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常规教育随笔3篇
栏目:大班教育随笔这是大班常规教育随笔3篇,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常规教育随笔第1篇
午餐里的动漫故事
孩子挑食不仅让家长头疼,也会让老师束手无策。怎样让孩子不挑食,喜欢吃各种食物,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永远的必修课题。在这里,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大家知道,孩子们特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里面的动画人物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孩子们的这一特点促成了我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那一天的午餐是西葫芦鸡蛋汤和一肉菜,有些孩子面对西葫芦鸡蛋汤眉头紧皱,只看不吃,看来不合口味。任凭我和值班老师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动勺。就在我们无计可施之时,电视屏幕上的葫芦娃动画形象让我忽生一计。“哎呀,这可是“葫芦娃鸡蛋汤”,真好吃!吃了葫芦娃鸡蛋汤就像葫芦娃一样勇敢、有本领”。我边说边大口的吃,边吃还边咂嘴。说:“我变成葫芦娃了!多有劲!看我战胜妖怪”。其他喜欢吃的孩子一听也来劲了,兴奋的说:“我吃了葫芦娃鸡蛋汤就变成一娃”,“我变成五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打动了那些不吃的孩子,他们也开始大口的吃着,并争论着自己变成几娃,会吐水,会喷火······此时我也大口的吃着,并神秘的说自己希望变成金刚葫芦娃那样有本领。经过这一鼓动,今天的西葫芦鸡蛋汤一点也没剩,吃了个精光。
从此餐点上的西葫芦鸡蛋汤也被典故成“葫芦娃鸡蛋汤”。而且成了孩子们家中餐桌上的常备菜。我的这一招也演绎到其他动画故事中,像奥特曼、哪吒、孙悟空等动画人物来鼓励孩子们进餐,每每效果都不错。
大班常规教育随笔第2篇
我和文文的秘密
文文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记得开学那段时间,文文每天都不愿意上幼儿园,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哭,妈妈舍不得文文,也跟着哭。慢慢地,文文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再哭闹了,但是在幼儿园很少看到她主动与小朋友交流,也不会跟老师交流,很少看到她的笑脸。最近这段时间,我听说她又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她的不愿意并没有表现在幼儿园,而是表现在家里面。听妈妈说每天早上赖着不肯起床,一让起床就哭,就说:“我不要上幼儿园。”
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我觉得文文应该也不会愿意让小伙伴知道自己不愿意上幼儿园,每天爱哭的这个小毛病的,因此,在得知这个情况的第二天,我一见到文文就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小声地问她:“文文,听说你早上不愿意来上幼儿园,是吗?”文文看看我,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呢?小朋友又欺负你吗?”文文摇摇头“那你不喜欢幼儿园吗?幼儿园多好呀!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文文点点头。“那我们明天开始来幼儿园就不哭了,好吗?如果你没有哭,顾老师就奖励你一颗大大的五角星,好吗?”“嗯。”文文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这可是我们的小秘密哦,不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哦!”我伸出小指跟文文的小指打了勾,文文笑了起来,并且点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文文马上抱住她,亲了亲她的小脸蛋,问她:“今天你哭了吗?”文文马上回答:“今天我没有哭。”“嗯,文文真棒,来,顾老师奖励你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说完,我就给她贴上了一颗她最喜欢的橘黄色的五角星。“来,文文笑一个。”文文开心地露出牙齿笑了:“文文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以后要多笑一笑,好吗?”文文开心地点头答应了。“我们约定,明天也不哭呦!顾老师再奖励你五角星。”
就这样,为了我跟文文的这个小秘密,每天早上我们都要进行交流,文文慢慢与我亲近了,我发现她会主动请我帮她穿衣服了,也渐渐能够看到她的笑脸了,我们的约定及我的坚持让文文有所转变,上幼儿园不再哭了。看到她的转变,我真的很高兴。在今后,我会继续引导,让文文越来越喜欢幼儿园,敞开心扉,开心快乐每一天!
大班常规教育随笔第3篇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最近我们班的小佳小朋友总是跟我说肚子疼,有时候直接张开嘴巴哭,跟他妈 妈联系,妈 妈说在家的时候没听孩子说过,妈 妈也带孩子去做了检查,什么问题也没有。可是第二天来幼儿园的时候依旧说肚子疼,让老师揉揉肚子,让老师陪她上厕所,陪她喝水等等,总之呀非得老师陪着她。别班老师都说,以前很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变了,这孩子可真跟六月的天一样啊。
我陷入了沉思,孩子怎么突然就变得不懂事了呢?我慢慢的想了想这几天发生在小佳身上的事,忽然间我明白了,孩子是想让老师多关注她。小佳是个活泼能说会道的孩子,班里有什么事情让小朋友帮忙,我就会找她,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孩子做事情不可靠,忘东忘西的,又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犯错误,我和班主任老师都批评过她,帮忙呢也换成了和她玩的比较好的一个小朋友,小佳又很要强,所以,心理上就承受不了,就觉得老师不喜欢她了,就想方设法的让老师再关注她,重视她。
在我们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可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喜欢孩子,不在乎孩子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因为孩子犯点错误就对孩子另眼相看,这样会严重的伤害到孩子,给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我们也要理解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变化,以便于及时的帮助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