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板书设计

栏目: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蒲柳人家教案板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蒲柳人家教案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教案板书设计第1篇

  教学内容

  分析《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知识与技能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情分析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学生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自学本文不会困难。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合作交流。

  教学策略导

  教学资源小黑板,录音机,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优秀教案》等。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 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倾听,想象,打开书本。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揭示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学生读标

  明确学习任务,有的放矢。

  自学指导

  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0分钟后,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1、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3概括一丈青大娘性格。

  4、何满子的爷爷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5、何大学问的性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小黑板上出示的几个问题。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解决课文重点问题。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自学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

  检测自学效果

  并运用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更正,教师启发纠错并归纳明确:

  1、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2、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3、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淳厚朴实

  4、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这外号具有戏谑性。

  5、何大学问的性格。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

  学生发言,补充,更正。

  学生回答

  通过学生交流和教师启发更正,问题能得以明确。

  当堂训练

  1、学生感情诵读

  2、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3、读一读 写一写

  擀 嘬 剜 檎

  腌臜 倒气 呼哨 隐匿 荣膺

  一气呵成 妙手回春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影影绰绰 望眼欲穿

  学生练习

  1、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2、夯实基础

蒲柳人家教案板书设计第2篇

  【教学依据】

  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就大胆放弃。

  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破点,经过考虑,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而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熏陶,引发学生思考──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施加良好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健康高尚的情操,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目标。

  小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学生非常愿意阅读小说,而就学生的阅读经验而言,这篇小说和他们以前所读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说所传达出的属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而这种气息和氛围,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隔了一条大大的鸿沟。另一方面,就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他们现在的农村生活经历与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况且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课文中描述的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和长命锁、洗三和百家衣,还有“娇哥儿”、“心尖子”、“肺叶子”、“老生儿”,这些乡土风俗和语言在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同时,也极容易让他们只感觉到可笑,极容易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种时间造成的文化的鸿沟正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障碍。

  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在选点突破时,先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点入手进行突破。从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学生就能找到熟悉的生活经验。在小说中,何满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而现在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也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非常重视何满子的学业,不惜以“一个字一个铜板”的代价为孙子请来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每天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供着,而且当何满子不听老秀才的话而挨打时,“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学规森严,而且还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这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和严格如出一辙。无论是何满子的爷爷还是奶奶,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能镇八方”,可是到了何满子身上,经常也拿他没辙,尤其是何满子的奶奶,而在现在许多孩子的家庭中,爷爷奶奶也是孙儿孙女的“保护伞”,有的孩子与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了父母,这种祖孙之间的亲情,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外,初三的学生才十四五岁,他们思维方式是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对于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的小说人物自然会投入更多的目光。所以选择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突破点,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进而体会当时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避免了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

  正是因为无论是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因素,所以人物形象不仅仅只是教学的突破点,而且也成为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

  当学生将目光投注到人物身上以后,既可以通过概括人物的优点和不足锻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经验:了解要想使人物形象可亲、可信,就必须完整地表现出人物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仅仅只是为小说中一些与今天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方感到好笑,而会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简单的、宁静的,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和要求。可以这样说: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这一切都与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这种生活状态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的追求。学生一旦感悟到这一点,就已经进入到小说阅读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高度和层次了,已经调动学生进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目标维度。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了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人物就远没有这样生动形象,通过体会语言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形象,进而体会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来源于民间活生生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把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在一起,雅俗同赏,使语言面貌更丰富,色彩更绚丽。

  此外,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种民族特色的坚持让这部小说在众多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如果失去了这种坚持,小说也就随之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吸引读者的魅力。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这种坚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批九十年代出生的初中生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知道得越来越少,对西方的、流行的文化知道得越来越多,由此可以进行课内外衔接,拓展学生的关注视野,引导学生大量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主要人物“爷爷”、“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中营造出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状态,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健康纯净的生活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样的方式生活。这种思考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的突破点和线索,串起各个教学环节。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在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时,反复进行课文的阅读,力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完成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越俎代庖。注重合作和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融入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相互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构思〗

  1、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第一遍阅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和课堂主体的地位,把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由于学生阅读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了与自己的生活相类似的经历上,更多地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爷爷、奶奶。

  2、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学生将目光集中在三个主要人物身上以后,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发掘人物身上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题“蒲柳人家”感受人物身上纯朴的气息。此外,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经验,学习如何把人物塑造得更真实,更可信。

  3、品味语言,体会风情:

  这一环节主要依靠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来完成,指导学生通过有选择地阅读课文,再进行讨论,提炼和概括出文章的语言特色。

  4、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将话题引入现实生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

  5、内引外联,拓宽视野: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坚持了属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大量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课内可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俗单元相衔接。课外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现象:奥运会闭幕式上八分钟的表演中,从茉莉花到红灯笼,都充满了民族的特色;女子十二乐坊坚持传播和发展民乐,所以才有在日本的大红大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现象,值得每一个中学生关注和思考。

  〖课堂实录〗

  一、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的节选,《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能够在24年之后被选入我们的教材,可见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常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你先仔细地阅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

  (阅读完成后,学生发言。)

  (专家点评:开头设置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实施做好了铺垫。)

  生1:阅读课文让我感兴趣的是文中有趣的人物故事。如“一丈青”大娘打纤夫一段,一个老大不小的老太太抽着柳条将几个光着身子的大汉打成落水狗,而且堂堂男子汉居然向老太太拼命求饶,谁看了都会觉得可笑。而何满子的爷爷,“身穿长衫,却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挂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也不得不令人忍俊不禁。正因为课文中有了如此有趣味的一面,所以我才会乐于读课文,读得越多,乐趣越多。

  生2: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发现作者将文章里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而具体,比如,当我读到何满子六岁,剃了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时,我的脑中好像浮现出何满子既可爱又调皮的样子;而当我读到何满子的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时,我的脑中顿时清楚地呈现出何满子奶奶威严却不乏亲切的面庞。这些部分都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生3:这篇课文中写何满子平日学习、生活的情景最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读到这些段落时,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和何满子一样,也需要学习;和何满子一样,也有长辈总是牢牢地盯住我们,督促我们抓紧时间学习。我还盼望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孩子的生活情景,想了解他们的生活乐趣。

  (专家点评:学生潜力无穷,只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发挥的舞台,他们就能展示出万般风采!)

  生4:文章开头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为什么才六岁的何满子就要“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而且“系的是挂贼扣儿”?直到第一部分末尾才一步步地揭开谜底。这就让读者一接触文章就想继续读下去,知道结果,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5:文章的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趣味,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偶尔还用上了乡野土语,但当你看下去以后仔细回味,你会突然发现它是多么地生动,仿佛你就站在这些纯朴的村民们中间。

  生6:读这篇课文,我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进了京东北运河畔那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线,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

  师:看来,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阅读热情,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小说的语言、写作手法、小说中所描绘的民俗风情画大家都很感兴趣,我发现其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这篇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

  (专家点评:老师的话语巧妙地将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师:大家说一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7:何满子,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师:何满子奶奶和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和“何大学问”?

  生8:(纷纷抢答)何满子的奶奶特别泼辣,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到敌手,而且很能打架,一个人就把一群年轻的纤夫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把她比作《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何满子的爷爷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所以开玩笑地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外号。

  (专家点评:借由这个问题让学生熟悉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师:啊,原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那么在这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又为什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看一看,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每组请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专家点评:进一步熟悉课文,着重于学生概括能力的锻炼。)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推出讲得最好的人,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9:小说中的几个人物,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10:我也是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在我眼里,她既有“贤妻良母”的风范,又不乏“女中豪杰”的气势。一方面,她的孙子何满子是她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呵护备至,百般迁就。另一方面,她的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的,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不难看出,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大娘。

  生11:我喜欢毫不遮掩、率真的人,一丈青大娘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她不如城市人那样讲究,也不如他们有学问,讲礼貌,但却真实、率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动作,表现着淳朴的那一面。尤其是见到纤夫们赤身露体时,毫不犹豫就教训了那几个纤夫。

  (专家点评:“巾帼不让须眉”,好!能将俗语恰到好处地进行使用,可见平时积累之功!)

  生12: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朋友是“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13:在这几个人物中,我最欣赏何满子的爷爷,因为他老得有个性。

  师:“老得有个性”──说得很有创意,为什么这样说?

  (专家点评:教师鼓励,激发学生热情。)

  生14: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从他给人家拉马车而不在乎钱的多少,只在乎主人的人品,在乎主人是否能礼遇他,这一点中就让一个倔强但一身正气的老头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二,他宁愿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不愿意回到家丢了面子,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他的固执跟倔强,而且还有不小的虚荣心。第三,52qj.com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他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悲凉,于是“他无论如何也要把何满子给培养出来”,甚至于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花大价钱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当何满子因为不听话挨了老秀才的打时,他也坚决地站在老秀才一边。对于孙子的前程,他也是非常固执和倔强的。

  (专家点评:条理清晰,精彩!)

  生15: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师: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16:我也是最喜欢何满子,因为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聪明机灵、顽皮可爱的孩子。他讨厌从早到晚关在家中,在上课时会走神,听见外面的莺啼,就念书跑了调儿;他会与爷爷生气,但听说爷爷差点丢命后又十分心疼。我有时候也像何满子一样,上课会走神;和爸爸妈妈呕气也呕不了太久。所以觉得他好像就是我的朋友,很亲切。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以后,老师觉得小说中的这一家子,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喜爱,我们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喜爱的也许太难,那么我们来找一找,这一家子的三个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17:他们三个人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有着农民淳朴、重情义和爽朗豪放的优点。

  生18: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同为一家人,正如课题“蒲柳人家”所言,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纯朴、善良、率真,并无城里人那么重的心机,反而有了憨厚的可爱之态。

  生19:我觉得他们都很要面子,比如何满子不愿穿那件花兜肚,一丈青大娘不愿与儿子媳妇分家,何大学问“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专家点评: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技巧。)

  师:最后一位同学的视角非常独特,她在三个人物的优点之外,还看到了人物身上的不足,现在,当我们发现人物身上还有这些不足之后,不知道大家对这三个人物的看法有没有什么变化,有没有觉得有些失望?

  生20:我觉得这三个人物身上的不足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印象,我还是很喜欢这一家人。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人,他们身上有缺点,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很亲切,仿佛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一样,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可笑的地方。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今后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要尽量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样的人才会让人觉得亲切可信,才会有感染力,你的文章才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师:既然大家对这一家人如此厚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生21: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有天赋却很顽皮的人,所以我这样想。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生22:现代的时代,变成了追赶时尚、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在这个复杂的时代生活,会变得善于掩饰,和他人一家三口率直、无拘无束、毫不遮掩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他们会显得太过单纯,所以他们并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现实而复杂的时代。

  师:看来你对我们周围的社会不太有信心啊!

  生23: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人们处处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事。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摒弃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仅仅为了自己那么一点点微薄的利益,那小小的所谓的“尊严”。他们活在这世界上太累了,心里背着很多的包袱。而像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真性情的人物,反而会活得很轻松,哪怕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他们直爽、风风火火,就像是莲花一样,反而会令人尊敬与喜爱。

  师:从大家的回答来看,同学们对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喜爱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少的真诚与纯朴,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真诚而纯朴的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当然,有的同学也表达了对目前的社会状况的忧虑,这说明同学们也在观察生活,并且认真地思考生活,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也是“事事关心”,也许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你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很稚嫩,但老师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住这份热情,继续关注周围的生活,继续关注我们身边的一切真诚与纯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老师对你们最大的期望。

  (专家点评:以想象的方式引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学生反应热烈。)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对如何做人这个人生难题有了正确的方向,文学作品的魅力无穷啊!同时这比老师的政治课更有效果,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会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笔精神财富!

  〖教学反思〗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注意了充分贯彻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的整合。首先,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贯彻了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其次,把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与反复地阅读相结合,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三,在感受人物形象之后,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时空进行转换,把现实生活引入学生的思考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的积极正面引导;在向课外拓展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设计无不充分考虑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施。

  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越大,学生越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蒲柳人家教案板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学习课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3、扩大阅读视野,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读准字音:

  烟囱 梆他 纤夫 腌臢 捯气 唿哨 拗不过 隐匿 戏谑 荣膺

  断壁残垣 蓬蒿 作揖 礼聘 嘬着嘴唇 剜肉 梢马子

  3、问题思考:

  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二、教学过程

  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奶奶,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

  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奶奶,爷爷和何满子的哪些事?从中体现出他们哪些美好的品质?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他们身上的共同点:

  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写了他们哪些不足,为什么要写他们各自的不足?

  5、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 ,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学问:

  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 , 的性格。

  何满子:

  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他顽皮好动的性格特征。

  6、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选读有关文段,感受特色语言,举两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让我们非常喜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回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四、迁移拓展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9~11节,回答问题:

  ⑴ 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简要概括.

  ⑵ 何满子对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样的态度?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对孙子读书的情形表现出的态度有何不同?

  ⑷ 联系实际对文中老秀才的教学方法作一点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简答:

  结合背景说说,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母亲教我客家谚语

  李月云

  很多年以来,就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特别是每逢母亲节的时候,许多媒体都设母亲节专栏,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让我深有感触。别人的母亲或是贤妻良母、或是深明大义或是甘于奉献,默默无闻。我的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诱教给我的客家谚语。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理,学会帮母亲做家务事,从学会刷牙洗脸起,母亲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扫地扫壁角。”生火做饭,母亲就教我:“大火煮粥, 细火煮肉。”“人要灵通,火要窿空。”那个时候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亲也不懂得作过多的解释,但我还是照着去做了,慢慢地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长大以后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和处世哲理。而这些好的习惯现在我也教会了我四岁的孩子。

  从我懂事起,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刚亮,她就开始挑水做饭,然后又去料理农活。等到我们起床,饭菜都煮好了,母亲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说的: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 学懒三日,学好三年”;勤俭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头窖尾,夜里针头线尾,日里田头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进一文。”

  上学以后,母亲又教我:“养子过学堂,养女过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学堂,只要你能读出身,卖屎缸迹都会供你读书。正是母亲的开明,幸运的我才能在同龄人去务农务工的时候,还能自费就读师范学校。

  出来参加工作后,偶尔会与同事有不快,这个时候母亲又劝我:退一步海阔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顾后,前思后想。”记得参加工作转正那年,有位领导为了照顾亲戚,故意为难我。后来知道情况的我一直耿耿于怀,一次遇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和她打招呼。回到家里我跟母亲一说,母亲又劝我:“水打烂符勺,击榷又击榷,州里遇唔到,县里遇得着”;“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心胸要宽广。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几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心里也舒服了好多,是母亲的话让我学会了理解和宽容。

  工作几年后,由于政策的原因,无奈的我只能离开心爱的讲坛。失意、痛苦、彷徨无助的我每天不知如何是好,母亲又劝导我:“唔使急来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后头,自有水清见石子,自有云开见日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正是因为听了母亲的话,我才有今天的事业,才有今天的我。

  后来结婚成了家,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婆家与娘家之间,每有不快的事,我总是向母亲诉苦。母亲又教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时心甘情愿,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妇)讲家娘,总系唔贤良”;“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人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让我们更早明白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也正是母亲的循循善诱教给我们的客家谚语,才让我们从小就接受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吸吮客家文化的乳汁。也正是母亲们的言传身教,客家的传统才得以更好地传承。

  1、综观全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3分)

  答:

  2、文中这位母亲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请按照示例,再指出其中一点。(4分)

  (示例)非常勤劳: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家务农活忙个不停。

  答: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如何前后照应的?(4分)

  答:

  4、这篇文章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特色:

  好处: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客家谚语?抄下来并请说出理由。(3分)

  谚语:

  理由:

相关文章

《不求甚解教案马南邨》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反思》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