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语文必修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设计

栏目:语文必修教案

这是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设计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教学时数:

2教时六、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教师提供材料: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 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国外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放音乐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

二、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三、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诗,扫除语言障碍,并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等现象。 明确:1.生字(幻灯显示) 2.通假字(幻灯显示)  终老不复取

  通“娶”。

  

  

  

   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

   府吏见丁宁

  也写做“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

  通“邀”。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 3.偏义复词:(幻灯显示) 便可白公姥 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昼夜勤作息 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我有亲父兄 即同胞兄,亲哥哥。

   我有亲父母

  

   这里指母。 逼迫兼弟兄 这里指兄。

  

  

   其日牛马嘶

  

   这里指马 4. “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⑤5.“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四、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2、诗歌结构: 层次 章节 标题 情节段落 起兴 首 句 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 “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发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节 化鸟双飞 尾声 五、研读探究:1、 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 奠定全诗了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 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还有什么作品采用了这种结尾?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梁祝》韩凭夫妇)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并背诵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成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二、人物形象与对话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要求结合原文分析)1.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⑴第2节:自请谴归齐读后探讨: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勤劳能干;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④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⑤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2)第9节:齐读后探讨:①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严妆。②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③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3)第10节:拜母别姑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倔强。(请个别同学读)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4)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

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5)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6)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4、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二、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三、探究阅读(1) 讨论: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①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③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2)刘兰芝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殉情?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冷酷的现实使她放弃了最后的一丝幻想,只有死才能厮守相爱,只有死才能警醒世人,所以她选择了殉情。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3) 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后身价反高?明确:这个情节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考察汉代历史,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卓文君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四、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 奠定全诗了凄恻缠绵、哀

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①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②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五、拓展阅读:《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啊!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高山失去山头,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鸣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断绝! 六、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双测》2、熟读全诗,并背诵规定的段落。

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设计第2篇

师:作为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焦母拆散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无独有偶,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不仅仅是他们,当时无数的青年男女纯洁高贵的爱情都成了它的牺牲品。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或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吗?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生简介梁祝故事梗概)

生:罗密欧与朱丽叶(生简介故事梗概)

师:除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也是这样的,(多媒体展示两人背景故事及两首词《钗头凤》)这两首词大家要积累背诵

先看陆游的: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再来看唐婉的: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背景故事)

师:这些文学形象和人物故事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在于他们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以死(路游唐婉除外)来抗议人们扼杀他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与追求。大家能

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他们的爱情观吗?

生:是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生:是《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生:是《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是诗人笔下“海枯石烂不移情,沧海桑田不变心。”

……

师:那么是否两人有了情感,就不顾一切的结合呢?

生:“是,为了爱就应有“飞蛾扑火”的精神,为爱情而死也是伟大的。”

(学生鼓掌。)

生:“不行,你死了你考虑过父母亲友的感受吗!这样做是自私的。”

生:“父母的意见没我们可以参考,父母不同意,我们去做工作,争取他们的同意。”

生:“父母就是不同意呢?”

生:“那我就不听他们的了。”

(学生笑,鼓掌。)

师:如此看来大家都赞成“有情人都成眷属”。但我奉劝大家还是多考虑一下身边亲友的意见,毕竟他们经历的事情比我们多,考虑问题比我问全面。还有一种情况大家想过没有“唐玄宗与杨玉环”“吴三桂与陈圆圆”也是有情人,他们成了眷属耽误的是江山社稷。我们应思考当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怎样正确处理

生:“当然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因个人情感而损伤国家利益。”

生:我仿写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来表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肯定了你的观点及你的诗句。我们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为恋爱而荒废学业,终止理想的实现是不值得的,大家能否想出几句话来劝勉这些同学?

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爱情诚可贵,理想价更高;若为理想故,爱情也可抛。”

生:“别为了欣赏眼前的一块小绿洲而错过了前面美丽的风景”

……

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试着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悲剧的底因,即探究刘兰芝婆媳关系。

  2、积累重要的虚词用法和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2、难点:

  探究主人公悲剧的底因。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时数】

  共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搜集《孔雀东南飞》研究综述类文章进行阅读。 1、让学生预习、翻译、自学课文,自行识记生字、生词和字音,落实本文的重点实词“相、自、见”的用法和意义。

  2、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或上网检索汉乐府的特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3、为学生提供几篇有关本课的教研文章,让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了解研究类文章的写作模式。 本教案系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培养学生自读习惯和探究意识。搞好预学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尤其是古文。 导语设计 设计一: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也是世界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诗经有之、汉乐府有之、唐诗宋词有之、明清小说有之,但丁笔下有之、莎士比亚笔下有之、巴尔扎克笔下有之、托尔斯泰笔下有之、曹雪芹笔下有之、琼瑶笔下有之,或悲或喜的爱情感动着人们。下面请看一首爱情誓言:《上邪yé》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梁祝化蝶、唐伯虎点秋香都是熟知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设计二: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许惆怅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回犹豫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莫让那悲剧又重演

  那悲剧又重演

  眼前温柔的灵魂

  岂不是梦中的倩影

  为什么无可奈何

  只当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云

  几千年来的故事

  竟不曾唤醒犹豫的你

  为什么无可奈何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 学生试着解读《上邪》。

  天啊!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高山失去山头,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鸣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断绝! 以爱情这个世界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引出课题;以古诗引出本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 解题及文学常识 请学生解说检索到的“汉乐府的特点” “汉乐府的特点”: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本文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积累出习惯,习惯出能力,能力出成绩。 模拟人物讲述情节 幸福的爱情是相似的,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请从模拟文中某个人物的视角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用现代汉语把《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故事讲给大家听 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五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种划分法:第一部分(一至二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三至十二段)遭遣盟誓发展推进矛盾;

  第三部分(十三至二十二段)被迫改嫁继续发展继续推进矛盾;

  第四部分(二十三至三十二段)双双殉情高潮矛盾进入顶峰;

  第五部分(三十三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

  (如有遗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第二种划分法: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整体感知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拟标题就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落实重要虚词用法 请一、二、三组的同学结合具体事例分别归纳“相”“自”“见”的用法,请第四组的同学评判。要求学生列表比照记忆。 文化常识积累 “五更”知识 具体见联系举隅表格 也系积累生活常识 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塑造是文学创造的重要任务,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请同学简要分析鉴赏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贤惠、知书达礼、多才多艺。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忍让既是美德又是缺点。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焦仲卿:大孝子,忠于爱情,有反抗精神。有懦弱和服从的弱点。

  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焦母: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她无视焦、刘的爱情,折磨兰芝,威逼利诱仲卿。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委曲求全。“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焦仲卿:温情、软弱,愚孝,忠贞。 抓住人物在文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来分析人物的心里及思想感情。 深度感悟文本 重点研究分析悲剧的底因,即探幽刘兰芝婆媳关系 文中兰芝被休原因的字样: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相关文章

《孔雀东南飞教学重点》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

《湘夫人教学反思简短》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