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案板书设计
栏目: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是未选择的路教案板书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未选择的路教案板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自制胶片或卡片一张。 (如果没有教具也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 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
“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
师作小结即可。
三.诗文理解:
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注意字形 (学生演板)
弗 涉足 伫立 萋萋 幽寂 延绵
2. 理解诗意
首先整体把握
(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 深思 (板书)
(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 更美, 更有挑战性的路(人迹很少)(板书)
(3).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但仍怀念未选择的.路。(板书)
(4). 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是在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这是舍弃的美——缺憾美 (板书)
* 小结: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 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3. 再次品读诗歌,研讨问题
(1).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 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如果有,请提出来, 大家一起研讨研讨
如果没有,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片断练习
说话训练:昨天,今天和明天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作业:当你面临“上学去,玩去?”的选择时,你会......
附: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选择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 选择了更幽 更美 人迹很少的一条路 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 (暗含充满挑战 艰难之路) (象征) 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 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未选择的路教案板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会很茫然,所以教授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介绍写作背景)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有没有兴趣听?在美国,有一位 诗人叫弗罗斯特,他在17岁的时候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天才诗人。可是,在后来的20年间,他只发表了6篇作品。37岁这一年,他决定去英国发展,继续自己的写作。可是这样他就得放弃在美国“新英格兰”他家乡的农场。是做一个诗人,还是做一个农场主,他陷入两难。最终,他决定去英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变卖了农场,在伦敦附近住下。第二年,他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后来,他把这一段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对待进行选择的。(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幻灯片)
指名学生朗读作者介绍
三、学生解读诗歌:(学生活动)
1.四个学生在黑板上默写诗歌,并划分节奏。
2.全体学生在课本上每一小节配上绘画,请四个学生在黑板上配画。
3.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路口伫立、另一条路、清晨怀思、回顾往事(学生板书)
4. 朗读诗歌。
A.生自由读B.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角色朗读C、老师范读d、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幻灯片)
1、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
明确: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
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
2. 理解选择的痛苦。作者做出选择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久久伫立”、“极目望去”。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这说明了任何选择都需慎重,任何选择都很艰难。
3. 体会选择后的惆怅。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选择之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表现?
明确: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留恋和对放弃的不舍。
这是我们一般人都有的心理过程,说明正确选择的重要。
4..诗歌重点写了哪条路?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明确: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
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反思最初的选择,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这样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所以,诗歌以“一条未选择的路”为题。
5.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一旦选定了道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五、拓展延伸: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1.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主人公是鲁
迅,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六、写作训练:学习象征手法。(幻灯片)
1.什么是象征?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荷叶 母亲》,都使用 “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3.说说下列这些词的象征意义:梅花、火炬、长城。
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象征?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先做个游戏,把这首诗中的“路”全都改成“人生之路”,把“荒凉”“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艰难”、“挫折”,再读诗歌,谈谈感受。
学生改,改后自己读。读后感受如何?
学生谈感受:太噜嗦,像讲道理,不像诗歌,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5.练习运用象征的手法。(幻灯片)
A.谈话: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B.写作训练: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幻灯片)
入情入境,升华朗读:(幻灯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手并进,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吧;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面对艰难选择的时候,让我们再读一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吧。(配乐集体朗读诗歌)
八、作业:(幻灯片)
一、根据你对道路的理解和选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诗歌《路》,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也具有诗人一样的才情。
二、课外阅读弗罗斯特的代表作《少年的意志》、《白桦树》。
九、结束语:(幻灯片)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让我们慎重选择现在的路,为明天铺就一条鲜花之路。
板书设计:
道理:慎重选择
坚定选择
路口伫立
另一条路
未选择的路 清晨怀思
象 征 叹息回顾
人生之路
教学反思:这首诗是诗人弗罗斯特以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写成的,对读者有很深的教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未形成的中学生,尤其有启发性。在诗歌教学中,突出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诗意环节,突出默写、配画,使学生对诗歌产生自己的个性理解。研读诗歌环节,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写作经验,理解诗歌的重点和主题。拓展延伸环节,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学生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尽管采取了各种形式和方法,有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很肤浅,期待岁月能帮他们进一步理解诗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未选择的路教案板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欣赏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说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他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我特别难忘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
三、诗文理解
1.学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2.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放声自读。
4.谈谈感受,结组讨论,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组同学依次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1)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有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而且选择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
(2)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3)诗人心中虽仍踌躇但还是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开始艰难的跋涉。
(4)诗人没有告诉读者他的结果怎样,而是未选择的路叹息
(插入课件)
6.小结:诗人重点写了未选择的路,为什么?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舍弃。当我们无法选择时,其实也已作出了一种选择。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表面是写自然的路,实际是写人生的路。这种写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浅显的,实质却是深刻的,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条路可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走一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其他许多条路,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着偶然性和随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诗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选择的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当你作出了一种选择你也就放弃了另一种人生的路。
7.能谈谈你心中从本诗明白的道理吗?
8.师总结: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决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四、放声自读,再次感悟,记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课后反思:诗是美的,哲理确实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诗只有结合生活才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初中生来说,还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从浅处去品味,鱼和熊掌总的有所舍弃,选择的求学也就放弃了嬉戏,生活需要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