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小水滴找邻居教案反思
栏目:中班数学教案这是中班数学小水滴找邻居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水滴找邻居"活动课的重点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为了方便幼儿理解,活动运用了"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2、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2、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3、游戏:看谁说得快。
4、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5、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找邻居》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发现比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中,以小动物找到邻居后,再请幼儿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
通过这次的数学活动,虽然目标基本达成,但我感觉还应更注意数学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第二课时时,还应特别强调突出“相邻居”这个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2、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2、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3、游戏:看谁说得快。
4、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5、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找邻居》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发现比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中,以小动物找到邻居后,再请幼儿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
通过这次的数学活动,虽然目标基本达成,但我感觉还应更注意数学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第二课时时,还应特别强调突出“相邻居”这个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