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幼儿园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20篇

栏目:幼儿园教案

这是大班社会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社会教案20篇

第1篇、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第2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中秋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第3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小书包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幼儿将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要求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提高幼儿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为入学打好基础。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从小爸妈惯着,爷爷奶奶宠着,养成了一种依赖的性格,不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为了使幼儿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3、清楚讲述自己的做法。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小筐内放(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绘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手绢)。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孩子们,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唱起来吧!(唱)孩子们,你们唱的可真好听!唱的什么歌?《快上一年级》对,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好,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小书包。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
  1、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
  孩子们,现在把你的小书包轻轻地拿下来,仔细看一看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幼:我的小书包是红色的,上面有芭比娃娃;我的小书包是蓝色的,有奥特曼,还有背带里面有3层;我的这儿还有两个带网的侧兜。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背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小书包有这么多层和兜,用起来一定会很方便。
  2、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用途
  师:(拿一书包)这个小书包有几层?一样大吗?你认为每一层放什么比较合适?
  咱们的学习用品也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大层放大一点的学习用品,小层里放小一点的学习用品。这样呢,容易放,也不会损坏学习用品。小书包还有两个小兜呢,可以把常用的小东西放在里面,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小书包用起来很方便。

  (三)幼儿整理小书包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画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小手绢),你认为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层、哪里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幼儿试放)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放的?
  幼甲:我把书本和铅笔盒放在最大的层里了,把小手绢放在小层里了。
  幼乙:我把东西都放在最大的一层里了。
  幼丙:我把书本放在大层里,铅笔盒放在最外侧的一层里,小手绢放在侧兜里。
  3、引导幼儿分析探讨整理小书包的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的放法不太一样,但是怎样放才最合适呢?
  下面咱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的,仔细看,看看哪一种放法最合适?
  (录像)第一个小朋友是把学习用品分类,按次序整理好,放在不同的层里。第二个小朋友虽然分类整理了,但是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层里了。第三个小朋友没有整理就放进去了。
  让幼儿充分的交流、讨论。一致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放法比较好。因为分类分层放拿取东西方便也很快。
  4、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
  好,那咱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幼儿整理--这次比刚才那次整理得更快更好,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
  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咱们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小书包了。如果我们每次整理小书包都像现在这样分类分层来放,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那拿取会更方便,再拿就知道上哪去拿了。

  (四)爱护小书包
  师: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和我们在一起,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书包呢?
  幼:不能摔要轻拿轻放;不能在书包上乱涂乱画;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要把书包放好;书包脏了洗一洗……
  师:老师希望你们上小学后继续保持整理小书包、爱护小书包的好习惯。能不能做到,孩子们?

  (五)结束
  好了,孩子们,现在背起你的小书包像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一样,让老师看看你们神气不神气?听《上学歌》,在唱唱、跳跳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随着《纲要》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活动中我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孩子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开始以听音乐"快上一年级"导入,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欲望。接下来让孩子观察书包的外形,并进一步了解书包各部分的用途,为下一步整理书包做好铺垫。在整理书包时所选的学习用品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物品。在活动的过程中,以动制静,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当即生成一些问题,如"学习用品怎样放?""放在书包的哪里才合适?"等等,我觉得很有价值,就利用当时抓拍的录像进行点拨,让孩子发现问题------哪种整理书包的方法最合适?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将学习用品整理好,然后分类分层将学习用品放在书包较为固定的地方。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孩子进行交流、讨论,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并在实践操作中解决了问题。
  书包的整理是孩子最有益的经验,通过实践练习整理小书包,幼儿都能熟练地把小书包里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了。在活动最后,我又利用歌曲"上学歌",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感受背上小书包的神气,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整个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着、研究者和发现者。通过让幼儿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练习、体验,他们得到了一些比较清晰的概念,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渗透了责任感,为入学打好了基础。

第4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合作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必备的要求。“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发展也是很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幼儿时期就重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也需要幼儿的主体配合。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探索合作的方法,并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体验合作的快乐,增强团队精神。
  2、尝试分析故事,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合作的意义。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合作的意义,萌发合作意识。
  活动难点: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掌握合作的技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故事动画)、“好玩的大鞋子”六双、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进入活动室,师幼交流。
  “小朋友们好,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先给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客人老师好!”
  2、引入动画片,课前猜想:
  导语:“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孔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一只猴子,一只鹿,小朋友说一说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那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展开:
  1、带问题欣赏动画片《猴子和鹿》,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
  (1)欣赏故事一、二段,提问:它们要比赛干什么?小朋友们猜一猜谁会获胜?为什么?
  (2)欣赏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朋友们,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原来爬树摘果子是猴子的强项,所以猴子轻而易举的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3)欣赏故事第四——六段,提问:这一次它们比的什么?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比赛跑步梅花鹿获胜了,因为跑步是梅花鹿的强项,所以这次它获胜了。“
  (4)欣赏故事第七、八段,提问:这一次它们又要比赛什么?猜一猜这回谁会获得胜利?
  (5)欣赏故事第九、十段,提问“猴子过不了河,梅花鹿够不到桃子,它们俩都在干着急,小朋友帮它们想个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俩可以合作起来完成比赛,那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6)欣赏故事到最后 提问: 猴子和小鹿合作成功了吗?它们是怎样合作的?
  教师小结,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合作起来力量就更大。
  2、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观察进一步加深对合作的理解
  (1)出示赛艇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大家在电视里见过赛艇比赛吗?赛艇运动员是怎样做得,我们一起学一学?
  教师小结:其实每个赛艇运动员的力量都很大,可是赛艇比赛不光需要力气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他们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2)出示拔河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拔河需要合作吗?怎么合作?
  (3)出示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图片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玩跷跷板需要合作吗?为什么?
  (4)出示推小车游戏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 和谁在合作?
  (5)出示桌子,
  提问:孩子们看这是什么? 如果把这张桌子搬到对面去,需要合作吗?
  (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刚才一个小朋友没有搬动大桌子,几个小朋友合作就把大桌子搬起来了,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
  3、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开合作。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体验,进一步感受合作
  游戏“好玩的大鞋子”
  (1)让幼儿自由结合三人一组,每组一双大鞋子,自由探索练习。
  (2)讨论:请成功和没成功的幼儿都讲一讲自己的感想。
  (3)教师讲解方法,进一步强调合作,幼儿再自由练习。

  (三)结束
  小结:孩子们一定要记住,将来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好,为我们今天的合作欢呼“合作力量大”
  “好孩子给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亮点1:整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先明理、后导行的原则。明理:让幼儿先明白道理,首先我们根据故事、图片、这些直观的环节,初步感受合作的含义,了解合作的意义。 然后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合作,真正了解合作力量大。
  亮点2:目标和重难点的定突出了具体性的教育和养成。活动过程中完成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亮点3: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快乐的大鞋子”,比较新颖,是从成人拓展训练项目“有轨电车”中得到的灵感,其实有很多的经典游戏都可以充分体现合作,如:蜈蚣竞走、二人三足、卷白菜等,之所以选择“好玩的大鞋子”是因为这个游戏更能充分的将合作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合作,游戏将无法进行,这样的游戏更能让幼儿体会合作的意义。
  不足1: 在尝试分析故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上面还有所欠缺。
  不足2:教师缺少授课经验,和孩子的互动、交流不太娴熟。
  不足3:在幼儿体验这一环节上,“抬桌子”多少有点牵强,没有找到更适合幼儿体验合作的例子。
  不足4:在难点突破还有所欠缺。

第5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参观小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和学习常规。
  2.观察小学生下课,活动的情况,会主动访问小学生,自己提问,了解小学生活动的有关情况。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与附近小学联系好参观事宜。重点看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课。
  2.事先请幼儿在"小学生采访表"上画自己想知道的关于上小学的问题。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参观小学的愿望。
  (1)谈话:还有一学期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将要到哪里学习呢?
  (2)启发幼儿交流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小学的内容。
  提问:你想了解小学什么情况?要了解情况,你用什么办法?在参观时,要看些什么?不知道的内容可以访问谁?
  访问时要注意什么?
  2.组织幼儿参观前的谈话内容,在参观过程中向幼儿提供帮助。
  (1)找找校牌,知道校名。
  (2)访问操场上的老师,了解个场所的用途。
  (3)组织观看小学生上课。
  (4)鼓励幼儿访问下课的小学生,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并把得到的答案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采访表上。
  3.组织幼儿回园交流。
  提问:你参观了什么学校?知道了哪些内容?你发现幼儿园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参观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谁帮助了呢?解决了什么问题?

  活动反思:
  为了让大班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 熟悉小学的环境,及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5月28日上午,我们组织大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参观小学的活动。在参观前我们年级组进行了研讨,确定了参观的时间、路线、内容等,让幼儿从了解小学生的升旗仪式、做操、上课、小学的校舍布局等。
  星期一正好是小学的升旗仪式,我们大班组的四个班级在老师和保育员阿姨的带领下来到了小学。先是在操场参观了升旗仪式,接着带领小朋友参观了教学楼、食堂等,绕着小学走了一圈,紧接着小学生做操的活动开始了,我们鼓励大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做小学生的操,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最后,各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小学一年级的班级参观了教室,让他们看到了穿着小学校服,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有教室里的课桌椅、课本、作业本等等。边参观,我一边给他们进行简单的讲解,好让幼儿能对小学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有的班级还进入了一年级教室听了五分钟的课,听小学老师领读课文,看小学生认真写作业等等。

第6篇、大班社会我是中国娃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就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降生在一定的地方,这个他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就是他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都是中国娃。使幼儿感到祖国的壮美,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国娃而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目标:
  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
  2.PPT:中国人的图片、外国人的图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几种国家的字体;
  3.音频:一段汉语和一段英语。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
  “世界上有几种肤质的人呢?”
  “世界上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
  “那你们知道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二、图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
  “这是什么地图呢?地图上有哪些国家呢?中国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呢?”
  2.“观察下中国地图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呢?(看看它像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有谁知道中国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谁知道中国有多少民族呢?”

  三、运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我们说的是汉语普通话。”
  2.出示中国汉字和英语。
  “哪是我们国家的文字?你们认识上面的字码?观察一下上面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四、欣赏儿歌《我是中国娃》
  1.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2.师幼朗诵儿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放“国歌”,增强幼儿的爱国心。
  “国歌想起时,我们要起立,行注目礼,保持安静。”
  附:《我是中国娃》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活动反思
  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7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惜粮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4.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议一议”栏目 下载
  1.(投影出示两位小朋友在庄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这两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给他俩提提意见。(我们要爱护庄稼,不践踏)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板书设计
  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
  缺少粮食出问题,
  积少成多了不起。
 

第8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十二生肖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十二生肖及排列顺序及一年一种属相,12 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2、初步了解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
  3、感知十二生肖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5、培养幼儿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钟面与生肖钟。
  2、PPT及“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视频。
  3、配套《幼儿画册》第二册
  4、幼儿调查过自己家人的生肖及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进一步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经验,感知其顺序。
  1、出示时钟,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大钟,钟面上有数字和指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那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小时呢?我们都知道,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那看看老师还带来了面特别的钟,钟面上都是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呢?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引出十二生肖)
  (评析:以孩子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2、活动小结。
  原来钟面上的十二种动物就是人的十二种属相,称十二生肖。(PPT画面)一年一种生肖,我们已经谈论过“十二生肖”的话题,而且知道十二生肖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刚才按顺序你们都能说出来,牛排第几?虎排第几?羊呢?猪呢?
  那我再考考你们:(PPT操作)鼠的后面是谁?羊的前面是谁?马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和谁?
  (评析:由于幼儿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下一环节中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幼儿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幼儿进行生肖排序。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给它们正确地排序呢?请你们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每种生肖排在第几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给它写上序号。
  幼儿操作。
  4、PPT验证操作结果,幼儿自查操作情况。
  小结:中国人很聪明,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十二生肖,也就是这十二种动物,12种动物是按顺序排列的,(PPT演示生肖钟)用十二生肖来记录时间,一年一种生肖,12个生肖一个个地轮流下来要12年。
  5、看十二生肖的故事,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会按这样的顺序排队?为什么老鼠会排在第一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十二生肖的来历”)
  小结:真有趣,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评析:通过学习与进一步集体操作的经验累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操作排序的能力。视听结合的方式,形式直观、生动,孩子十分有兴趣。有助于孩子对经验的进一步巩固以及在下一环节中经验的有效转化和运用。)

  二、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你们属什么呢?哦,你属狗,是狗年出生的,你呢?
  2、提问: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鸡,有的是狗,不一样呢?
  3、提问: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你们想一想,我们班上属鸡的小朋友和属狗的小朋友谁大谁小?(操作生肖钟)
  4、那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呢?今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呢?
  5、过新年,我们都会长大一岁,属相会变吗?
  小结:原来生肖与年有关,狗年出生的属狗,猪年出生的属猪,生肖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外国是没有的。
  (评析: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这一环节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步了解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的关系。
  1、提问:除了知道自己的生肖,你还知道家里人的属相吗?
  师:前几天呀,我们做了一次调查,这是你们的调查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一例:家里人数和生肖数一样的调查表。)
  2、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肖,是不是家里有几口人,就一定会有几种生肖呢?
  (再看一例:家里人数和生肖数不一样的调查表)
  提问:家里的人数和生肖数不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结:原来,其中有2人年龄相同,生肖也就相同,所以家里有5口人,只有4种生肖。(年龄相同,生肖相同。)
  3、师:那我们再来看看,(看一例:年龄不同,生肖相同)这里,他们两个年龄不同,为什么生肖也相同呢?
  操作生肖钟:今年是兔年,生下的宝宝属兔,那明年生下的宝宝属什么呢?后年呢?那绕一圈又回到这里是几年呢?十二个生肖绕一圈,表示过了十二年,再绕一圈,十二生肖没有变,但是又过去了十二年,这样就出现了年龄不同,但是生肖是相同的。所以++家里有5个人,而且年龄都不同,却只有4种生肖,就是因为他们不同的年龄轮到了相同的属相,生肖就相同了。
  (评析:结合生肖钟,联系幼儿的家庭属相调查表,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已有经验的进一步迁移和巩固,同时也渗透了数学领域的统计,两者巧妙结合,使整个活动情境完整、主题突出,同时又由易到难、层次分明。以各种形式不断挑战孩子的认知及思维能力,促进其发展。)
  4、小结:中国人很伟大,有了十二生肖就知道明年是什么年,还可以知道几年以后是什么生肖,知道了别人的生肖,还可以猜出他的年龄。
  (1)提问:今年是兔年,3年以后是什么生肖年?5年以后呢?
  (2)属牛的小朋友今年5岁,那属兔的小朋友是几岁呢?你能猜出来吗?
  (评析:在本环节中,进一步的深入与延伸,通过给幼儿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的活动难点进一步理解,帮助幼儿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突破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活动反思:
  首先此活动内容来源于大班综合活动课程中,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记年方式,它有十二种动物组成,是我们所熟知的,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中班时已进行过语言领域方面的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大班的孩子们好奇、好知的目光延伸到更宽广的范围,他们对身边的各种信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因此我对活动目标针对社会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提高,把内容挖掘得也更深入,当然,这也是基于我班幼儿对该内容已有的经验来确定的。
  活动给我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题材、贴近孩子的活动能让师幼都得到快乐。对于孩子而言,知道十二生肖并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是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对十二生肖传说故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涉及到十二生肖的数字统计等方面内容的充实,更丰富孩子们对于十二生肖的全面认知。并利用生肖钟,借助孩子们的调查表,让孩子们逐步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 年一个轮回的规律以及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些难,但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因此对于这个重新定位的活动目标也达成较好,孩子们对十二生肖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第9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从小爱祖国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十一”国庆节,围绕“爱”为中心,引导幼儿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字、词。
  2.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此句式仿编诗歌。
  3.能遵守游戏规则,学习依次轮流接说,不重复别人说的短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汉字;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用“××爱××”的句式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字卡: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
  2.小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图片,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连线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请幼儿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连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如“鸟儿和蓝天”等。
  2.教师把相对应的图片按诗歌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幼儿按图片说出儿歌的内容。如“鸟儿和蓝天在一起”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带来幼儿看图念儿歌。

  (三)教师借助字卡让幼儿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用方式朗读儿歌。
  1.教师出示字卡“爱“,放在第一排图片的中间,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这个汉字表示什么意思?
  2.带领幼儿阅读第一排图夹文儿歌。
  3.教师出示“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以相应的方法带来幼儿阅读后面的诗句。

  (四)启发幼儿仿编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还知道“××爱××”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例:青蛙爱荷叶火车爱轨道 宝宝爱妈妈兔子爱萝卜 小朋友爱老师 公鸡爱虫子 小猫爱小鱼。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科学区展示动物和动物的家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匹配,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将字卡投放语言区,供幼儿阅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问题这首诗歌的诗句比较朴实、浅显易懂,从小动物爱的事情过渡到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在结束句中点名主题。
  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会诗歌《从小爱祖国》,我利用图片的形式,依次出现在背景图上,孩子根据我的提问,很快说出前几行诗句,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当我问到“小朋友爱什么?”好几个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师、妈妈!”于是,我出示了最后一句的图片,让孩子学习最后一句“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但是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发现孩子不清楚什么叫做“祖国”,我及时为孩子们讲解了“祖国”的含义,“祖国就是说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在我的解释下,一些孩子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但是还有个别孩子似懂非懂,对祖国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
  本节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诗歌教学模式,把语言与艺术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且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述空间、展示机会,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过 “祖国”这个词语,孩子们是第一次听到、说到,所以难免对祖国的定义不太清晰。在我的讲解下,部分孩子能够理解,但是个别孩子由于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局限,还是不太理解“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这句话,每当孩子们念到这句话时,就会有断顿。对祖国的理解只是初步的认知,没有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课后继续延伸教育,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在策略方面多下功夫:1.在语言区投放了诗歌《从小爱祖国》的图片,孩子们在讲述诗歌中可以进一步地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投放孩子们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引导孩子相互讲述在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阅读区投放祖国各地风景、民族服饰、特产等图片,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萌发从小爱祖国的意识;3.表演区提供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CD,还有道具如纱巾、彩条、民族服饰、乐器等,孩子们在欢乐的表演中,理解祖国的含义,产生对祖国浓浓的爱意。

第10篇、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农历九月初九中国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四合一”结构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幼儿“小皇帝”意识,不知尊敬热爱长辈的现象不少。开展此次活动。培养幼儿尊敬热爱长辈,促进他们健康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2.帮助老人。
  3.尊敬老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重阳节这天请来幼儿的爷爷奶奶。
  4.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你看到的是什么?
  2.什么内容?
  3.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老人节是怎么来的?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
  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在家中为姥姥、姥爷、奶奶、爷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反思:
  重阳节,又称敬老节,顾名思义是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传统节日。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情感。引导幼儿加深对老人的尊敬与热爱,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老人;其次感知体验重阳节的各种习俗,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习俗;再是增强家园间的沟通交流,活动在老人和孩子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敬老、爱老的美德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第11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少数民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
  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维吾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维吾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维吾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维吾尔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教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男子腰带上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用红,蓝色手帕缠头(回忆比较一下和维吾尔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还有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
  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它轻便宜骑。
  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时候和刚才一样提问和讲解和幼儿产生互动
  3.第三组幼儿代表介绍:藏族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刚才看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们觉得少数民族的衣服都有一个什么特点)
  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谁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个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传说,很久以前藏族的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西藏特产酥油茶
  出示哈达这是什么?为什么哈达是雪白的?为什么要献哈达?学习献哈达的动作)
  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献哈达也有他们的礼节,是这样献的,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还有哪个民族也献哈达的?(蒙古)那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他们的风俗,把最珍贵的礼物和祝福去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老师,献哈达的时候送上你的祝福话。(背景音乐,送哈达)

  三、结束部分
  价值取向: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3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3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抽2个简单介绍,表扬幼儿勇敢)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教师:让我们一起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跳我们的民族集体舞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通过课后自己的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认识、了解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第12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四大发明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课件;奥运会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谈话:我们是哪国人?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吗?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这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还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示汉字:四大发明)
  2、 认识造纸术
  出示纸,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的纸有哪些?纸可以做什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又是谁发明了纸?
  讲解:纸是我们中国人最先发明的。在没有纸以前,人们看的书是用刀把字记得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叫甲骨文。可龟甲、兽骨都不好获得,且刻字很不方便,一块龟甲上只能记得几个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平,用毛笔蘸墨把字写在这些竹片上,串起来成书,叫竹简。这种书,写、看、携带都非常不方便。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书写材料叫缣帛。帛是用蚕丝制作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普通人用不起。它虽然轻便也容易携带,但却不能广泛使用。
  提问:蔡伦造纸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蔡伦是用什么东西造纸的?他是怎样造纸的?
  看图片,进一步了解蔡伦造纸的过程。
  小结: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上,我们更进一步地改进了造纸技术,现在我们用的纸又光滑又洁白,种类又多,都要感谢这项伟大的发明。(出示汉字:造纸术)
  3、认识印刷术
  提问:小朋友看的书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字,这些字是怎样出现在书上的呢?
  讲解:在纸出现后的很长时间里,书上的字还是靠人们用手抄写的。抄一本书很费劲,速度也非常慢,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后来人们在印章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出示印章,图片)即在木板上刻上反字,涂上墨,铺上纸,再用刷子轻轻一刷,字就在纸上了,比手抄方便多了。
  提问:刚才介绍的是什么技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小结:活字印刷术是我们人类发明史上的又一大进步。(出示汉字:活字印刷术)
  4、认识指南针
  提问:人们出去旅行或在海上航行时,如果迷失了方向该怎么办?
  出示指南针,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它是谁发明的?
  讲解:我们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指南针。(出示图片)最早的指南针是用磁石做的,像一把大勺子,放在光滑的铜盘上,不论勺子怎样转动,只要一停下来,勺把总是指向南方,我们把它叫做司南。后来人们用人造磁铁做成了指南针,用来为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人们带上它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体验:幼儿拿指南针站在不同方向,看看指针都指在哪里?(出示汉字:指南针)
  5、认识火药
  提问:小朋友放过鞭炮吗?鞭炮为什么会响呢?
  讲解:鞭炮里有一种东西叫火药,和火一接触就会发生爆炸。少量的火药燃烧会发出轻微的响声,而大量的火药被点燃就会产生很强的破坏力,比如解放军叔叔用的枪、炮、导弹等都要用到火药。火药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用火药造火枪、火炮等武器了。
  6、 谈话: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四大发明都是我们中国最先发明的,比其他国家早了很多年。它们在世界上都非常地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就被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关四大发明的视频,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及中国人民的智慧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这一活动在让幼儿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名称及其作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先从最简单的指南针入手,让幼儿先寻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出示实物指南针让幼儿观察,知道指南针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人民指明方向,了解指南针能对旅行者带来便捷。
  随后引出中国古代的其他发明。火药对幼儿来说不是很陌生,因为他们知道手枪和大炮,在讨论这些常见武器子弹的制造上幼儿也能理解。但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对幼儿来说有些难,为此我从名称入手,把这两种发明分别介绍为"造纸的技术"和"印刷的技术"(前几天幼儿对"印刷"现象有所了解)。
  为了让幼儿了解造纸术,我向孩子们现场演示了造纸的技术,没有树皮、树叶和布料纤维,我用餐巾纸代替,把餐巾纸撕成小碎片,活水搅拌,再将纸浆摊平,晾干。通过演示,孩子们亲眼看到了造纸的几个基本过程:捣碎--活水搅拌--摊平--晾干。演示的过程幼儿非常感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每个动作,还时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印刷术较难演示,我们就从刻印章入手,通过刻印章的原理联想到印刷。活动后幼儿对造纸术还在讨论纷纷,有很多孩子用手按一按,摸一摸我演示的作品,他们对纸可以制造感到惊奇。
  反思这个活动,我如果在现场运用树皮、树叶、布料纤维作为造纸的原料让幼儿观看的话,孩子们更能和古代人们的生活产生联系,这样的记忆效果也会更好。

第13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趣的剪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剪纸》。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
  2、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4、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欣赏、讨论。
  1、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 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 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 教师演示
  1、 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 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 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第14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视频,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
  出示PPT(焚烧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
  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
  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垃圾加工的过程):
  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
  出示PPT(废旧的纸)
  提问:
  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
  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出示PPT(废旧的玻璃)
  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结:回收的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
  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罐子、汽车、轮船、电线)
  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和电线。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问:
  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2、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
  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塑料瓶,还可以做成显示器和衣服。
  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师: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例如:(出示PPT)请幼儿看图说一说。
  1、用过的水可以浇花或者擦地。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吃剩的饭菜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出示PPT: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师: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1、不要浪费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费纸张。
  出示PPT:
  提问:这些人有没有浪费粮食?你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浪费粮食。
  出示PPT:
  提问:
  1、猜猜他们在哪儿?
  2、你们平时去超市是自己带购物袋还是买购物袋的呢?
  3、图片上的叔叔是购买的袋子吗?你从哪里看到的?
  小结:去超市的时候,带上可以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
  出示PPT(旧衣服、玩具)
  提问:小时候的旧衣服旧玩具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旧衣服和旧玩具不要马上扔掉,请妈妈帮忙洗干净,送给其他需要小朋友。
  出示标志:
  提问:这个标志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请幼儿动手操作: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标志,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在它的旁边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些垃圾师可回收的,我们把它放进垃圾箱好吗?(请幼儿点击PPT、并讲述有些垃圾为什么不能放进可回收垃圾桶)

  五、完整讲述绘本。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些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达人。

  六、看视频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达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让幼儿大胆表达的同时,也知道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以及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理解标志的意义。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才能变废为宝,为地球节约资源作出贡献。

第15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当小学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上课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积极表达自己对小学的印象、想法。
  3、愿意当小学生,感受当小学生的光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当小学生》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观看小学生上课的过程,自由表达自己对小学生上课的印象。
  1、教师:你们观察了小学生上课时的情景,看见了他们的哪些好行为?有什么感想?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小学生上课时的要求。
  1、教师: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上哪些行为是上课时的好行为,请将五角星涂上颜色。
  2、幼儿看幼儿用书,分辨上课时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并给相应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3、教师小结:专心听讲、举手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等都是好的行为。

  三、模仿游戏“我当小学生”。
  1、教师和幼儿共同模仿小学生上课时的具体情境。
  2、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和幼儿模仿小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课前准备、游戏等。
  4、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问题及正确的言行。

  四、教师和幼儿讨论、总结。
  1、教师:你认为小学生在学校中进行的哪些活动很重要?为什么?
  2、教师:你们还想学习小学生进行哪些活动?
  3、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当小学生很光荣,从现在开始应学习照顾自己、管理自己。
  效果检查:
  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上课时应该做什麽事情能踊跃积极的表达自己对小学生的印象及想法,愿意当小学生,感受当小学生的光荣。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许在现实中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许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尽可能地让幼儿积累有关小学生活的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入学的准备。
  在孩子的心中,小学生活是全新的,的确如此,通过他们的总结和发现,他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最为明显的也是对他们触动最大的就是小学生上课的内容、坐姿、学习习惯,不过,看来参观活动对幼儿充分的了解小学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很多,一种成长的快乐和一种对幼儿园的留恋同时交织在孩子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对幼儿园依恋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在生活中的成长意识。

第16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也特别的爱孩子,所以现在的幼儿在生活中也不知道合作、分享等。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孩子潜移默化的知道好朋友的涵义,虽然好朋友不能一直在一起,但是彼此想念的心永远不变。

  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勇敢、合作、分享的美好情谊。
  2.好朋友不能永远的在一起,但彼此想念的心永远不变。
  3.大胆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想想要和好朋友怎样相处。
  4.通过认识自己与他人,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使幼儿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活动准备
  1.小图书
  2.大图书
  3.大字卡,小字卡
  4.故事中的三个大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自由阅读
  老师发小图书,并提出问题
  1.大胆猜测故事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3.理解阅读
  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1.故事里的三个好朋友叫什么? 出示头饰:小猪、老鼠、公鸡,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怎样分工的?出示字卡:勇敢、合作,
  3.好朋友采到樱桃后怎样分的?出示字卡:分享
  4.观察图现在是什么时候?
  5.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的家都不适合好朋友住?
  6.最后好朋友在哪里见面?
  最后再用头饰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小朋友的课堂气氛较好,小朋友想象力丰富,特别是故事里三个好朋友一起合作摘樱桃,然后分享樱桃的时候拓展提问,许多小朋友也都主动的提出比如和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不能抢小朋友的,大家要一起玩;好吃的东西也要学会分享!在最后师生一起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小朋友也非常棒!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布置更多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中出发。

第17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毕业典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参与各种各样的典礼。大班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告别老师和同伴,对教师的情感、对同伴的情感、对幼儿园的情感都是值得孩子们一生珍藏。为此开展此次活动。抒发幼儿情感。从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出发,赋予毕业典礼以新的内涵。

  活动目标:
  1、感受毕业典礼庄严与神圣的气氛。
  2、体验与老师同伴依依惜别的情感。
  3、自主参与、展示自我。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服装、道具、毕业纪念册、音乐等。
  2、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团体操表演、致家长的一封信。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和老师、同伴依依惜别的情感。
  活动难点:
  缓解离别的伤感,唤起即将入学的自豪感。

  活动过程:
  1、体验“典礼的庄严与神圣”。
  (1)幼儿入场。
  (2)园长、家长、小朋友致词。
  2.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1)教师致词。
  (2)颁发毕业证书。
  (3)传递毕业册。
  (4)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相互拥抱。
  3、毕业汇报演出:展示最好的我。
  (1)穗穗操——中国队加油。
  (2)军体拳——精忠报国。
  (3)轻器械操——哑铃操。
  (4)徒手操——中国功夫。

  活动反思:
  大班的毕业典礼是来源于孩子们真实生活的课程。幼儿园的毕业典礼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个毕业典礼,是他们成长的见证。抓住毕业前这一宝贵的教育契机,以情感教育为线索,开展活动,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体验即将入学的自豪之情和离别的伤感,感受友谊的珍贵。对于教师而言,深深地体会到:要为幼儿营造美妙的情感氛围,只有有爱心的老师才会培养有爱心的幼儿,给幼儿一个舞台他会展示最好的自己。整个过程中幼儿、家长与老师的情感被牵动着,悄悄地被感动着、变化着。

第18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家乡的美食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有关家乡美食的PPT。(惠山油酥、无锡小笼、梅花糕、春卷、开口笑、糖炒栗子、无锡馄饨等)

  活动过程:
  1、以选“小导游”为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一位外国来的小朋友,听说我们无锡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过几天啊,她要带朋友们一起来游玩,特地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2、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好吃的美食。
  (1)、你吃过什么好吃的美食呢?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你是在哪里吃到的?
  3、结合“家乡的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1)、出示美食的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美食吗?是什么味道的?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美食。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介绍美食背后的故事。
  4、游戏“我是小导游”,帮助幼儿巩固无锡的美食。
  儿歌:(齐说)美丽的无锡我们的家,远方的朋友请你来,我来当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头人)带你们去吃肉面筋。(齐说)哟,不错,不错,真不错!(师生交换,然后在生生交换做领头人)
  5、美食大家尝
  师:哇,我们无锡的美食真多呀!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美食外,我们家乡还有许多美食呢,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带来的家乡美食吧!

第19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是中国人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2、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3、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一面镜子。
  2、挂图“我是中国人”。
  3、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2、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3、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第20篇、大班社会活动购买食品注意事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通过自己探索、寻找的过程,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出厂期。
  3、知道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小包装的食品。
  2、相同包装的食品,一个有防伪的标记,一个没有。
  3、请一位幼儿排练情景表演:一包膨化食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小朋友表演:一包膨化食品。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看一个表演,看看有谁,在干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2、幼儿观看一小朋友表演,内容大致如下: 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包膨化食品,说:“我今天在商店里买了一包膨化食品。”然后,打开食品袋吃这包食品,接着假装肚子痛。
  3、引导幼儿讨论:
  师:这位小朋友怎么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肚子痛和不舒服的?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幼儿:吃了这包食品就肚子痛了。
  幼儿:老师,我有一次吃了一个烂苹果,后来也肚子痛的,还拉肚子了呢。
  小结:看来小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啊?
  幼儿:想

  二: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1、教师身穿白大褂,扮成医生对小朋友进行检查说:“小朋友,你是食物中毒了。”医生拿过小朋友手里的食品,观察上面的文字说:“这袋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你吃了过期的食品,就会生病不舒服。”
  2、师:医生说什么?什么是保质期?
  3、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学习观察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幼儿:你吃了这包过期的食品,会生病的。
  师:什么叫过期啊?
  幼儿:已经不能吃了。
  师:对的,过期的意思是超过了保质期,已经变质的东西。
  师:那什么是保质期呢?
  幼儿:不知道
  师:食品生产出来(生产日期)到最后食用的那天之间的那段时间就叫保质期。
  3、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师: 我们在商场里选购食品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买的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有没有过保质期?什么地方会有这些标记?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看包装袋背面,右下部位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师在黑板上示范。
  (2)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选购的商品是质量好的产品呢?
  师:有防伪标记和具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都属于质量好的产品。
  (3)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小袋食品,幼儿自己观察、寻找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进一步了解食品的食用安全
  1、组织幼儿讨论:在买食品时,除了要看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在买食品时,除了要看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选购包装完好的食品,检查食品袋上是否有质量检测合格标记的产品标记。
  4、师:今天老师还带了两包食品,请小朋友看一看一样吗? 幼儿观察
  5、师小结:小朋友以后到商店选购食品的时候要把今天学到的本领用进去,还要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爸爸妈妈,特别是年纪大的人。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亮点就是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以孩子的主动观察、探索为主。以及教师的退位。在活动中,从最初幼儿找出各种标志,通过观察猜想它们的含义到在表格中检查标志,分类找出食品,处处体现出教师在活动中的退位,使幼儿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主体。充分的体现了孩子的主动观察和主动探索。

相关文章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大班科学教案30篇》

《大班冬季健康教案大全30篇》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