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魔法纸牌说课稿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科学教案这是大班科学活动魔法纸牌说课稿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意图:
纸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一种娱乐用具,孩子们经常接触到,也玩过。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大班的孩子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常常会问许多的为什么,为什么积木会站起来?纸牌为什么站不起来?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魔法纸牌》这个活动,通过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们的认知经验,让幼儿了解到扑克牌不仅仅用来娱乐,还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同时挖掘扑克的所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儿的思维,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游戏的快乐,以获得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知识经验基础及认知特点,结合《纲要》中关于"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主动参与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充分挖掘多种教育资源,把活动中的科学及艺术领域有机结合我确立了目标
1.大胆探索纸牌站立和建构的各种方法。
2.了解可以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增强其平衡性。
3.积极思考,敢于尝试,愿意交流,互相学习。
三、说准备
为实现以上三个目标,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充足的扑克牌,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同时还准备了小纸牌的故事和课件,整个活动以小纸牌旅行为线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挑战,引导幼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探索。随着纸牌旅程的进行,小朋友帮助纸牌解决困难。活动情景化、游戏化,在情景中引题,在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游戏的快乐。
并且,我在课前与孩子进行联谊,让他们欣赏我的魔术,并且会对纸张进行变形,继而能把经验迁移到纸牌上。整个活动体现了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四、说过程。
整个活动我分三个环节。
一.以纸牌魔法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一环节出示扑克,激发兴趣,以纸牌魔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讨论回答,再现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勾起幼儿好奇心,引领幼儿进入第二环节欣赏扑克,了解特征。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请孩子们自由地欣赏牌,再现幼儿的已有经验。
二.以纸牌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大胆探索。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所在,主要以幼儿自主探究,教师积极地引导来开展活动。
因此我设计了3次探索活动。
(一)第一次探索让纸牌站立的办法。随着小纸牌产生了想要站起来的愿望,激发幼儿的正能量,让幼儿发散思维,帮助小纸牌实现愿望站起来。
(二)第二次自由探索让纸牌站得更高的办法。小纸牌又一次遇到了困难,他想站得更高。这一环节把难度增加到用多张牌进行垒高。在这一环节中,小朋友进行知识迁移和提升,借助更多的纸牌,让纸牌站得更高。
(三)第三次合作探索让纸牌叠成纸牌楼的办法。第三环节难度又增加了,并且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索,体验科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
三、欣赏纸牌楼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鼓励幼儿再创造。
在这一环节中把玩牌与跟吉尼斯纪录结合在一起,了解到关于搭建纸牌楼的独特性以及无穷的创造性,将活动再次推向高潮,通过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们的认知经验,让幼儿了解到扑克牌不仅仅用来娱乐,还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同时挖掘扑克的所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幼儿再创造,使活动得以继续延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题材来自于早期教育美术版中提到的一个操作创意“魔法纸牌”,它用插接的方法把扑克牌拼接成许多有趣的造型,我觉得比较有趣。于是我便添加上了活动目标,赋予活动流程,把该操作活动设计成一个艺术创意活动。之后在与邓老师的交流中,她告诉我他们班的孩子有很多都很会玩扑克牌,建议我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玩法,后来我发现孩子们还会用一种折叠的方法拼搭扑克牌,于是我把早期教育上提到的插接法和小朋友的折叠法都吸收到该活动中,力求通过更多方法的启发让班内的孩子们玩出更多的创意。于是我把活动第一目标定位能有创意地用拼、搭、插的方法设计出各种造型。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作品的完成离不开耐心细致,一步一步的努力,这个活动不仅要锻炼孩子的创意更需要提升这种创意背后的精神即耐心、合作、细致、踏实……于是我把在操作时体现耐心、合作、细致精神作为第二目标。接下来是我对本次执教之后的一点反思:
1、活动内容过于满、多,把本次活动定位两课时较为合适。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后面两个环节,第一、二部分如果作为课前准备,或者干脆作为第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后面两个环节能更有效的去达到活动制定的目标。
2、在细节处理上还必须花功夫。比如我在示范的时候,我发现让孩子看着我做完一个作品比较费时,毕竟一个活动更多的实践留给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听课老师建议我在教育准备的时候做完一个成品,这样可以示范完基本步骤后,直接出示成品,既清楚又明了。
3、用不同的方式拼搭出不同的扑克牌造型,玩的就是一种创意的精神,每次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自我学习、向孩子学习。我们说创意学不来,但是创意的精神是可以学习的,创意的能力是可以练习的,比如扑克牌这个东西,我相信还可以执教一堂数学活动,比如10以内加减、组成等,还可以设计成一个艺术活动,比如欣赏各式各样的扑克牌造型,设计扑克牌造型等,甚至是音乐活动用扑克牌打节奏……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创意之花无处不在。
纸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一种娱乐用具,孩子们经常接触到,也玩过。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大班的孩子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常常会问许多的为什么,为什么积木会站起来?纸牌为什么站不起来?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魔法纸牌》这个活动,通过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们的认知经验,让幼儿了解到扑克牌不仅仅用来娱乐,还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同时挖掘扑克的所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儿的思维,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游戏的快乐,以获得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知识经验基础及认知特点,结合《纲要》中关于"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主动参与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充分挖掘多种教育资源,把活动中的科学及艺术领域有机结合我确立了目标
1.大胆探索纸牌站立和建构的各种方法。
2.了解可以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增强其平衡性。
3.积极思考,敢于尝试,愿意交流,互相学习。
三、说准备
为实现以上三个目标,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充足的扑克牌,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同时还准备了小纸牌的故事和课件,整个活动以小纸牌旅行为线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挑战,引导幼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探索。随着纸牌旅程的进行,小朋友帮助纸牌解决困难。活动情景化、游戏化,在情景中引题,在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游戏的快乐。
并且,我在课前与孩子进行联谊,让他们欣赏我的魔术,并且会对纸张进行变形,继而能把经验迁移到纸牌上。整个活动体现了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四、说过程。
整个活动我分三个环节。
一.以纸牌魔法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一环节出示扑克,激发兴趣,以纸牌魔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讨论回答,再现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勾起幼儿好奇心,引领幼儿进入第二环节欣赏扑克,了解特征。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请孩子们自由地欣赏牌,再现幼儿的已有经验。
二.以纸牌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大胆探索。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所在,主要以幼儿自主探究,教师积极地引导来开展活动。
因此我设计了3次探索活动。
(一)第一次探索让纸牌站立的办法。随着小纸牌产生了想要站起来的愿望,激发幼儿的正能量,让幼儿发散思维,帮助小纸牌实现愿望站起来。
(二)第二次自由探索让纸牌站得更高的办法。小纸牌又一次遇到了困难,他想站得更高。这一环节把难度增加到用多张牌进行垒高。在这一环节中,小朋友进行知识迁移和提升,借助更多的纸牌,让纸牌站得更高。
(三)第三次合作探索让纸牌叠成纸牌楼的办法。第三环节难度又增加了,并且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索,体验科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
三、欣赏纸牌楼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鼓励幼儿再创造。
在这一环节中把玩牌与跟吉尼斯纪录结合在一起,了解到关于搭建纸牌楼的独特性以及无穷的创造性,将活动再次推向高潮,通过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们的认知经验,让幼儿了解到扑克牌不仅仅用来娱乐,还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同时挖掘扑克的所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幼儿再创造,使活动得以继续延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题材来自于早期教育美术版中提到的一个操作创意“魔法纸牌”,它用插接的方法把扑克牌拼接成许多有趣的造型,我觉得比较有趣。于是我便添加上了活动目标,赋予活动流程,把该操作活动设计成一个艺术创意活动。之后在与邓老师的交流中,她告诉我他们班的孩子有很多都很会玩扑克牌,建议我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玩法,后来我发现孩子们还会用一种折叠的方法拼搭扑克牌,于是我把早期教育上提到的插接法和小朋友的折叠法都吸收到该活动中,力求通过更多方法的启发让班内的孩子们玩出更多的创意。于是我把活动第一目标定位能有创意地用拼、搭、插的方法设计出各种造型。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作品的完成离不开耐心细致,一步一步的努力,这个活动不仅要锻炼孩子的创意更需要提升这种创意背后的精神即耐心、合作、细致、踏实……于是我把在操作时体现耐心、合作、细致精神作为第二目标。接下来是我对本次执教之后的一点反思:
1、活动内容过于满、多,把本次活动定位两课时较为合适。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后面两个环节,第一、二部分如果作为课前准备,或者干脆作为第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后面两个环节能更有效的去达到活动制定的目标。
2、在细节处理上还必须花功夫。比如我在示范的时候,我发现让孩子看着我做完一个作品比较费时,毕竟一个活动更多的实践留给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听课老师建议我在教育准备的时候做完一个成品,这样可以示范完基本步骤后,直接出示成品,既清楚又明了。
3、用不同的方式拼搭出不同的扑克牌造型,玩的就是一种创意的精神,每次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自我学习、向孩子学习。我们说创意学不来,但是创意的精神是可以学习的,创意的能力是可以练习的,比如扑克牌这个东西,我相信还可以执教一堂数学活动,比如10以内加减、组成等,还可以设计成一个艺术活动,比如欣赏各式各样的扑克牌造型,设计扑克牌造型等,甚至是音乐活动用扑克牌打节奏……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创意之花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