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磨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磨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
“一主”教材:《铁杵成针》
《主题阅读》:单元小诗《心灵深处的音乐》
《你读我诵》:62《诚实童子》、63《好斗之张儿》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环节
(二)“诗句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
参与方式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所学李白的诗句
时间:5分钟
读一读
背一背
1.复习巩固有关李白的诗句;
2.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三)“诗句导入环节”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师生齐诵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一年级《古朗月行》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
③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
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
2.讨论:你发现这些古诗的共同点了吗?
3.出示李白资料
图片
(二)批注阅读环节
(一)“批注阅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
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主”教材:《铁杵成针》
时间:20分钟
读一读
说一说
1.正确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3.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品质。
(二)“批注阅读”环节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2.师生承接读
读:磨针溪,——
诵:在象耳山下。
读:世传——
诵:李太白读书山中,
读:未成,
诵:弃去。
读:过是溪,
诵:逢老媪方磨铁杵。
读:问之,
诵:曰:“欲作针。”
读:太白——
诵:感其意,
读:还——
诵:还卒业。
2.古今对译读
读:是
诵:这
读:方
诵:正在
读:感其意
诵:被她的意志感动
读:还卒业
诵:回去完成了学业。
读: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
诵: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读: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诵: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读: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诵: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读: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诵:问之,曰:“欲作针。”
读: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诵: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合作探究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铁杵成针?
4.填空背诵读
,在 下,世传 读书山中, , 。过是溪, 。问之,曰“ 。”太白 , 。
图片
(三)以文带文
(一)“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
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单元导语中的名言;
2.《主题阅读》:《心灵深处的音乐》
3.《你读我诵》:62《诚实童子》、63《好斗之张儿》
时间:15分钟
读一读
背一背
说一说
1.积累有关人物品质的名言;
2.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品质。
(二)“以文带文”环节教学过程
1.速读速记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图片
2.出示
心灵深处的音乐
美德是什么?
它浸染在狂风怒吼的波浪里,
飘融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包含在老人硬朗的笑声里,
隐藏在英雄震天动地的话语中。
听,勇敢的心儿在说话,
善良的灵魂在唱歌。
①自由读
②师生承接读
读:美德是什么?
诵:它浸染在狂风怒吼的波浪里,
读:飘融在——
诵: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读:包含在——
诵:老人硬朗的笑声里,
读:隐藏在——
诵:英雄震天动地的话语中。
读:听,——
诵:勇敢的心儿在说话,
读:听,——
诵:善良的灵魂在唱歌。
③填空背诵读
心灵深处的音乐
美德是什么?
它浸染在 的波浪里,
飘融在 的白雪中,
包含在 的笑声里,
隐藏在 的话语中。
听, 在说话,
在唱歌。
图片
3.诚实童子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商务国语教科书》
①赏析提示读
读:童子品德之高,由拾柑一事便可知。
诵: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
读:童子品行可圈可点,可歌可赞。
诵: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
读:童子品行之高,再一次得以证明。
诵: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4.好斗①之张儿
张儿性暴②,好与人斗,师戒③之而④不能改。一日,师与之观斗蟋蟀。两雄⑤既遇,各不相让,竭力搏斗,其一败而后已。然败者死,而胜者亦伤。张儿感悟,自此不复⑥好斗矣。
——《新撰国文教科书》
【注释】
①斗:与人争斗。
②性暴:生性急躁。
③戒:同“诫。
④而:却。
⑤雄:指雄蟋蟀。
⑥复:再。
①自由读,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②解文赏析读
读:张儿性暴——
诵:张儿性暴,好与人斗,师戒之而不能改。
读:观斗蟋蟀——
诵:一日,师与之观斗蟋蟀。两雄既遇,各不相让,竭力搏斗,其一败而后已。然败者死,而胜者亦伤。
读:张儿改过——
诵:张儿感悟,自此不复好斗矣。
③写法提示读
读:起因——
诵:张儿性暴,好与人斗,师戒之而不能改。
读:经过——
诵:一日,师与之观斗蟋蟀。两雄既遇,各不相让,竭力搏斗,其一败而后已。然败者死,而胜者亦伤。
读:结果——
诵:张儿感悟,自此不复好斗矣。
图片
(四)作业
搜集有关表现人物品质的故事。
磨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zú
chǔǎo 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
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
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磨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生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 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目
1,老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书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
(1)是谁把铁杵磨成针的?
(2)为什么把铁杵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1)注意“卒”“逢”的读音
(2)指导书写
2,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有声有色,流畅自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出示原文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及时帮助。
2,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老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3,出示课文大意。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什么品质?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有这种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3,“铁杵成针”带给我们的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 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2,再次指导朗读
磨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
(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
3.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
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2)看部首,猜字义。
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3)书写“卒”字。
①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②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
(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5)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板块二 细读感悟
1.了解内容。
(1)对照文章听故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③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④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
⑤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
⑥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
⑦出示课件,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
B.理解“过是溪”。
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
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
C.理解“问之”。
师引导:谁问?问什么?
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
⑧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生交流。
示例: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书:感其意,还卒业)
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
(2)概括内容。
①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
②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
2.品词析句。
(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l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l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l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②示例: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
③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
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④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
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B.师指名读;生齐读。
(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问之,曰:“欲作针。”
②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③示例:
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④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⑤示例: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⑥师小结: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
⑦师引导朗读: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话)
(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
③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④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
⑤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⑥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
⑦齐读句子。
3.趣味诵读。
(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
①师引导:“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②生试讲。
(4)抑扬顿挫,说评书。
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4.拓展延伸。
(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学文言文的难度。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