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好饿的毛毛虫教案反思
栏目:中班语言教案这是中班语言好饿的毛毛虫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 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 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 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2) 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一")--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教学反思:
《好饿的毛毛虫》(美)艾瑞克·卡尔 著。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活动让幼儿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内容。在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活动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情绪也控制在相对积极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 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 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 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2) 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一")--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教学反思:
《好饿的毛毛虫》(美)艾瑞克·卡尔 著。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活动让幼儿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内容。在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活动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情绪也控制在相对积极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