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礼物教案反思

栏目:小班科学教案

这是小班科学礼物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科学礼物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这是一次幼儿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分类的数学活动。小班幼儿的分类特点是能按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或量的差异(大小、长短)进行分类;会从一堆物体中把具有某一特征的归并在一起。我班幼儿已初步学会从明显的特征进行分类,而对隐性特征比较忽略。根据本班孩子分类水平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地组合分类对象,形成多种分类结果,有意引导观察隐性特征,有助于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次活动采用探索型的学习模式。以“礼物”为主线,学习分类,分享参加数学活动的愉悦。活动开始,我提供了各种玩具和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激发他们动手分类的愿望。然后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积累感性经验,为理解和掌握本次活动内容作必要的心理准备。分类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结合其特点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提出不同要求。能力弱的孩子能按明显的特征(颜色、大小)分;能力强的可以按隐性特征(有没有籽、口袋等)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提高小班孩子观察和操作的兴趣。同时,老师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不同能力的幼儿,鼓励孩子大胆操作,共同交流,发现礼物的多种分法,促进了求异思维能   力的发展。最后的制作礼物成为幼儿迁移经验,提升了认识。材料丰富又有层次性,让孩子自由组合,大胆探索。初步尝试二维分类和二级分类的探索,激发孩子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目标:
 在数学游戏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兴趣及求异思维。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准备:  1. 礼物口袋(各类大小、颜色、形状各异的玩具)、操作板15套
2.分组操作材料
过程:
一. “找礼物”(引起兴趣)
1. 师生寻找礼物,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提问:有些什么礼物?这些礼物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礼物大小、颜色、种类等不同。
2. 师生共同按玩具的一种特征分类。
二. “分礼物”(自由分类)
1. 鼓励孩子在教室里寻找其它礼物,坐在地毯上整理。
指导语:找找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然后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分在两边。它们都有许多种分的方法。
2. 幼儿分礼物,教师巡回指导:
(1) 鼓励孩子寻找不同处,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类,愿意与同伴交流。
(2) 分层指导:引导能力弱的幼儿根据明显的特征分出1"2种方法。(如大小,颜色)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按比较隐性的特征分。(长短、有没有口袋、有没有籽、形状、数字等特征)
3. 展示礼物(交流讨论)
(1) 按种类归到展示板上的标记。
(2) 讲评:找出礼物的不同分法,及时表扬观察仔细,能和别人有不同分法的幼儿。
(3) 小结:这些礼物可以按大小、颜色、形状来分,还可以按有没有口袋、数量、长短、用途来分。
三. “做礼物”(迁移应用)
1. (做礼物送给哥哥姐姐)介绍礼物材料,幼儿自由选择
2. 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制作,迁移已有经验。(如钮扣可以按颜色穿,还可以按钮扣洞的数量穿,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同时用二个维度进行操作)
3. 重点指导贴画,能力弱的幼儿能按物体的种类进行一级分类;能力强的幼儿按动物的外形、功用尝试两级分类。
4. 讲评:
(1) 请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礼物,激发幼儿学习分类兴趣。
(2) 讨论贴画中二级分类法,让幼儿初步了解二级分类的方法。
活动评析:
小班幼儿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活动能力的增强,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形概念,他们开始关注事物的属性,生活中数形关系的存在。此活动依据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从日常生活入手,用“礼物”作为主线,让幼儿在分礼物,送礼物的游戏中学习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感受到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师设计、安排活动时,首先从材料提供入手,用各种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礼物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激发幼儿主动观察,动手操作的愿望。其次,尊重幼儿认识依赖于行动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分礼物中分辨物体大小、颜色、形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互相观察、互相纠错、共同提高。最后,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按事物的二个维度分类,初步接触二级分类,感受到分类活动的变化无穷与乐趣。
整个活动,教师追求的不是幼儿分类的最终结果,而是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学习分类的过程,因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将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活动:小蚂蚁力气大》

《小班科学教案:电闪雷鸣》

《小班科学教案:小脚丫》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