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语文必修教案

苦斋记教学反思

栏目:语文必修教案

这是苦斋记教学反思,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苦斋记教学反思

苦斋记教学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3、体会“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

重点难点:品“苦乐观” 悟“劝勉意”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诵读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

(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

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一生板书《苦斋记》 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未能解出“记” 一生板书 “有” 通“又”

“ 茆 ”通 “ 茅” “ 楛”通 “苦” “荼”通“茶” “燕”通“宴”

“籍”通“藉”教师补充:“记”一种文体。我们以前就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如《桃花源记》等

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

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真相。

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本。

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 生答:苦 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那些苦的东西?(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文章第二段。 师:找关键字。

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 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草之苦、菜之苦、果之苦、蜜之苦 (师补充:人说生活比蜜甜,这里的蜜都是苦的,其他的可想而知) 茶之苦、鱼之苦 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 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

苦斋记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3、体会“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

  重点难点:

  品“苦乐观” 悟“劝勉意”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诵读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一生板书《苦斋记》 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未能解出“记”

  一生板书 “有” 通“又” “ 茆 ”通 “ 茅” “ 楛”通 “苦”

  “荼”通“茶” “燕”通“宴” “籍”通“藉”

  二、分析标题,补充知识:

  教师补充:“记”一种文体。我们以前就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如《桃花源记》等

  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

  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真相。

  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本。

  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

  生答:苦

  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那些苦的东西?(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文章第二段。

  师:找关键字。

  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

  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果之苦

  蜜之苦 (师补充:人说生活比蜜甜,这里的蜜都是苦的,其他的可想而知)

  茶之苦

  鱼之苦

  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

  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

  师:那就告诉我们,书斋的环境之苦,那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答:刮北风

  师说:这是气候之苦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你愿意去吗?

  生答:不愿意。

  师(笑):你们都很聪明,这样苦的.地方,你们不愿意去,可是有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本文有人愿意常住。他是——

  生答:章先生

  师:找出章先生愿意在此居住的句子。

  生答:先生乐游之

  师:先生再此感到了怎样的乐?(锁定目标,用原文回答)

  生:携童儿数人,启陨箨tuò以蓺yì粟菽,茹rú啖其草木之荑tí实。间jiàn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之。

  齐读此处,请同学翻译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PPT显示翻译:扫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粮食和豆类,还吃一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暇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

  师问:此处写出了人怎样的乐趣?请同学总结归纳出来。

  一生:种植的乐趣。

  师:很好,种植之乐,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也不过如此。

  一生:吃东西的乐趣。

  师:这里主要吃什么?薯片么?

  生笑:不是,吃果实。

  师:很好,总结为吃实之乐。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也许和他相同吧

  一生:还有,游山玩水。

  师:很好,为了照应前面的板书,可以总结为山水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生:还有,唱歌。

  师:唱歌?流行歌?

  生:樵歌

  师:不是他自娱自乐,是与樵夫应答唱和,总结为应答之乐。

  PPT显示:

  种植之乐

  饮食之乐

  登山之乐

  游水之乐

  应答之乐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先生是怎样做到“苦中作乐”的呢?答案在何处?

  生答:第四段

  齐读第四段,小组合作探究翻译,并找出中心句,并说出,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的。

  生读:中心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PPT显示:第四段的重点内容。翻译重点句子。(略)

  师:本段就像一篇小的议论文,看作者用了那些方法来证明观点?

  一生:例证法

  师:谁得例子

  生:膏梁之子

  一生: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师问:注意“苦”“劳”“饿”怎么解释?

  生:使动用法

  一生补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引用。

  一生:对比论证。井甘以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勾践以尝胆兴。

  师:同学们分析到位,这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结构清晰。

  学完课文我们明白了章溢先生的书斋为何叫“苦斋”,更要学习文中“以苦作乐”的精神。本文的主旨就在第四段,从文中你觉得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生:学习苦,不畏苦

  师:我小学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把这幅对联送给你们。

  生:把苦学当乐事

  师:是呀,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要想出人头地,你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

  那有哪些吃苦从而成功的人物?

  生:爱迪生、姚明……

  师: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世间的事往往是一分为二的。贫困虽是人人不愿意要的,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是人不愿接受的,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失败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面对的,但有时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以苦为乐,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PPT显示: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冬雪冰封大地,

  春雷定会滚滚而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希望绿洲依然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太阳还会重新回来!同学们再见!

苦斋记教学反思第3篇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率不能甘而善苦率:全,都。

b.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中间。

c.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室:筑舍定居。

d.间则蹑屐登崖间:闲暇。

16.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剑溪之水出焉积水成山,风雨兴焉

b.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燕坐于华堂之上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彼之苦,吾之乐句读之不知

1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交代苦斋方位,第二段写苦斋环境,之后写苦斋生活概况和苦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亲近的“苦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有朴素的辩*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18.用“/”给文中第二段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1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参考*:

15.b。(b中:符合。)

16.a。(a焉:兼词,“于此”。b而:表修饰;表递进。c于:介词,在;介词,到。d之: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7.c。(后一句有误,“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原文并未有此含意)

18.*: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19.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有樵夫的歌声从树林里传出来,就拍打石头来唱和,没有谁懂得他的乐趣。(采分点:“拊”“和”,句子通顺1分。)

②我听说井水因甘冽而干涸,李子因苦*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采分点:“以”“犹是”,句子通顺1分。)

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的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葶苈、苦参、钩夭这类野草,地黄、游冬、苦葴、苦芑这类野菜,血槠、橡子、皂斗这类果实,苦竹的笋子,无不成丛分布罗列生长在这里。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味道也是苦的,山中方言叫它黄杜,初吃极为苦*难咽,久后就越发觉得它甘甜,能治积热,消除烦燥干渴的病症。那些槚树茶也比一般的茶苦。山中的流水都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那源头向上翻涌汩汩有声,湍急曲折,流进大山谷。水中有很多长着花纹的小鱼,形状像吹沙鱼,味道苦而且有一点辣味,吃了它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稍微远了些,只有章溢先生乐于游玩,而跟从的人大多认为那样早出晚归很艰难,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室定居。章溢先生带着几个童仆,清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谷子和豆类,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就击打着石头跟着唱。世人不理解他的乐趣。

章溢先生说:“快乐与痛苦,是相互依存的。人们只知道快乐是快乐,却不知道痛苦能变成快乐,人们只知道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却不知道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那么快乐与痛苦相离能多远呢!现在的富贵子弟,安坐在华美的屋子里,嘴里不尝试苦菜的滋味,身体不经历农耕的*劳,睡觉必定是双层垫被,吃饭必定是珍奇美味,出入必定是仆役跟随,这是世人所谓的快乐,一旦运气穷尽福泽停止,困顿产生于意外,却不知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不可以填塞粗劣的饭食,铺柔软垫褥盖温暖被子的身躯,不可以使用蓬蒿藋草,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所以孟子曰:‘上天将要把大任落在某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赵子说:‘良*使口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不顺耳却有利于做事。’他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他的快乐,是我的痛苦。我听说井因为水甜而干涸,李子因为味苦而幸存,夫差因为沉湎于酒而灭亡,勾践却因为尝胆而兴国,不也像是这样吗?”

刘基听了这番话而醒悟,把他的屋子命名叫苦斋,并写了《苦斋记》。

赏析:

本文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跸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zhāi)。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另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引自《古代散文选》下册)。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相关文章

《咏怀古迹教案教案》

《李凭箜篌引情感主旨》

《愚人食盐百喻经》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