童趣。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独特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更加符合一篇自读课文的学习特点。
另外,我认为教师应该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出现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让学生在自读中有效学习,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空洞浮泛。同时,为营造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关注阿来写作这篇游记的前后故事,让学生体悟作者的写作心理轨迹,更好地理解“好的游记既要得读书思考之助,也要讲究写法上的创新。我认为放手学生自读,教师适当点拨,才能完成这篇文质兼美的游记的教学任务。
3.李培培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游记,自读课文。观看了王聪老师的课堂教学,这篇游记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滴水,独特的写作视角分析是这堂课最大的特色,感受颇深。
本堂课的可取之处:首先,基础知识扎实,尤其针对基础较薄弱的生情,打好字词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法指导比较到位。如梳理游踪时发现学生梳理起来有困难,及时提示应注意表示地点的词语。第三,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品析这滴水结束丽江之旅奔向大海的情节时,能够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树立阶段性目标的引导。最后,注意学生的学以致用,在课堂最后,趁热打铁布置从不同视角进行写作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仿写家乡美景片段。
那么我具体从教师“教”的角度,学习目标的确定谈谈观课感受。
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体验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感受丽江自然与人文审美方面的特点;体会这篇游记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由此可见,以上学习目标的具体表述不够规范,以上两个目标均指向“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缺少“过程和方法目标”;没有体现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标设计有些笼统;目标的“体验”“感受”“体会”并没有具体表现程度,所以老师在后期评价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时也有一定难度。
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体现四个维度:学习要素、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如果针对以上要求进行调整,可以如下呈现:
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与人文风景,感受到其美丽、淳朴、厚重的特点。
2、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确邮寄的时空维度。体会游记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3、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初步学会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通过听叶老师上的课,我总结出本课还需以下改进: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丽江且想象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二,在本课中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自主完成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画路线图,绘制思维导图都是不错的方法。第三,在模块二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那一滴水,一路走来,你想在丽江的哪个地方多待一会儿,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丽江,你会选择哪个词语?为什么?这样就引发学生再次回到一滴水的旅程中再次阅读文本,感受寻找。第四,赏析美句时,从全文中搜索范围较大,可以考虑将赏析美句环节与画卷概括环节融合。课堂上的朗读较少,品析美句时,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朗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读课文的教授,其教学价值就是让学生运用教读课中的所学,借助自读课文进行实践。因此对教师而言,自读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诊断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评价学生有没有真的学会阅读,有没有真的能够自读。我们都要加强思索,探寻最佳的教授思路。
二、观课点2——教师“教”的角度——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流程)——负责人:王果、刘敏敏、李尚芹
1、王果
本节课王老师方法指导比较到位,能及时提示学生应注意表示地点的词语。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整个教学过程往流畅。我认为唯有一点不足之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抢白有点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刘敏敏
这是一篇游记自读课文,融感性与理性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清晰的行文思路,又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幅无限美好的画卷。王老师在上课中真正做到了:重学情,侧能力,巧设计,妙联系,再启发,多练习。
王老师有较强的目标设计能力,体验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感受丽江自然与人文审美方面的特点。体会这一篇游记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紧扣标题,关键词带动全文的内容感悟。课堂的主体部分是用标题的三个关键词“一滴水”“经过”“丽江”分为三部分,依次展开学习。脉络清晰,有点有面。
建议:目标可以更全面些,对于学生的基础要求和具体指导没有体现对于评价学生的要求过于笼统。对于自主阅读课文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与人文风景感受其魅力和谐的特点。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感受体会游记的时空维度,将学生的想象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在本文中我认为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方面。关于丽江,我们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无限的美:美在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自然风光,美在东巴文字的古老历史,美在纳西族的多元文化特色,美在木府镇守云南边陲的忠君之情。因此在审美情趣上可以多一些培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本堂课中,王老师的启发式教学也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从游记的文体特点到教学目标的理清思路,再到“一滴水”的自我意义的凸显,每一次提问,每一次评价,都在启发引导中让学生找到信心和快乐。
3、李尚芹
王老师在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上条理清楚,板块分明,呈现了三个模块,分别与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各个环节连贯性强,并且层层递进。如:首先引领学生捋清“一滴水”的游览顺序,其次探讨“丽江为何让人心驰神往,全世界的人都来看丽江”,最后领会本篇游记的独具一格。就是王老师的设计的第三个模块梯度高,难度大。
我的建议:1、学生自学时间短(可能网课的原因),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老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画游览路线图的形式捋清“一滴水”的游览顺序,而不是老师老师多次替学生回答出游览的地方,这个环节感觉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不熟。2、第二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引领学生抓住丽江的美:建筑美,自然美,人情美,赏析精彩的语言,而不是老师把美点呈现给学生,替代学生的感受。
三、观课点3——学生“学”的角度——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学习时间——负责人:林芳、王丽华、徐红菊
1、林芳
今天,我们在线上听了《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这是新选进部编版的课文,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写景抒情。这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通过描写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表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
听了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触:1.导入新颖,激发了学习兴趣。有一些同学没去过丽江,导入的目的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丽江,感受它的独特之处,可插入相关的视频及图片,形成视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2.带领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理解一滴水的行踪,整体把握文章。在这一环节,有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导致对本文的把握度不够,特别这是一篇较为新颖的游记。多给时间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3.问题的设置较好,每个模块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入问题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4.老师占据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第13、14段,老师提出了问题,没等学生充分思考,老师就把游踪路线等和盘托出。 老师抢白,例如,急于说我给你总结一下,急于给学生答案。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真正参与,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6.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疫情时期,我们会挖掘出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语文课堂。我们期待自己在日后的教学道路中,可以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与优秀教师为伍,探究出更加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2、王丽华
今天听了胡老师的课,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针对学习目标,设置了三个学习模块,具有探究性,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之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大部分学生没到过丽江且想象力有限,,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更好一些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适当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而不是老师抢白学生的回答,占据了学生回答的空间,替代学生的发言
3.可以通过精读一些优美的段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可采用小组读,男女读,师生读等,使朗读形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先于学习活动设计,反思“学生生学会了吗”
3、徐红菊
本文是自读课文,在教学中当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本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写法上的创新,需要教师适当多给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这篇文章,应坚持以学生自读为主,重在体悟游记写法的创新,而不是刻意地去挖掘这篇文章的主旨内涵。
文章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学生要多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出现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让学生在自读中有效学习,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
四、观课点4——学生“学”的角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习效果)——负责人:刘永富、王海英、马雪飞、王秀丽
1、刘永富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一滴水流经地方的所至所见来抒发自己的所感,让学生一步步地去了解丽江,慢慢地去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师生在课堂上能进行有趣的互动,让学生在问答中学习到阿来笔下丽江的风景美、文化美、生活美、人情美。
课堂活动简约,但内容丰美,有对学生的方法指引,有朗读指导,品读结合,效果不错。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划分精细。
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
建议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与捆绑式评价及结果的运用。
2、王海英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新选进部编版的课文,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写景抒情。本堂课的可取之处:王聪老师这堂课1导入新颖,激发学习兴趣。2设计的三个模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带领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理解一滴水的行踪,整体把握文章。3问题设计的很到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四方街,理解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及古今对比变化。重点赏析东巴文“水”字及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4方法指导比较到位。如梳理游踪时发现学生梳理起来有困难,及时提示应注意表示地点的词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5老师的声音很动听,特别吸引学生。
这是一篇较为新颖的游记。写的是丽江的美。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建议:1课堂上的朗读较少,品析美句时,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朗读。注重多种朗读方式,丰富课堂。可采用小组读、男女读、师生读等,使朗读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略丽江的美。2自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运用教读课文中所学借助自读课文进行实践。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让学生放手去做。真正做到自读。
2、马雪飞
教师教学基础知识扎实,教学方法到位,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一滴水流经地方的所至所见来抒发自己的所感,让学生一步步地去了解丽江,慢慢地去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师生在课堂上能进行有趣的互动,让学生在问答中学习到阿来笔下丽江的风景美、文化美、生活美、人情美。
课堂活动简约,但内容丰美,有对学生的方法指引,有朗读指导,品读结合,效果不错。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划分精细。
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
尽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建议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与捆绑式评价及结果的运用。
4、王秀丽
学生“学”的角度:学生已经掌握写景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知和学习游记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高(学习效果明显)
【学习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文中关键词,梳理文章游踪。
2.通过品味精彩句段,学会移步换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觅游踪,理线索
速读课文,勾画出“一滴水”经过的主要“地点”,并用给出的方式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针对目标2:赏美景,抒情感
分析景物描写语句:教师带感情色彩读出语句,加以引导、各个同学轮流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受美景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根据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深刻体会到丽江水的纯净美。
针对目标2:读美文,再提升
引出文章题目的用意,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第2篇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目眩(xuàn)开闸(zhá)
徘徊(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
蘸到(zhàn)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具体体现在哪儿?
【交流点拨】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交流点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纵观《一滴水经过丽江》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拓展延伸
写游记的“技巧点拨”。
【交流点拨】
①最需:线索明朗清淅;
②最宜:只抓重点;
③最佳:突出感受;
④最美:语言灵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风景画:丽江、玉龙雪山、玉河建筑画:四方街、宫殿、水车、小桥风俗画:赶路、放牧、经商、浇花自然美,无限美)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第3篇
教学创意: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游记单元中的一篇,它的教学紧扣第五单元的目标,即“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同时,还得指导学生读出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带着孩子们品读诗一般的语言,欣赏这幅立体丽江图,从宜人的风景,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中,共同领略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
文贵新,文贵特。《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这个游记单元中创新意识最突出的一篇。“阅读提示”首句是“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其中“别具一格”是个概括性极强的关键词。以“别具一格”为抓手,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在教学中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独特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点拨,完成这篇文质兼美的游记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重难点)
2、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生活之美好;
3、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欣赏丽江图片,阅读有关丽江的资料,初步感知丽江之美。
2、朗读教学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深入品味丽江之美。
3、鉴赏模仿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感受本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丽江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它在阿来诗一般的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或许你从未亲眼去看过,但是当你读了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只怕它要常入你的梦中了。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此文,了解丽江。
图片及字幕展示丽江的美景及文字介绍。
读美文,赏美景。让我们跟随阿来的文字,去游览丽江。
二、穿越时空觅游踪
1、文章结尾说,“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今天的丽江游,我们就以水的形式开始吧。请大家浏览课文,说说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这滴水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从古时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向丽江却跌落到落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几百年后,从黑龙潭冒出来,后又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美丽的四方街。
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到转换观察地点及观察时间的文字,寻觅一滴水的浏览踪迹。
教师小结: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3、请你凭着对丽江的了解,写一份关于丽江的导游词。
三、撷取美景赏画意
1、如果这篇散文就是一幅立体丽江图,请你反复诵读课文后,分组分别从三个角度来谈谈这幅画的美。
①风景美;
②建筑美;
③民俗美。
教师小结:
①风景美:“硕大的银盘”丽江古城是画面的中心,玉龙雪山是画面背景;上有蓝天,中有冰川,下有村庄草甸。这幅图画远近相衬,高低相宜,景致分明,层次感强。充盈整个画面的是绿色: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点缀着红色的杜鹃、山茶、角砾岩街道和潭边的亭台楼阁,白色的马帮驿道和纳西人院墙,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光……这幅画色彩饱满艳丽,令人赏心悦目。
②建筑美:丽江古城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城市,城里的建筑独具鲜明地域特色。无论是奇特非凡的木府建筑,还是依山势水流而建的石头街道,无论是形式各异的小桥,还是缓缓转动的风车,都显现出丽江古城的建筑美。
③民俗美:这幅画展现了民俗民风:驿道上来往的马帮;小山前建城的木匠石匠;草甸上放牧的牧童;街道中敲打银器的银匠;字画店里售卖字画的老板;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院子里浇花的市民;楼下正屋里闲话的一家;楼上回廊中眺望远山的游客;住房里相谈甚欢的宾主;风车下摄影留念的游览者;茶楼酒吧心情欢歌的人们……构成了一幅丰富而和谐的民风民俗图。或热闹或恬静,或欢快或悠然,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当你漫步丽江,最想去的是哪里呢?请以小组为单位,摘录相关文字后朗读。再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为其配上一幅画,并题上一句诗文。
生:
1、玉龙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莹、雾气缭绕,巍峨挺拔矗立在苍茫云海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四方街我赤脚轻踩在铺满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触到千百年前丽江的清凉,嗅到家家户户沁人的花香,听到院落里悠扬的古乐和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马帮行色匆匆的马帮翻山越岭,和着百灵鸟的歌唱,杜鹃和山茶的舞动,消失在落日余晖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四、转换身份做代言
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教师小结:
水是无形的,流动的,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丽江的风景,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把景物组合串联起来,带领读者穿越古今,横跨雪山至平原,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丽江风貌。且用“一滴水”的口吻来叙述,别致新颖,更赋有浪漫与童趣。
2、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请仿照此文,以物(一株花、一条鱼、一片云、一辆车)为叙述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总结:
纵贯时空跨长河,这滴水,书写了一场天荒地老的旷世绝恋,演绎了史诗般的恢宏之恋!它以变幻的视角,带着读者领略丽江流动的风情,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它,更记住这座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城吧!
板书:
教学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丽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本文又是一篇如诗如画的游记,所以这节课让孩子们欣赏丽江的美,品味语言的美。孩子们赏美时容易停留在自然风光美的层面,忽视建筑的美和精神层面的美,这节课在欣赏美这一环节,就把美分为三个方面,这样确能让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丽江认识存在不足之处,朗读还缺少情味,仿写更是平淡。所以还要广泛阅读,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对文本有独特的认识,读出味道,写出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