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马诗教学反思简短

栏目: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是马诗教学反思简短,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马诗教学反思简短

马诗教学反思简短第1篇

  在百度里打入马诗,李贺,跳出来的是一大段李贺的诗,仔细一看,我们所学的四句诗是其中的一部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基本意思为: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在疆场。这是一种意境,表现的比较抽象,在网上查找了许多动画课件,都是一些比较虚幻的一些画面,如何让孩子学习这首马诗,如何使孩子尽快理解记忆呢?

  一、听

  充分调动孩子的听觉器官,集中注意力,表达自己所听到的,可以是简单的诗名、诗人名字,或最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一句诗。在第一遍欣赏时,孩子能说出诗名和诗人名字,但最其中的诗句还是模糊,没关系,那就进行第二次倾听,听之前,提出要求,让倾听成为有目的活动,这样,就比较容易的记忆了其中有印象的一句或者几句。

  二、说

  在听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说错了,边上朋友帮助,在比较完整说出诗句后,再请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对诗句的意思,同时,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这些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古诗的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他们表达的古诗的意思有着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表达能够比较到位,这就对记忆有了很大的帮助。

  一、 记

  记忆古诗,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但一开始,容易记了上句忘了下句,这个时候,如何提醒呢?我的方法是,用动作。根据每一句古诗意思,简单的和孩子商量好用什么动作表现,在孩子不记得的时候,只要稍作动作,孩子便能很容易的记得下一句。

  二、 比

  这是我和孩子们在学习古诗中常用的方法。在孩子们基本掌握后,分男女组、小组、个别等进行比赛,比赛的要求很简单:响亮、流利,而评委就是其余的孩子,赢得胜利的总能得到一张小贴纸或者一颗爱心。孩子们兴趣极高,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古诗。

马诗教学反思简短第2篇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这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古诗文字虽少,但蕴含颇深。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边疆战场景色:连绵起伏的燕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既是悲凉肃杀的战场,也是志士报国之地。在悲怆冷峻之中又有些豪情壮志。三四句则是借马抒情,直述胸臆: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强烈传出无限期盼之情。这样的诗,对于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年代相隔久远不说,诗的意思与意境都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去甚远,情感更是难以产生共鸣。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落实古诗的价值呢?

  一、读是根本。

  相对于现代文的教学,古诗教学对读的依赖更强,这不仅缘于古诗的韵律特色,更因为古诗语言精练,几个字往往表达复杂的意思,深刻的道理,须仔细品味才能深究其中蕴味。在一年级,古诗的读可分为自主读通读顺和教师指导读好读美两个过程。读通读顺必须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自主读诗,哪怕花费较多的时间;然后识字,可以采取较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识字,最后再来读诗,争取读通读顺。这是一个明显的三部曲。它是学生感受诗意,读好古诗的前提与基础。读好读美是在初步感受诗意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读出一点诗的韵味,它需要反复的涵咏,并达到熟读成诵。

  二、感受诗意的指导。

  针对《马诗》,必须提供一定的直观形象。“大漠”学生也许还可以理解,但“沙如雪”则很难想象了,所以我出示类似的图片,帮助学生感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只有靠教师的描述和课堂创设的情景给与学生的一种感觉了,并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诗意。

  三、朗读的指导。

  读好读美古诗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感受诗意与读好古诗交织在一起,看图、听老师描述明白了一点意思,并争取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场景的创设,音乐的渲染、烘托,也能帮助学生读好古诗。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古诗的节奏、韵律都不是很清楚,我的范读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但范读不能滥用,否则学生都学成了老师的强调,失去了自己。另外,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比赛读、轮读、齐读、配乐读等,可以使读书活动丰富而不枯燥。当然,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每次读诗的目的要明确,读书的层次要明显。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逐渐读好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这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也就无需再去指导学生背诵了。

马诗教学反思简短第3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此处特选出其中的第五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4个,其中“燕”字是一个象形字,笔画较多,而且“燕”字又是一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注意练习。

  2.朗读指导读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后,分清节奏,再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3.阅读教学

  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前两句诗比喻新奇,展示了供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后两句诗虽有广阔天地,骏马也不能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宏才,为国立功的愿望。

  前两句写景,赋中设比,描绘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疆域画面。放眼望去,边陲之地平沙莽莽,无涯无际,仿佛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令人倍感荒凉。到了晚上,一轮弯月升上天空,笼罩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岭,气氛是何其肃杀。这里,“燕山月似钩”的“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剑而曲,颇为锋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之六)的“弓”字用法相似。可见,这两句是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渲染,为后面抒发感慨先作好了铺垫,就形式而言,则两两相对,看起来整齐,读起来顺畅,而连喻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渲染环境,提供必要的视觉资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后两句抒怀,托寄遥深。在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而情况却非如此,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什么时候这匹宝驹才能披上锦鞍玉络,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一闯敌营,为国效力呢?作者在《马诗》之一中也写道:“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革,谁为铸金鞭?”与此诗结尾两句意思相同。正是诗人借马喻人,为自己渴望为国出力而又不得重用所发出的呼喊,表现了一种不平则鸣的感慨。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作者进行简介,使学生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4.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这项要求旨在积累,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读一读,写一写”。这道题目的在于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其中“金络脑”一词不常用,注意积累后的巩固。

  (3)“说一说”。本题意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先对照诗句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也要学生懂得体会作者写诗的用意。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沙如雪”理解起来出现困难,此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一弯冷月下,广阔的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给人以清冷荒凉的感觉。也正表明了作者此刻的处境。全文是借景抒情,借马自喻,表达了作者现实中的无奈之情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有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关文章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表里的生物教学策略》

《那个星期天教案一等奖》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