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诗词三首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诗词三首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要求:
古诗三首教案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文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内容
本课选的三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三首诗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枫桥夜泊》
1、揭题:《枫桥夜泊》
此诗是写枫桥泊舟一夜之景,诗中除所见所闻外,是一愁字透露心情。
2、教师范读
月yuè
渔yú
翘舌:霜愁城山声
平舌:寺
3、学生试读
4、理解诗句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
啼:啼叫。
满:到处。
句意:月亮渐渐落下去,满天霜落,只听到乌鸦啼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面对,对着。愁眠:忧愁地难以入睡。
句意:夜泊的作者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光。愁思起伏,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意:听到寒山寺半夜钟声,阵阵传了过来。
5、讨论: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2)诗人听到了什么?(鸟啼、钟声)
(3)诗人在枫桥夜泊时感觉到什么?(幽静清冷)
(4)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的思想感情。
6、指导背诵
三、教学《别董大》
1、揭题《别董大》
别,告别。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本诗作于与董大告别之际。
2、学生朗读
3、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
千里:形容宽大。
黄云:黄土。曛:曛黄。
句意:黄沙弥漫如云,顿时间天地昏暗。
北风吹雁雪纷纷。
句意:北风催送了大雁,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莫悉前路无知已。
莫:不要。愁:担心。知已:知心朋友。句意:不要担心前去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指董大。句意:普天下有谁不知道你的`大名呢?
4、讨论:
(1)第1、2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沙、夕阳、雁群)
(2)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从诗的第3、4句,你体会出了什么?
(4)小结:诗人、高适是一个一生不会放弃自己追求的人,失望、挫折、压抑、冷落从示动摇他为实现自己这张和抱负秋极追求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教学《暮江吟》
1、板书诗题
暮是什么意思!交代时间,江交代地点。吟:吟唱。题目意思: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学生默读古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夕阳。铺:照射。句意: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斗江红。瑟瑟:碧绿的颜色。句意: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中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露似真珠日似弓。
真珍:珍珠。句意:露珠如同昌莹的珍珠,月亮如同一弯弓挂在天上。
4、讨论
(1)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2)找出一句比喻句,说出用
比喻 ;把比作 ;
(3)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季节,从暮到夜江上的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的情感。
5、背诵这首诗。
一、作业:
1、练习册19课
2、课时训练19课
诗词三首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愫真挚,传唱千年不衰。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在写法上让学生体会诗与词的不同,学完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尝试着把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使诗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过改写,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总体来说,学生课外收集了很多描写思想的诗歌,由于课堂展示时间有限,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诗词三首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学习目标《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诗词三首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熟读深思,受到熏陶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在古诗诵读中相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补充情节,激发想象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补充画面,丰富诗的内涵。
三、以读悟情,以读入境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四、挖掘文本,体验意境
通过拓展交流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利用拓展资料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