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分析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这是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分析,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分析第1篇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6个人物,通过语言描写塑造的形象有4个,写得最精彩的有烛之武、郑伯(文公)和晋文公。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秦晋围郑,国难当头,郑文公求他出使说服秦穆公退兵,开头他推辞不干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说的是自己的能力差,不如人家,实际是委婉地批评一直没有得到您郑文公的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是托辞。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显得有血有肉。
见到秦伯(穆公)以后,他胸有成竹,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只是陈说郑、晋对秦的利害得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的是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亡郑以陪邻”就是“邻之厚,君之薄”,这是有损秦国利益的。说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显然是说灭了郑国以后晋国将是秦国最危险的敌人。
表面上看来是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实际是在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瓦解秦晋联盟,解除郑国的危亡。烛之武的一席话让秦穆公忘了他是郑国的使者,好像只是处处为秦国着想的局外的老朋友。
郑文公在国家危急之时听了大夫佚之狐对于派遣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建议,并立即采纳,可见他能知人善任;不料碰了一个软钉子,他马上公开检讨错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为了让烛之武临危受命,希望他深明大义,弄清国家安危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便晓之以利害:“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意思是说你在郑国尽管不如意,但毕竟还是一个大夫,如果郑国灭亡了,恐怕只能作秦晋的阶下囚了。
在兵临城下,朝不保夕的时刻,郑文公还如此镇定,如此清醒,如此精明。简短的两句话使这个形象栩栩如生。
秦晋围郑,胜利在望,秦穆公却突然背盟撤军,反而“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这是使晋十分气愤的事。“子犯请击之”,晋文公却十分冷静,一口拒绝,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说明了“不可”的理由。其实,晋文公心里十分清楚形势突变不仅围郑已无胜利的希望,而且还可能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他的几句话都是以“仁义道德”为基本原则的,合情合理的。几句冠冕堂皇的话,表现了晋文公审时度势、善于机变的性格。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分析第2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但文中仍然还是佚之狐、子犯这两位大夫和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郑伯郑文公这三位国君,这五位主人公的结合,让文章表现出了烛之武是一位有勇有谋之人。
一、佚之狐
佚之狐是一位郑国大夫,他虽智不及烛之武,但却也非常有智慧,还深得用人之道。可以说他比郑文公更聪明,也更会用人,不然郑文公早已有解决之道,哪里还需要佚之狐呢?说他聪明,是因为他派人去请求秦穆公,而不是晋文公。只有抓住了秦穆公,才有可能成功。倘若他去请求晋文公,哪怕那个人的嘴再厉害,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晋文公早已一门心思地想要吃定了郑国,这么大一块肥肉,是不可能放弃的。而秦国只是晋国叫来的帮手,与郑国无冤无仇,只是想着晋国吃肉,秦国喝汤而已。郑国对其并非十分重要,所以说服秦穆公的可能性更大。说他会用人,是因为他能在郑国众多大夫中,找到烛之武,这位有勇有谋,却始终无法得志的羊马倌。这难道不是佚之狐用人本领的最佳表现吗?
所以说佚之狐是一位有智慧,会用人的郑国大夫。
二、郑文公(郑伯)
郑文公的智慧虽不如佚之狐、烛之武,但是他却也不傻;他虽不如佚之狐那般会用人,但是却不是不识好歹。他虽贵为郑国之王,但是在对烛之武提出要求的时候,却也没有用君主的身份去强迫烛之武必须去做。反而是在烛之武拒绝后,放低姿态,向烛之武道歉,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烛之武主动接受这件事,并努力去做,这也是郑文公的智慧。他知道烛之武七旬,仍是羊马倌,如此年迈却身怀才能而无法得志。哪怕自己作为君主的身份去强迫烛之武,烛之武也不一定会答应,所以郑文公也是极有智慧的。
所以说郑文公智不及佚之狐,勇不及烛之武,但却平易近人,可以理解他人难处的君主。
三、秦穆公
秦穆公之所以前来攻打郑国,是因为秦国与晋国是同盟关系。假若以秦晋两国实力攻打郑国,郑国必灭。那么,哪怕晋国吃肉,那么秦国也可以分口汤喝。但是,秦穆公在听到了烛之武的话以后,他发现郑国被灭国之后,对秦国好处不大,但却使晋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虽然秦晋两国关系很好,但秦穆公也不希望晋国壮大,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威胁自己国家的地位。但不攻打郑国,晋国将不会壮大,而郑国还将给予秦国使者一定的帮助。相较之下,不攻打郑国,对秦国的利益更大。于是,秦穆公便不愿意攻打郑国,相反的还愿意让郑国被晋国攻打,还留下了3个人来帮助守卫郑国。
所以说秦穆公是一个无情无义、自私自利、只考虑自身利益的人。
四、晋文公
按理说,郑国没有按照对待国君的礼节对待正在逃亡时的晋文公,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逃亡时的晋文公可以说以不是一位国君,而是一位难民,那郑国当然没有必要以对待国君的礼节来对待晋文公,就是当时愿意接待晋文公,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但是,晋文公却想恩将仇报,用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由此可见,晋文公是多么无情无义。
但是同时,晋文公又深得作战之道,心思缜密。晋文公为了晋国的利益不受损害,在秦国退兵后,晋国也退兵了。晋国不攻打秦国:一是晋国不参与这件事,不代表秦国和晋国以后不再是盟友,秦晋今后还可以合作,这样的合作对晋国的利益是很大的。二是无论是去攻打秦军,还是单独攻打郑国,无论最后是否成功,晋国都将受到重伤,这一点是晋文公所不愿意,不想看到的。哪怕成功后利益再大,也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说晋文公是一个有谋略,但品行低劣的战略家。
五、烛之武
有人说,烛之武临危受命,是一志士;有人说,烛之武孤身深入敌营,是一勇士;还有人说,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秦、晋虎狼之兵,是一辩士。而我认为,烛之武有勇有谋,且早作准备,善于谋划,放才能劝退秦穆公,为郑国解除危机。
但烛之武也不是一位圣人,他同样有七情六欲,他同样会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年近七旬,却仍然只是一位羊马倌,怀才不遇,始终无法得志,而心寒不已。所以,在郑文公在请求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时,烛之武的心里是极不高兴的。而烛之武必定是善于早做准备的人,不然不可能只思索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劝退秦穆公。并且,烛之武必定在这些年的每一件大事前都已想好了对策,才能在这次任务中完成得很出色。而在郑文公请求烛之武去劝退秦军的这一刻,烛之武对自己多年的怀才不遇的忧怨都爆发了出来,烛之武才会找理由推托。但是,烛之武经过了郑文公仔细耐心的解释后,又答应了。这并非是烛之武的立场不坚定。相反的,是烛之武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具体表现。烛之武识大体,能够在自己心中存有不满的情况下,仍然答应完成这件事,说明烛之武不是一个冲动、小肚鸡肠的人。充分体现他心胸开阔,能接受别人的道歉,一笑泯恩仇!
烛之武在劝说秦穆公时,也是相当有技巧的。没有一丝软弱,没有向秦穆公求情,或是求秦穆公放过郑国,将给予补偿的话。倘若真的软弱,秦穆公将更不会放过郑国,因为郑国被灭后,这些郑国所许诺的条件,有哪一样秦国得不到呢?如此一来,不仅无法阻止秦国进攻,相反会增加秦穆公灭郑的决心。也是,烛之武所做的,就是站在秦国立场上分析,灭掉郑国后对秦国的利弊。这样一来,是最容易说服秦穆公的。因为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很好,但倘若晋国在此役中得到了太大的好处,使晋国的实力增强,对秦国来说也是不利的。还有,晋国的贪得无厌,秦穆公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烛之武恰到好处的劝说,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
而他的智慧就表现在说话的顺序上,假若他先给予秦国的利益,再来分析局势,秦穆公一定认为烛之武是来挑拨秦国和晋国的关系,那么他便不会相信。而烛之武却将顺序颠倒,有理有据,成功说服秦穆公。
总的来说,烛之武临危受命,却又能智退秦军,不能不说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善于谋划的人。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分析第3篇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大浪淘沙,涌现出一批批闪耀着熠熠光辉的“时代巨人”,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国家,以至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也有一颗蒙着灰尘的珍珠时至今日才让我们发现它不同寻常的光芒——烛之武。
佚之狐可谓是这匹千里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位伯乐。当兵临城下,四面楚歌,国将不国之时,这只“老狐狸”意识到只有那位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烛之武才是郑国唯一的救命稻草啊!于是,他对郑伯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果不其然,郑伯宣见了烛之武,
但是当白发苍苍的烛之武拄着拐杖踱进来的时假,佚之狐也不禁发问:这还是二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有着雄心壮志的烛之武吗?岁月无情啊!半年的不被重用,满腹的诗书才华无地施展,烛之武心中的愤慨与不甘又有谁人能知?但是,岁月又给予了他一份内敛与平静,面对郑伯的请求,他略带嘲讽地回答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这句立场明确的拒绝背后,又饱含了烛之武多少的辛酸与失望。但是轻轻的一句“然郑之……”,又使他铁石铸起的心墙瞬间崩塌。是啊,身为郑国的子民,即使天下人对我不仁,我也不能对天下人不义啊!“既然老朽还有点用武之地,试一试又何妨?”许之。
与秦伯的谈判中,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条一条地指出之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他深谙诸侯之间明争暗斗地种种矛盾,于是他离间秦晋关系,又以利相诱,最终秦军退兵并帮助郑国戍守疆土。在这场不流血的政治战争中,烛之武仿佛是那蜀中诸葛亮,决胜于千里之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这样,才使烛之武放下个人恩怨,大义凛然地去捍卫自己的国土,义无反顾地为了郑国子民而战。
假如时光倒退三十年,郑伯知人善用,重用烛之武,使烛之武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在烛之武的带领下,郑国兵强马壮,国家兴旺昌盛,又岂会惧怕秦国、晋国?
历史永远不会被改写,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佚之狐的大臣让烛之武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大展宏图,让他的生命在画上句号之前得以大放异彩,一举成名,尽管这个伯乐打了个盹,当他醒来的时候,千里马已经老矣,但是我们宁愿像飞蛾扑火般追求一瞬间的光和热,也不愿一辈子生活在碌碌无为的死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