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

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让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知规律

  1、师: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师:接下来的故事你们会讲吗? (会)

  师:(故作疑惑)啊?你们怎么都会讲这个故事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是重复的。

  2、听完了故事,现在请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白纸,边听边记录老师念的一串数字:4321432143214321......,记好了吗?你能接着写出后面的数字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自由答)

  小结:像刚才的故事情节,我们记录的数字,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活中重复现象的规律及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重复的奥妙。)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1、师: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图上是蒙古族的人民在庆祝他们的节日。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灯笼这组图的规律吧。

  2、师:过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挂上喜庆的灯笼,看看这组灯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

  预设学生:我发现灯笼的规律是按照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顺序摆放的。 师:我们把一个大灯笼和一个小灯笼看成一组,可以吗?那么,我们就说:灯笼的规律,是按一个大一个小,每2个一组重复的顺序摆放的。

  3、师:刚才,孩子们找出了灯笼排列的'规律,那么你能找出图中其它的排列规律吗?

  学生活动:观察、同桌交流。

  请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预设生1:我发现小旗子的规律是:按照2面红色一面蓝色的顺序不断重复的;(师问:那么小旗子是按几个一组规律重复的?)

  生2:我发现跳舞的队伍是按照一个女一个男的顺序不断重复的;(师问:那么跳舞的队伍是按几个一组规律重复的?)

  接下来是柱子上的气球、草坪上的花、花盆里的花、花盆的规律...

  三、结合情境,表示规律

  1、师:刚才,你们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你任选一组图,写一写,画一画。听懂了吗?听懂了,就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结果。

  预想学生会出现的结果有用文字、画图等方法表示。

  (汇报时要求说清楚:你是用什么代表什么来表示规律的?)

  请学生汇报后,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归纳出不同的表示方式:

  画图、文字、符号、数字(若是没有的表示方式,师可以及时补充)

  2、师:孩子们,你认为这样“表示”规律,有什么好处?

  (通过画图、文字、符号、数字等表示规律的呈现形式更加简洁,有助于我们清楚的看到规律)

  3、师指着主体图问:那么,像上面这样再挂一些灯笼,下一盏应该是...?再下一盏是...?(生1答)

  接着插一些小旗子,下一面应该是...?再下一面是...?(生2答)

  如果再继续摆一些花,下一盆应该是...?再下一盆是...?(生3答)

  四、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身边的规律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你能举一些生活中重复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如星期、打节拍、四季、生肖……)

  2、师:重复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的。 欣赏规律,感受美感

  播放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吗?

  出示:

  1、填出横线上的数

  ?3、5、1、7、3、5、1、7、( )、( )、( )、( )、3...... ?820、720、( )、( )、420、( )。

  ?3655、3555、3455、( )、( )、3155、()。 2、7816781678167......的第30个数字是几?请你算一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复的奥妙。重复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多留心可以发现更多的奥妙哦。

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金色的秋天即将过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原来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给百变小樱送一封信。小樱会不会让我们看信的内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请她到数学城堡去呀!

  二、讨论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小樱带了2件上衣,3件下装,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复地穿几天?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2)独立思考,尝试表示。

  (3)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我们刚才说的穿衣服时不遗漏、不重复、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学问题——搭配问题。

  板书: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樱想在数学城堡里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该怎么办?

  (2)请你帮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条下装,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如果在前面学生没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可适当引导,使有能力的学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带4件衣服,3条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条下装呢?6件衣服,6条下装呢?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密码门

  带好行装,小樱来到了数学城堡,哎呀,数学城堡的门是密码门,她是头一次来,不知道密码,怎么办呢?

  这时智慧老人告诉她,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2、4、9中的一个,各位上是3、6、8中的一个,密码可能会是哪些两位数呢?你能帮助小樱把所有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吗?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数字,再配个位上的数字;先定个位上的数字,再配十位上的数字。

  2、选定路线

  小樱进了城堡的门,智慧老人要她到数学乐园去找聪聪和明明,她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讨论交流。指名展示汇报。

  3、拍照

  小樱到了数学乐园,见到有几个小朋友争着要和聪聪、明明拍合影呢,他们每人都要和聪聪、明明单独拍照,小樱的魔杖能拍10次,够吗?

  如果小樱也要和聪聪、明明各拍一张合影呢?

  4、选择交通方式

  拍完照后,聪聪、明明问小朋友们最想上哪儿的大学,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呢?

  是呀!北大、清华是很多学生们向往的大学,希望你们努力学习,能到那儿去上大学。北大、清华都在北京,如果从银川到北京,我们可以怎样去呢?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教具: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把学生摆小棒的.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2.认一认,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竖式算一算,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想一想,结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合作并填写表格。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

  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错题解析:

  264=56 324=78

  五、课堂检测

  1、把16块西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块还剩( )块。 ( )( )=( )(块)( )(块)

  2、 有23条鱼,每7条放在1个鱼缸里,可以放( )个鱼缸,还剩( )条。 ( )( )=( )(条)

  集体订正答案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竖式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复的奥秘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居室色彩设计作品,认识居室环境设计能够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和生活情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重点

  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不同的色彩秩序和组合关系会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和艺术情调。

  难点

  如何运用众多物象的色彩关系来建立和谐的色彩秩序,并创造出符合特定目的、要求的空间情调。

  教学准备

  居室色彩搭配的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同学们自己的家或自己的房间用的什么颜色进行装饰的`?出示几张居室照片使同学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

  (2).新授:居室的空间设计,就是创造符合居住者生活情调的空间气氛,是对美的追求。而色彩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出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并联想到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性别以及文化层次等。这些方面可以从色彩的三个角度出发(明度、纯度、冷暖)

  青年喜欢:明度较高、色调较暖、纯度较高的色彩中年喜欢:中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

  老年喜欢: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

  高明度色彩(整洁、优雅、文化层次较高)

  低明度色彩(沉稳、成熟、高雅)

  高纯度色彩(活泼、现代、热情)

  低纯度色彩(朴素、典雅、清新)

  依据居住者的特点对居室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三、小结:

  在教学中,要强调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也应是“以人为本”。这里的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即: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明确设计的消费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四、设计自己房间的色彩

  教案意见:本教案作为“色彩搭配”系列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学习和了解居室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配色规律而设置的。学生通过居室中布局和色彩的整体设计以及对居室中构成元素的设计,提高对生活物品和居室审美的评价能力,逐步实现美化生活物品和居室审美的评价能力,逐步实现美化生活的愿望,并在设计中养成事前预想和设计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五、自我评价

相关文章

《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海豚救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