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下落的物体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科学教案这是大班科学下落的物体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