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物理教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

栏目:物理教案

这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第 1 篇

第一部分由问题“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来引出“能量”概念。教材中列举了放风筝、热气球升空、人踢球、汽车行驶和蜡烛燃烧的例子,让学生说出他们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就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情况下,引出并转化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科学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形式及其作用。这部分可分三个层次:一是根据产生能量的物质对象不同,给各种能量形式取名(由于这个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不做重点);二是讨论各种各样的能量分别有哪些作用;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能量形式概念图”,并总结“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在这个部分中,要把各种能量形式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抽象地说教,以便于学生认识能量形式,理解各种形式能量的作用。教材上列举了太阳能、热能、电能、声能、化学能、水能。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只要求学生知道这几种。“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多”就暗示 认识能量形式没有指定标准,可根据学生实际,能认识几种就认识几种。

第三部分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火箭发射”实验,来体会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从本课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经历了“问题——讨论——思考——结论——应用”的科学学习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更激发起学生了解身边事物中的秘密和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课内容较多,也可以分两课时进行。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能根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选择擅长的方式(如文字、语言、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能制作火箭及起发射装置,设计并进行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能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有关能量及表现形式的图片。

2.制作火箭及发射器的材料:如橡皮筋、卷筒纸卷芯、吸管、剪刀、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能量

1.出示物体“工作”或运动的图片,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2.讲述: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提炼出本课的研究对象,让学生感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科学,这样使学生在后面地学习中更投入地进行探究。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及其作用

1.出示有关能量及表现形式的图片(例P43页),谈话:根据产生能量的物质对象不同,给各种能量取名。(板书)

【说明】这一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学不做重点。

2.学生说说知道的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存在能量的事例。

3.教师补充介绍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能量。

4.提问:这些能量都有哪些作用?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什么能可以使……。

5.建立“能量形式概念图”。

6.讨论:如果没有能量,……

7.小结: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评析】学生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很正确的,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给各种能量取名,这一过程既是科学学习,又是为后面的学习作一铺垫。接着,思考讨论各种能量各有哪些作用,从而揭示出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这里教师不易多讲,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能量形式概念图”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知识的关系,亦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三、动手实验,体会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谈话:神五神六实现了我国的飞天梦。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火箭?现在老师给各组一根橡皮筋、一个卷筒纸卷芯和几根吸管,请大家参照课本提示制作一个火箭及发射器。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学生玩一玩。

4.提问:“火箭”发射依靠的什么能量?那么橡皮筋的弹力与“火箭”发射高度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吗?

5.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评析】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主体的小学生,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意愿,以开放的形式,给孩子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6.交流、完善方案。

7.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

【评析】“设计”是六年级重点训练的一个内容。而设计制作玩具却是学生十分欠缺的一项能力,同时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因此将设计玩具的活动安排在课堂中进行,既可以化难为易,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活动的效果与质量。

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总结

1.欣赏科学小诗,赞美大自然。

2.师生总结。

【评析】科学小诗的熏陶是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美的。学生的语言本来就是诗,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尽情表现,学生会还给大家一份惊喜、一份收获。

“各种能量的作用”的教学片断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这里存在着什么能量呢?它们又有哪些作用啊?

生:第一幅图中存在着太阳能,太阳光使植物长大。

师: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光能还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生:还使植物开花、结果、成熟。

师:其他例子呢,它是什么能,又有什么作用?

生:电能可以使台灯发亮,还能使灯管发热。

生:电能还可以产生热量。

师:电能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电能还能使机器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

生:电能还能使电饭煲.电炒锅.电磁炉等电器烧出美味的食物。

生:电能能使机器、电器、交通工具等为我们人类服务,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能了。

师:它存在着什么能量呢?

生:水车在转动,这是水能的作用。

8

生:水能还能用来发电,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电站就是利用水能来发电的,让我们家家户户都能用到电。

师:你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我们生活能缺少水能吗?

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用到水能,所以水能也是我们缺少的。

师:别的小组呢?

生:这幅图的水吊上的水已经开了,这里存在着热能。热能可以把水烧开。

生:热能还能使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生:热能还可以使生的食物变熟,但要加热到一定的程度。

师:你想得真周到。还有吗?

生:热能还可以使一些可燃物燃烧,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热能。

师:这幅音响图中,存在什么能量,它有哪些作用呢?

生:这是声能,声能可以使空气振动,空气再传给纸片,使纸片也跟着振动起来。

生:声能还可以使一些声控的机器、装置等工作。

……

【片断评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其实也是很丰富的,他们时常会留意着身边的一些变化,通过思考还会做出一些零碎地、不全面地推断。这一学习活动地展开,真正做到了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在交流中,学生一步一步地对“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这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爱学、乐学,培养了他们乐于观察,敢于发现的科学品质。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第 2 篇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果生成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释放一部分的能量给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放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2、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和能量的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的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须注意的几点

  ①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若为放热反应,ΔΗ为“-”;若为吸热反应,ΔΗ为“+”。ΔΗ的单位一般为kJ·mol-1。②焓变ΔΗ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Η的测定条件。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变ΔΗ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若涉及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⑤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

  由于ΔΗ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Η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Η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焓变与正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将两种反应物加入仪器内并使之迅速混合,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即可根据溶液的热容C,利用下式计算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Q。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2)实验注意事项: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须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了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所用盐酸和NaOH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度就会减少,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的误差。

  ③宜用有0.1分度值的温度计,且测量时尽可能读准,并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

  精度。

  (3)实验结论

  所测得的三次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

  (4)实验分析

  以上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H++OH-=H2O。由于三次实验中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浓度也是相同的,因此三个反应的反应热也是相同的。

  4、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2)注意: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收热等。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5、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本节知识树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第 3 篇

 一、说教材《能量的转换》优秀备课教案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放映幻灯1),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放映幻灯2)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

  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为此特做如下教学准备:录音机、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不锈钢汤勺、软木塞、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DVD教学资料。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放映幻灯4)再通过开灯、放录音、搓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环节二、亲手实验,感知能量转换的过程。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为两个层次循序渐进突破。(放映幻灯5)首先采用美国杜威先生“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以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四人一组完成小实验。先在汤勺里倒入适当凉水并测好水温。然后固定花生米,点燃花生米加热水,对比加热前后水温的变化,最后组织学生描述能量的转换过程:划着一根火柴,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时,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重难点第 4 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能够正确区分常见的几种能量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实验等具体操作活动中积累对能量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感性认识。

  2、初步学习在自然界各种不同现象之间寻找可能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火箭”及“发射器”,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 播放课件“本单元的小诗歌”——“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托起风筝在蓝天自由飞翔。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让水车在河边吱呀呀地歌唱。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让向日葵绽开金黄灿烂的微笑。„„我要用智慧的大脑,寻找这背后的神奇„„”

  2. 师问:“你们知道是什么让风筝飞翔吗?”“什么让水车吱呀呀地歌唱?”“什么让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现投影:图片)

  3. 生答:风、水、太阳。

  4. 再出现各种图片:它们又是依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呢?

  5. 生答。

  6. 师小结:像这样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能量。风有风能,水有风能,太阳有太阳能。你还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称?师相机板书。

  二、讨论各种能量的作用。

  1. 师述: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种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 讨论后回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2) 出示课件:课文中的插图(逐次出示)。

  (3) 学生回答

  a、 太阳光可以使植物生长,还能用来发电,还能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能把衣服晒干„„

  b、 热能可以将水烧开,还能发电,能把饭煮熟,能给我们取暖„„

  c、 电能可以使电灯发亮,还能使电动机转动,使电视机出图像,使电瓶车跑起来„„ d、 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还能使我有力气踢球„„

  e、 水能可以使水车转动,可以发电,可以冲洗车辆„„

  f、 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还能使水面泛波„„

  g、 风能„„

  3、师小结:太阳能可以发电、晒衣服,热能可以煮饭、烧水,电能可以使家用电器“工作”,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一句话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1. 过渡:那么能量的大小会影响物体运动吗?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我们就用这“火箭发射”的实验进行探究一下。

  2. 教师演示:这是“火箭发射器”,橡皮筋拉伸后产生一定的能量,然后把橡筋猛地一松,火箭会弹出去,这个能量的大小与“火箭”发射的高度有何关系?

  3. 猜测:橡筋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

  4. 讨论方案:怎样才能使橡筋能量变大?

  生:把橡筋拉长一些。

  师:老师为了方便大家测量,在吸管上标上了刻度,(边说边演示)拉得越长,刻度越大。

  师:这是个对比实验,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方案。

  5、汇报方案

  生:对比实验应该注意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

  师:这里的变量是什么?

  生:能量。

  师:如何改变?

  生:橡筋拉得长、短来改变能量大小。

  师:不变量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发射器都不能改变,发射器的位置也不改变。

  师:火箭和发射器可以保持不变,那么位置应如何不变呢?

  生:把发射器的下端与桌面平行,放一点在桌面上,以做支撑,保持不变。

  师: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还要注意、观察、记录。

  师:每个刻度可以发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准确一些。

  6、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学生带实验表格,上如汇报。

  师生补充、修改。

  8、小结:从大家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橡筋拉得越长,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体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呢?如风越大,风筝就飞得越高,太阳越大,热水器的水就越热„„我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做个探究。

  能量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

《重力驱动小车》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后记》

《透镜安装教程》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