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备课个人思路
栏目: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诺曼底号遇难记备课个人思路,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备课个人思路第1篇
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
1、更改课题。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诺曼底号遇难记备课个人思路第2篇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诺曼底号遇难记备课个人思路第3篇
【教学实录】﹙一﹚教学规划:本篇在老教材中是初二册的,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文字来把握船长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是很难。而现在在教材安排中把它交给预初这些观察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思维较弱的孩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浅入深,从感到析的巧妙过渡,因此先从画面感强,大家容易感知的电影片段入手,让他们在视觉上有一定的收获,再感性的评价,后过渡到文字的阅读与理解,使学生在主体的把握中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从电影片断的感知到文字内容的分析,把握船长的形象,认知人生命的价值,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二﹚课前准备:
师:剪辑《泰坦尼克号》有关沉船的片断。
生:查找并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及积累中的成语,结合目前阅读的名著丛书,写10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我眼中的雨果。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在90年代有一部有关沉船的美国爱情大片《泰坦尼克号》,轰动世人,不知大家看过没有?
生:杰克和罗斯、爱情片,(并比划其最经典的镜头——杰克和罗丝在船头拥抱)
师:看来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字,大家最敏感的是爱情,大家所做的动作确实经典,并顺势做动作,但老师觉得在沉船前的几组镜头也是耐人寻味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
师:放映“沉船部分“(七分钟)。
师:这部分老师看了3次,每次都因镜头—言语而感动流泪,大家看后有没有同感?
生:有,我认为在船沉时,大家在逃命,而音乐家们却镇定的演奏让我感动!
师:板书:面临危险,却镇定
生:还有一个妈妈在死亡面前为了不让孩子受惊吓,安然的给孩子讲美妙的“海的故事“,这很伟大感人。
师:板书:面对死亡,为孩子却安然
生:船长一个人悄悄走进指挥间,尽到自己最后的责任。
师:板书:尽责
师:大家想,很多人在得知死亡时,都有什么表现?
生:拼命逃亡!
师:因此让我们感动的是超越死亡的镇定自若,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现在老师还有带领大家感受雨果笔下的这番感动,书翻到《诺曼底号遇难记》。
整体感知
师:作者雨果,我们这个学期一直在看“名著丛书”,其中很多都是雨果先生的大作,谁能给老师和其他同学推荐他的一本书,并用一个词来介绍其中的一个人物。
生:《巴黎圣母院》美丽善良的爱斯米拉大。
生:最善良的应该是卡西莫多
师:哦,人丑心灵美的卡西莫多!
(几个同学还讲到《钟楼怪人》《悲惨世界》《笑面人》等)……
师:收获很多,大家还有很多想说的,下去互相交流资源共享。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教材选编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并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师:阅读课文,看后大家想想这几个问题,并根据它来简明讲述故事。
(5分钟后)
生:“诺曼底”晚上在海上行驶,由于天气的原因,撞上了“玛丽”,大家都惊慌失措,但船长镇定自若,指挥大家逃命后,与船一起沉没了!
师:请看看2),大家想想,在概括中有哪些问题?
生:撞船是天气不好,还有“玛丽”开的速度快,载重量大。
师:很细心,大家看课文第二段,“诺曼底”号在海上行驶时,船长在做什么?再想想这次海难应该有谁负责?
生:船长小心翼翼的行驶,很负责,应该是“玛丽”负责。
师:因此在概括文章时,要根据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几要素,做到简洁、准确。
重点读析
师:结合刚才看的电影片段,再看看课文,你觉得这个故事中让你感动的人或情节有哪些?为什么?
(两分钟阅读,并注意圈划重点词语;老师巡视,并给与指导。)
生:船长,并读课文13~14节内容(哈尔威……把自己给忘了。)船长他面对危险时沉着、冷静,而且只顾别人、不顾自己。
师:那时乘客的表现怎么样?能用文中的词交代吗?
生::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师:“大声吼喊“,大家读读能感受到什么?
生:威严。
再次朗读这一节,加深体会。
生:“够了,船长说……你就开枪打死他“,说明船长果断、急中生智。
师:要命并没错,船长为什么下如此严厉的命令?
生:这样大家才能排好队,不会你推我搡,耽误逃亡的时间。
师:大家看这样是否起到作用?
生:有!并读“大家立刻不要出声了……舍己救人“。
师::板书: 你推我搡—→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生:还有他在忙乱中还不忘“克莱芒“。
师:乱了吗?为什么想到“克莱芒“?
生:应是繁忙中,克莱芒是个孩子!
师:我们因船长而感动着,现在结合板书我们用一个句子填空来再次全面的认识船长。
板书:面对 生死 面对 乘客的惊恐万状 我们的船长却 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的指挥着。(大家商量,填填看)
师:20分钟,轮船沉没了,其他人的生命得救了,那我们的船长怎样呢?
生:与船同沉没了,并读倒数第4段。
师:有人说船长也可以离开,但他却同船同沉没,真傻。你怎样认为?
生:保护船和船在一起时船长的职责,所以船长是尽了职责。
生: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想船长应该这样做。
师:用课文中的哪个两个词概括这种品质。
生:应该是忠于职守,做人之道。
生: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师:这两个词是指船长面对死亡做到了?
生:视死如归,临危不惧。
师:范读这一段。
生:有感情朗读。
师:这篇课文的标题有点特别——有副标题。结合课文、录像说说,大家怎样理解副标题的含义的?
生:面对死亡,能镇定自如,临危不惧的人是英雄。
生:面对危险,能忠于职守的人是英雄。
师:大家想想面对死亡,很多人惊慌失措,是因为没有克服什么? (提示和船长的舍己救人相反的一个词)
生:可卑的利己主义,只顾自己。
师:归纳:所以真正的强者就是面对生命危险克服了恐惧,克服了可耻的利己主义,坦然地面对,勇于献身的人。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碰不到类似的生死抉择,但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有船长这样的做人信念和原则,成为一个强者。
作业:
(1)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Ø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Ø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
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2)写一则你心中真正英雄的故事!
【课后反思】
记得在初二教授这篇文章时,我直接围绕故事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展现设计了几大问题,让学生“按号入座”,虽然这样的设计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课文,明白文章主旨,但课堂的气氛相对比较沉闷,而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人物精神的感受与把握也是机械的,并没有真正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因此怎样设计,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投入感情,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是感动、敬佩或倾慕!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是我教六年级重新设计教案时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还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自身各项能力的不同,因此我就“以情入手”,先给他们录放比较熟悉的影片片段进行导入,在老师特意营造的一种氛围中,先通过画面感受,再过渡到对文字的感受,循序渐进。虽然这样的导入花费的时间比较长(8分钟),但我想导入环节的设计就如作文的开头,可以是五彩缤纷,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只要达到引领全文的作用就是好的。而且从实际的教学来看,他确实也起到预期的作用。因此这堂课的开头应该是成功的。
而在了解、感知课文时,我也抛弃了以前几大问题的设计,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还是直接从“情”入手,让大家从自己体会出发,谈谈让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这样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让他们有话可说,所以课堂气氛很好,而且也没有偏离文章的主旨,大家的收获也比较多,从他们对课文的分析中,也能感觉到,他们是静下心,沉入文中,用心的去读、去领悟,让自己的感情在此荡漾,而怎样看待生命,相信学生在此之前,也接触到过相关的内容,而老师必须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让他们经过不断的比较、联想,得到更多的启示。
整体的感知与具体读析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重要方法。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大家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分析重点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而在重点读析中,我主要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划、读、析、结合的方法,让大家有目的、有重点的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教学的目标。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的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处理,同学间的商讨,师的点拨解决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不足:如果把作业1)放到课堂中解决,在家情感渐进“佳境”时,乘胜追击,使其到达情感高潮,这样生命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环节在讲的时候有点拖沓,所以最后以作业形式进行,降低了教学的力度!
文章内容的安排是详略有致的,特别是船长和水手的对话是文章详写部分,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对它的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