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设计一等奖

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

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第 1 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第一层次,从生活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分数1/2产生的必要。此时,学生不会用数来表示半个蛋糕,就产生了要用一种数来表示的愿望。第二层次,老师质疑为什么要把圆片对折,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感受到只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2。第三层次,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涂出一个长方形的1/2,使他们对1/2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不管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蛋糕,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1/2。学生感悟分数1/2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学生在认识1/2之后,教师让学生创造一个几分之一,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自然的总结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感受、体验。

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第 2 篇

  1、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本环节中我将原例题中的问题省掉,不出现题目的问题;就这么一改,一个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开放性问题产生了,一个与"问题解决"教学要求相符的探索性问题便设计出来了,也就是这样小小的一改,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教学过程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可以自由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有旧知的回顾与应用、有新知的猜想与探索,教师一没有"牵牛",二没有"放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2、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定位在"经历、体验、探索",可见在创新教育的大前提下,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之,感受之,考察之,不仅要用"脑"去学习,而且要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如,同样是说明"这个乡造林任务完成得相当好",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投身和亲历探究实践之后所获得的,我们更应该珍视。

  3、体现教师主导,学生整个过程我的言语不多,遇到问题能让学生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所学知识不是我的生硬灌输,而是学生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我的"无形"帮助下自然悟到。"这样处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完成了例题的教学,而且将例题后要求改变问题的题目也自然地得以解决。

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第 3 篇

 这几天,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研究应用题的兴致中,可是每当遇到计划与实际类问题时,总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对“计划”与“实际”的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过:计划就是操作前的打算,实际就是操作的行动,可效果总不是那么理想。思索再三,想必是课本中的解题环境——服装加工、修路、做机器零件等素材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在感知上产生距离。做为孩子知识上的引路人,我该如何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理解的桥梁呢?

  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把问题环境换成学生们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状态中去。例如,课本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机器要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3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在解答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对“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感到费解,列出了一些错误的算式:(1.43-0.13)×300÷1.43,300÷(1.43-0.13)×300,300÷(1.43-0.13),通过交流沟通,虽然他们对正确算式点头表示明白,但从某些孩子的眼神中我仍能发现一份无奈。“让每个孩子时刻都能跟着老师、跟着集体同呼吸、共节奏地运行,这样孩子才学得有意思、有奔头”,这是我教学一贯坚守的原则。一想到“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我忽然灵机一改:咱们学校做校服时,计划平均每套用布料1.43米,可是遇到一个技术高的剪裁师,平均每套可以节省布料0.13米,那么原来做300套校服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这样以来,首先学生对这个“校服”问题感兴趣,然后“布料”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此变换着、过度着分析,学生们都频频颔首,个个脸上露出了舒心地微笑,班上一向不喜欢表现自我的男生于庆野红着脸,憋着气,呼地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终于彻底弄明白了,不管实际还是计划,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变的”,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为他人、也为自己庆贺地雷鸣般地掌声……

  这一招果然很灵验,在以后的几天里,凡是碰到这样的类型题,几乎是没有在理解题意上出错的。作为老师,甭提我有多高兴了,幸福着终于把他们拖出了这片思维的沼泽地。

  看来,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实际,是孩子们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当老师的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改编教材中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学以新的气息和活力。

  在以后的教学日子里,我一定要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寻到更多的理解桥梁上的结合点,带领我的孩子们走出未来求学路上可能遇到的沼泽带。

应用题教学设计路程一等奖第 4 篇

百分数复习课复习的知识点主要是以下三个: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个主要知识点下有许多细分的知识,所以总体看来这一节课复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我把教材和教参看了多遍,把与百分数的知识点串了一下,明白了本单元的安排特点及目的,然后再来确定本节课我要复习的重点,重点复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重点确定好了,那么如何将这一节上的有趣?于是我创造了一个需要闯关拿到需要帮助的人信息的情景,激发学生助人精神,让学生更有兴趣来上本节复习课。

  百分数来源于生活,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从生活中的一些涉及百分数的例子中让学生猜猜这节课复习的是什么?让学生再一次深刻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提前整理好知识网络图,想想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主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牢固的掌握本单元知识。最后开始做题,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三个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闯关游戏,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各种题型均作为需要帮助的人遇到的难题,题目同样由易到难,紧紧的抓住了孩子的战胜难题的勇气与好奇心,一关一关往下闯,一题一题往下做。上完课后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孩子比较聪明很认真,我设计的内容孩子都能和我很好的配合,并且这些问题孩子们都做完了。

  最后说说我上这节课的过程,本节课闯关的第一关中,说出一下百分数的意义,没有将出勤率,命中率等百分数画出来,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需要寻找,不太明确问题是什么,如果先将这些百分数先圈出来,然后提问“出勤率99%表示什么意义”,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确问题,可以更快的回答出来。在本节课中解决问题对于“单位 1”的寻找提的比较少,如果在课上可以稍微讲讲也许更好。我觉得这节课我的设计比较满意的是通过整理,给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的知识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并且让学生学会整理,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已经上完,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自己觉得还可以,现在我的认为,课上的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关键的是你在这备课的过程中,成长了,由刚开始的无助、茫然,到渐渐的掌握,吃透,心里有底。在磨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迅速成熟,对教材,对教法,以及自己对课的感觉。

相关文章

《3-4岁宝宝应该玩什么玩具》

《出塞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一等奖教学设计》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