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42个模型及题型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这是初中几何42个模型及题型,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初中几何42个模型及题型第1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能较准确地表达出地球结构、地球海陆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橡皮泥地球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防沾刀)、可以上色的泡沫球或塑料球等球体、笔头较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引入。
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辨认地球,并追问:“你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在科普书上又看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又有哪些萦绕心中的未解之谜呢?”
2.过渡。
谈话:相信每位同学都了解过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也会有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们都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并没有让学生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知与所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是在培养学生精细加工信息的习惯。
二、探索
活动一:写“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提出想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疑问”
1.明确活动要求。
(1)可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自行添加气泡。
(2)按类别填写气泡图。
(3)提出的问题下面留出空白,方便记录答案。
2. 小组内交流“我们的认知”。
学习新的知识,核对自己的分类是否科学,并修改自己的气泡图。
3. 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板书学生提到的地球知识以及科学问题。只记录问题,不做解答。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把已知的知识记录在气泡图中不是难事,而把已知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填写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重点提醒学生构思好了再写。在展示感兴趣的问题时,只展示问题,不做解答,让学生的求知欲处于“愤而待启,悱而欲发”的状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索问题答案的动力。
活动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1. 谈话:科学家探索此类问题时,会根据已知的知识,制作出初步的模型,进行各种探究实验,寻找新知,并根据新的知识不断修正模型。而且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那么,我们能依据已知的地球知识做一个地球模型吗?
2. 讨论: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特征?
3. 出示并介绍制作三种模型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地球的特征。
4. 动手制作模型。
提醒学生一边制作一边对照阅读教科书中的“地球的结构”示意图的数据信息。
5. 组内展示“我的地球模型”。
学生小组内介绍“我是如何制作模型的?我的模型表达了什么知识?”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比观察模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把已知的地球知识表达在模型中,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内化知识。
活动三:集体研讨
1. 小组代表展示“我们的模型”。
表达清楚“我们的模型”可能解释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
2. 对比不同的模型,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模型的相同之处是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
3. “我们的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使模型更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让模型更美观;从材料方面改进制作方法;增加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增强模型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并介绍模型,这样既可以横向对比不同的模型得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也能作为纵向对比引出相同的模型也有不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模型”可以如何改进,这样也能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成果。
三、拓展
1.提问:地球仪是我们最常用的地球模型,它与我们制作的模型有什么不同?它又表达了哪些知识?
2. 小组观察地球仪。
3. 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是一次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拓展,也是活动的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的;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与海洋;地球仪是最常见的地球模型,地球仪能转动。另外,我们知道了模型是研究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常用工具。今天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将会在我们后续学习的探究实验中继续使用。
【板书设计】
我的地球知识
初中几何42个模型及题型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
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并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画,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课文的*图,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练,再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发学生自主表达。
学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受到自我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渗透爱护文具的习惯培养。
(二)联系自己,学习表达,学语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你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在小组里人人发言,推选说的最好的同学作总结。
(三)学习生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自己拿出识字卡片,*分析: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觉得哪个字有困难。
4.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字头。(写字好的同学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抄写字头。)
7.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比比谁先记住它们。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练→小组练习→推荐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
初中几何42个模型及题型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各种颜*的搭配技巧。
2、掌握各种拼*技巧。
3、体验手工活动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掌握颜*搭配和拼*技巧。
2、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
家具模型材料,*图,家具模型范例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爱因斯坦小时候手工课小板凳做的歪歪扭扭,老师批评他,他却从抽屉里拿出更糟糕的,并说这次展示是他做的最好的。爱因斯坦虽然做的不好,但是他有一种不放弃的精神,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图片展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家具模型大家有信心做好吗?
二、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1、观察图片
①注意颜*的搭配
②注意拼*的部位
③看清楚材料的形状
2、制作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①按顺序组装,先组装大的,再组装小的。
②先组装简单的,再组装复杂的。
三、开始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
表扬优秀学生。
五、谈收获
从这节手工课中学到了什么?
初中几何42个模型及题型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以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是学会建立模型。
三、材料准备:
手臂屈伸模型、黑盒子(里面用kt板隔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三种颜*的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手臂屈伸模型,引入概念
1、谈话: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运动——手臂屈伸运动,好吗?
2、师生一起做手臂屈伸运动。
3、问:谁来说说“手臂屈伸运动”时骨骼和肌肉是怎样工作的?
4、学生汇报。
5、师说:听不懂,还不太明白。老师现在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你们怎么能让小朋友明白呢?
6、学生说。(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出手臂屈伸模型)
7、小组玩手臂屈伸模型,同学互相解释。
8、师:谁来再向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说“手臂屈伸运动”时骨骼和肌肉是怎样工作的。
9、提示“模型”——方便解释(板书)
(二)尝试建模,初步理解建模的步骤
1、师:你们会不会做模型呢?
2、学生回答。
3、板书“地球内部的构造”模型,你会不会做呢?
4、小结:建立模型我们要先“了解信息”。
5、地球内部的构造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说)
6、出示“地球内部构造”模型,让学生把信息收全、收完整、收准确。
7、“选择材料”——三种橡皮泥: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说。
8、学生分小组制作。
9、教师巡视,帮助切开,让学生进行比较。
(三)探究“黑盒子”,建立图形模型
1、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很快就能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2、出示黑盒子:里面隔成了几种形状:三角形、长方形??还有一颗*珠。
3、请同学们画出里面隔出来的形状。
4、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汇报。
5、全班交流。(学生将自己组研究的结果画在黑板上)
6、小结:图表也是一种模型。
(四)阅读拓展,认识其它几种模型(公式等)
1、你还知道哪些模型?学生回答。
2、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纸”,认识其它几种模型(如公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