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随笔《调皮宝宝的教育方法》
栏目:中班教育随笔这是中班教育随笔《调皮宝宝的教育方法》,是优秀的中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中班教育随笔《调皮宝宝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中,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调皮幼儿,他们人数不多,但“作用”可不小。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大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即冷落这些孩子,活动时不让他们参加,上课时将他们置于一角,或者动辄就批评。其结果呢,非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从“调皮”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的比较结果看,“调皮”幼儿在精力旺盛与活动量大、“鬼点子”多、经常提问题、批评时会顶撞等四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在家与在园比较具有差异,在家这四个方面比在园更为突出。而在攻击性强、较霸道、喜欢做“恶作剧”等三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在园与在家相比差异极其显著,在园这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父母往往把孩子看成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的希望。孩子成了家中的宝贝,成了父母生存的意义。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他们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不分时间、场所、性质都不加控制,让孩子为所欲为。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更多地表现为攻击性强、霸道、难以遵守常规、活动频繁等特征。调查表明,很多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祖辈由于年龄及所受文化影响的关系,更是无原则放松,加剧了孙辈调皮行为。 对于“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不少老师往往不加认真、客观的分析,以成人的眼光和行为准则看待幼儿,把幼儿的淘气、调皮、喜欢搞“恶作剧”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并随意贴上“坏孩子”,“儿童多动症”等标签,这势必对幼儿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果老师们能静下心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就不难看出“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有些程度上更强烈一些;并且许多“调皮”行为有其可贵之处,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反映出有主见,好争斗体现有进取心,“恶作剧”蕴藏着创造性等等。当然,如果这些表现不分场合、时间,而且强度过大,我们必须进行引导与教育。从幼儿生理发育特点看,幼儿大脑皮层尚未成熟,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大脑对动作、各器官的控制精确性还很差。因此,幼儿表现出来的多动、精力充沛、自制力差、常做出意想不到的事等行为就是很正常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优秀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教师在教育调皮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强化优点,淡化缺点,以强化优点来帮助幼儿克服缺点。因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更何况是幼儿。强化优点可以增加人的自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有可能使他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教师平日要善于观察发现调皮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对其优点或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其缺点教师装在心里,但不要在其它幼儿面前过分强调、夸张促进他们有效的、良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调皮”幼儿当然也不例外。只要教师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幼儿,就能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与调皮大王相处要讲究艺术,不能急燥,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