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语文必修教案

老子道号

栏目:语文必修教案

这是老子道号,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老子道号

老子道号第1篇

 一、导入《老子》五章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二、老子以及《道德经》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三、学习第一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一)

  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5、段落小结:(出示幻灯二)

  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四、学习第二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三)

  (1)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思想)。

  (2)“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

老子道号第2篇

一、继续学习第二章

  1、组织思考: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2、学生讨论。

  3、学生代表发言。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四)

  (1)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2)、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责。

  (3)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

  二、学习第十九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五)

  (1)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号第3篇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理解《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总课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他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他把这种矛盾性称为道与德。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二、研习文本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注释]

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当: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上,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注释]

埏:shān,揉和。埴:zhí,黏土。

[译文]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陶器的作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注释]

户牖:门窗。

[译文]

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有了门窗中空的部分,才具备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之:助词,取独。

[译文]

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注释]

企者:踮起脚的人。

跨者:跨大步的人。

见,同“现”。

长:有两种读法,cháng,长久;zhǎng,得到敬重。

[译文]

踮[diǎn]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会长久(或“不被人们敬重”)。

会意字,表示用戈砍人头。意思有:击刺,砍杀;砍伐;攻打,征伐;功劳;夸耀。

形声字,本义是矛柄。夸耀,如自矜攻伐;拘谨,持重,如矜持。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其:它们。行:同“形”。物:众人、世人。或:有。处:为、做。

物或恶之:人们对它有厌恶之情。

[译文]

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行为)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译文]

认识别人的人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聪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译文]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注释]

强:勉强。

[译文]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长寿)。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注释]

持:持守。兆:预示。泮,同“判”,分离。

[译文]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文]

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治理妥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

累:léi,同“蔂”,土筐。

[译文]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一小步开始走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译文]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老子道号第4篇

一、作为形上实体的“道”字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这一章里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道”字,才是我们要进行分类的内容,第二个“道”字只是通常意义上的言说的意思,不是《老子》的专有概念。在这一章里,“道”是构成世界的形上实体,也是创造和生成宇宙的动力,也就是上面说的第一个方面。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一章是描写“道”的虚空,也说明了“道”是万物的根源,这里的“道”也是指形而上的实体。《老子》中用来表示形上实体的“道”字出的章节还有: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第三十四章:“大道兮,其可左右,万物侍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里面,作为形上实体意义的“道”字,就是出在上面的八章之中。在这些章节里面,有的是说明“道”的地位,有的是描述“道”的特点,有的是讲“道”生成万物的过程,等等。我们可以说,《老子》的哲学系统就是由这个“道”展开的。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 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

二、形而下意义的“道”字

在《老子》一书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八章里面的作为形而上的实体意义的“道”之外,剩下了二十九章提到的“道”字都是就形而下的意义方面说的。按照不同章节的意义,这些表示形而下的意义的“道”字,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其一,“道”作为一种生活的准则。上面提到的作为形而上的“道”,我们人类的感觉和知觉是不能直接接触到的。但是,在《老子》中,这个不能为我们感觉知觉的“道”,却能落实下降到象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某些准则。这个形而上的“道”因此具有很强的实意义,它所显的一些基本特性可以指导我们人类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正确看待我们的人生。在《老子》看来,形而上的“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我们只有遵循这些形而上的“道”所显示的生活准则,才能真正幸福地生活。表示这些生活准则的“道”字在不同的章节里面有不同的具体的意义,如第八章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个“道”字表了“不争”、“柔”的生活准则,这是《老子》很重要的一条生活准则。“道”字表这一准则的章节还有: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里的“道”字意义表的另一个生活的准则是“无为”、“自然之道”。如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这里面的两个“道”字都是指自然之道。第十八章“大道废弃,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里的大道是指自然无为之道。“道”字表达“自然无为”的意义的章节还有: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立天子,置三公,…….不如坐进此道。”《老子》上面各章里的“道”字是“自然无为”的意义。“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一个中心观念,体了这书的中心思想,书中其他很多重要的观念都是环绕着这个观念展开的。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事物本身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不该用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

《老子》里面的“道”字的第三个意义是规律,“道”是指规律性的道,指的是万事万物中的某种规律。如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纪”即是“道”的规律。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道的规律的表。第四十七章“不窥牖,见天道。”、第七十七章里“天之道,其犹张弓与?……”,这里的“天道”都是指自然的规律。

上面就是“道”这个字在《老子》一书中各个章节出的情况以及在各个章节中所代表的意义。如果从篇幅的对比上我们可以发,作为《老子》中最重要的“道”字,用于表示形而上的实体意义所占的篇幅要远远低于用来表示形而下的各种意义的篇幅。“道”字在书中一出在了三十七章中,其中八章是表示形而上的实体意义,剩下的二十九章里的“道”字都是表示的形下意义。从这个初步的简单的对比中,我们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子》中的哲学思想,形上学的色彩固然很浓厚,但是它所关心的重点仍然是人生和政治的问题。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类的生活发生关系,那么它只能是一个挂空的概念,没有实际的实意义。当这个“道”向下落实到经验世界的时候,它才能对人类社会对个人的人生产生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湘夫人教学反思》

《百喻经教学设计》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