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一等奖
栏目: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卖油翁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卖油翁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的 :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作者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相关情况。
板块二:点拨方法
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积累字词与朗读。
板块三:字词学习
1、教师选定字词检测演板,让学生注音:
咨 矜 圃 睨 矢 颔 杓
2、学生浏览全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的字词有:
以 尔 之 尝 善
自矜 家圃 释 发矢 但 忿然 轻 乃 置 覆 因 徐 沥 惟 遣
3、学生齐读全文
板块四:节奏划分
1、学生演板,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陈康肃公尧咨 | 善射
②徐 | 以杓酌油 | 沥之
教师点拨规律:
主谓之间(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或是什么);修饰语之间(徐:慢慢,起修饰作用,故也要划)意思不同类的,也要划分
2、学生试给课文划分节奏
3、学生再齐读全文。
板块五:学生译文
学生自由举手,试译全文。有两个学生举手发言,各译一段完成了全文的翻译。
学生分组分段竞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请同学们发挥大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则小故事,力争生动形象。
二、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1、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两件相关的小事?
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惟手熟尔
很好,这一副对联,差不多就把人物、事件、结果,甚至心理都点到了大家再想一想,对自己的技巧,这两人的自我感觉如何?主要体现在这一副对联的哪个句子上?
以此自矜,惟手熟尔
2、刚才我们主要看了这两位对自己手艺的感觉。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两人对对方的态度如何?
(都有一点瞧不起对方的意思你看,陈康肃公说:“尔亦知射乎?”,卖油翁说:“惟手熟尔”)
3、把范围缩小一点:两人对对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哪四个词语上?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学生找了“立”、“睨之”、“不去”、“颔之”、“问”、“忿然”、“笑”、“遣之”等,教师一一板书)
找最集中的四个字,你会选哪四个呢
睨 颔 忿 笑(教师擦去黑板上其它几个词语)
三、跳读课文,揣摩心理
1、我们就抓住这四个关键词,我们先来看“睨之”这一细节可见卖油翁当时的心理活动怎么样?只要言之成理,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可以卖油翁的口吻表达来说
(a、看那小子脸有自得之色,手艺究竟怎么样啊?
b、看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本领不会好到哪里去
c、射箭的技巧和我倒油的技巧也一样的,我倒要看看他的本领有多高)
2、同学们都变成卖油翁了都能够透过“睨”这一眼神,看到卖油翁的内心了如果说“睨之”表示一种观望心理,那么“颔之”这一动作又表示怎样的心理活动呢?也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模仿卖油翁的口吻讲
(a、“颔之”是点头赞许的意思吧,也许卖油翁想:呵!箭术真的不错啊!
b、要注意,是“微颔”,不是使劲点头,是微微点了几下头应该这样想:嗯,马马虎虎,还行
c、这个点头说不定是悟出了某种道理,譬如,练多了,手法就熟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啊,老头我卖油也是这个理啊)
3、很有道理可见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是从观望到有限的肯定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从那几个句子表现出来?其潜台词可能是什么?
(a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潜台词就是你根本不懂!
b吾射不亦精乎?翻译起来就是我的箭术不是很精湛吗?潜台词就是,我箭术那可是相当的精湛!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呢?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4、同学们演绎起自高自大的人,真是栩栩如生!只见卖油翁不慌不忙,徐以勺酌油沥之在事实面前,康肃公态度有了变化,“笑而遣之”,这种“笑”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笑呢?
(a、歉疚的笑对不起,错怪你老了;b、真是熟能生巧啊,我不够谦虚真是惭愧的笑;c、这可能是自嘲之笑吧嘿,和这个糟老头较什么劲啊?d、不以为然的笑,譬如,好了好了,你以为沥油可以跟我射箭比啊!e、不要把陈尧咨想象得这么差吧,他可能是心悦诚服的笑呢否则也不会送走他)
四、模拟情景,表演升华
推荐三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作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五、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2、陈尧咨和卖油翁都算得是身怀绝技,你认为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究其根由,全在熟能生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唱歌、画画、体育、手工等)也是如此,只有多实践,多训练,才能熟练,熟练了才能“生巧”。
有了本领,取得了成绩,不应自傲,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卖油翁的一番表演,一句“惟手熟尔”的感慨,不仅教育了陈尧咨,也教育了我们对待学习,对待任何事情,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固步自封,自矜不前,将被世人耻笑。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
六、妙笔生花,丰富想象(任选一题)
1、学完本文后,选取一个角度,由人及己,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以“从此以后,陈尧咨……”开头,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卖油翁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 掌握实词:矜 颔 释 徐 以 但等。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要获得超群的技艺必须经过反复多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熟练有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情况。
2、学生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读音:
矜 圃 睨 矢 颔 忿 酌
3、指名学生试读后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三)疏通,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板书: 自矜
↓
不满而质问
↓
忿然
↓
笑而遣之
3、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4、看了卖油翁的当场献技,又听他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会想些什么?
5、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6、概括课文内容,揭示主旨。
(五)总结课文
1、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2、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 怎样看待熟能生巧?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整理文言实词
3、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卖油翁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北宋年间有这么一个人,考试是状元,官做到节度使,大将军,他说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是一个老翁,一个偶遇。这位老人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卖油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同学分享(放幻灯片)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一遍课文,不会读的或者音拿不准的字词请在书上标出来。
2.同桌帮忙解决字音,然后互读一遍。
3、找学生读,(3-5人)其他同学注意纠错他的字音或节奏。
4、再分角色读两遍课文,把握一下情感(找两组同学),然后全班齐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就要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了啊!
5.先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文章,把不会的和不懂的划起来,最后同桌解决,同桌也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共同解决。
6.找学生翻译全文,老师强调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然后齐读,思考问题(幻灯片)
实词有:尝、去、尔、颔、杓、射
句子有: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
4、吾射不亦精乎
5、以我杓油知之
6、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
看注释1,康肃是谥号,(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
站在旁观者陈述事实的角度来说,最好是直接说其名字,他们是(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
2.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与卖油翁倒油的辨别。
工整的对联,这节我们就试试,看能不能把本文的内容总结成一幅对联。
(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
3.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十中八九”才是他的真实水平。
4.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态度。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
5.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我们还有哪个方面没有分析呢?(精彩的地方是他们的交锋)(幻灯片)
彼此对对方的态度,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
他们俩斗争了“三个回合”。接下来的对联应该是这两个人交换一下位置。
对联陈尧咨部分的后面写上卖油翁,在卖油翁联的结尾写上陈尧咨。
(板书:卖油翁,陈尧咨)(自评过了,该他评了,所以换位置)
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写起。(小组讨论)
“睨之”, “睨”什么意思吗?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神态描写
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吗?动作描写
“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
“亦无他”。(板书“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无他”)
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小组讨论)
“疑之”,问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能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承接?并列?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 “遣”。“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 “笑”是修饰“遣”的。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
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生齐读)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遣之。
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
6.对联也写好了,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哟!(学生讨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说。卖油翁和陈尧咨,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
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还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
从这件事情上,他能得到了什么教训或给他启示?他懂得了什么?
懂得谦虚(为对称同义词,心怀若谷),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板书)所以,陈尧咨经历这次教训之后,刻苦训练,最后射箭技艺更进一步,真正做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曾用一铜钱为靶,十发十中穿钱而过。
这就不难理解文中最后一句“笑”的含义了,这个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尴尬、难看、羞愧、苦笑、不屑?
(或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 )
四.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板书: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编成一个现代小故事
卖油翁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四、疏通文意:
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五、让学生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
六、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3、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4、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6.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明确】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卖油翁看射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7.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七、“探究”拓展:
1、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2、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⑥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八、课文总结: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让我们不得不为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到自豪。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布置作业:
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