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相邻数接龙教案反思
栏目:中班数学教案这是中班数学相邻数接龙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背景:
新《纲要》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活动,因为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但是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这节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教材分析:
一、活动目标方面:
《相邻数》是中班综合主题活动三“我们身边的科学”活动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是让幼儿能感知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认识数字9。目标制定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这条目标也是这节活动的重点;但目标定的过于注重知识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这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我觉得加上这一情感目标会更好!
二、活动准备方面:
活动的成功与否,准备很关键,数学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而教材上的准备过于平乏,对幼儿缺少一定的吸引力,会让孩子在开始时,就缺少了探究的欲望,那整个活动会较为平淡,我在准备做课前准备时,加入了一副挂图和神奇的百宝箱,让活动一开始就具有情境性,活动中期又能缓解孩子的知识压力。另外我还进行了前期经验的准备,“你坐在哪一组?你有好邻居吗?”让孩子们在活动前对“邻居”有一定的概念。
三、活动过程方面:
数学活动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观察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让游戏环节能环环相扣,使孩子们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而教材上的过程较为简单,幼儿操作环节多,游戏环节少,我应该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只有在游戏的基础上理解相邻两数多1和少1的的关系后,操作才会显得有必要、有价值。
中班数学详案及教学反思《相邻数》
教案再设计:
设计思路:
从孩子兴趣出发,动物是孩子们熟悉又愿意接近的事物,我以“给小动物找邻居”为载体,让孩子理解“邻居”的含义并进而感知“相邻数”的含义,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是比它大1和小1的数。活动通过情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进而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两数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1~10的磁力扣,挂图一幅,1~10的扑克牌,百宝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搬家
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挂图)“谁住在1号房子?谁住在2号房子?……10号房子住着谁?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搬家的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住在几号房,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的邻居是小猴子,1号的小羊和3号房间的熊猫。
2、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多数小动物有两个邻居。
[设计意图:帮助小动物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出小动物都有两个邻居。]
三、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5号房间的狐狸的邻居是4号房间的小猪、6号房间的老虎,小动物有了邻居,那房间的门牌号数字也有自己的邻居,5的邻居是离他最近的两个数,引出相邻数。以2为重点,让孩子说一说找一找,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让幼儿理解2的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1和比它大1的3,3的相邻数让幼儿动手操作摆扑克牌分组找,4、5、6和7、8、9和相邻数,让幼儿到前面展示。
[设计意图: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和比它大1的数。]
四、游戏
1、找朋友。
请小朋友带上有数字的动物头饰,给数字宝宝找朋友。我是4,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3和5迅速站在4的两边,数字都找自己的朋友,按一定顺序站出来,反复几次,看谁的反应快。
2、百宝箱。
出示百宝箱,装有2~9的数字,让幼儿拿出一张看它们相邻的数在哪里,手里有扑克牌的出来站排,站到数的两边,看哪组动作快又对,反复进行。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相邻数的认识。]
五、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相邻数,还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邻居,小动作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也希望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同时我们要爱护、保护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新《纲要》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活动,因为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但是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这节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教材分析:
一、活动目标方面:
《相邻数》是中班综合主题活动三“我们身边的科学”活动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是让幼儿能感知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认识数字9。目标制定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这条目标也是这节活动的重点;但目标定的过于注重知识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这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我觉得加上这一情感目标会更好!
二、活动准备方面:
活动的成功与否,准备很关键,数学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而教材上的准备过于平乏,对幼儿缺少一定的吸引力,会让孩子在开始时,就缺少了探究的欲望,那整个活动会较为平淡,我在准备做课前准备时,加入了一副挂图和神奇的百宝箱,让活动一开始就具有情境性,活动中期又能缓解孩子的知识压力。另外我还进行了前期经验的准备,“你坐在哪一组?你有好邻居吗?”让孩子们在活动前对“邻居”有一定的概念。
三、活动过程方面:
数学活动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观察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让游戏环节能环环相扣,使孩子们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而教材上的过程较为简单,幼儿操作环节多,游戏环节少,我应该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只有在游戏的基础上理解相邻两数多1和少1的的关系后,操作才会显得有必要、有价值。
中班数学详案及教学反思《相邻数》
教案再设计:
设计思路:
从孩子兴趣出发,动物是孩子们熟悉又愿意接近的事物,我以“给小动物找邻居”为载体,让孩子理解“邻居”的含义并进而感知“相邻数”的含义,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是比它大1和小1的数。活动通过情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进而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两数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1~10的磁力扣,挂图一幅,1~10的扑克牌,百宝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搬家
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挂图)“谁住在1号房子?谁住在2号房子?……10号房子住着谁?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搬家的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住在几号房,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的邻居是小猴子,1号的小羊和3号房间的熊猫。
2、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多数小动物有两个邻居。
[设计意图:帮助小动物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出小动物都有两个邻居。]
三、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5号房间的狐狸的邻居是4号房间的小猪、6号房间的老虎,小动物有了邻居,那房间的门牌号数字也有自己的邻居,5的邻居是离他最近的两个数,引出相邻数。以2为重点,让孩子说一说找一找,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让幼儿理解2的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1和比它大1的3,3的相邻数让幼儿动手操作摆扑克牌分组找,4、5、6和7、8、9和相邻数,让幼儿到前面展示。
[设计意图: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和比它大1的数。]
四、游戏
1、找朋友。
请小朋友带上有数字的动物头饰,给数字宝宝找朋友。我是4,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3和5迅速站在4的两边,数字都找自己的朋友,按一定顺序站出来,反复几次,看谁的反应快。
2、百宝箱。
出示百宝箱,装有2~9的数字,让幼儿拿出一张看它们相邻的数在哪里,手里有扑克牌的出来站排,站到数的两边,看哪组动作快又对,反复进行。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相邻数的认识。]
五、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相邻数,还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邻居,小动作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也希望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同时我们要爱护、保护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