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教学案例

《论语 里仁篇》选读原文及评课稿

栏目:教学案例

这是《论语 里仁篇》选读原文及评课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导读: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个人道德修养、孝敬父母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重点阐述仁的内涵及仁德之人的行为准则。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为人处世当以仁为准绳,求仁而远离群小。这是一种追求和人生境界,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以此安身立命。

  关于仁德的行为规范,孔子做了多方面的阐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在孔子看来,追求仁是美德、是聪慧,背离于此,便是蠢不可言。

  在仁的面前,孔子认为要言行如一,一以贯之,多向仁德之人学习,多检讨反省己过,少说多做,宽以待人。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德不孤,必有邻。‘’道出了孔子躬身自修,向善求仁的思想。

  关于君子与小人,孔子认为区分的关键在于仁。有仁德便是君子,否则便是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些思想,为后代儒家所弘扬,有所谓“君子不言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在其眼中,君子是胸怀天下有格局有视野的责任担当者,而小人则是目光短浅,只关注蝇头小利和个人得失的俗人。

  孔子认为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仁德观,潜移默化地修心向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处:居住。 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约:穷困、困窘。 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是认为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恶:音wù,憎恶、讨厌。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注释:怀:思念。 土:乡土。 刑:法制惩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注释: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氓》教学评课》

《电影《魂断蓝桥》解读》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