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数学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课题教案

栏目:数学教案

这是《解直角三角形》课题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知识技能

  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并能通过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思考

  结合实际问题,弄清仰角、俯角的概念,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获得解决物体的高、宽等一些测量经验.

  问题解决

  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并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教学

  重点

  利用俯角、仰角计算物体的高和宽等.

  教学

  难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 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三边关系,边角关系.

  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回顾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在离地球表面343 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28-2-37,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点P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点P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π取3.142,结果取整数)?

  图28-2-37

  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求解,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内涵,引入课题.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1.解决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画出示意图.

  分析问题:从组合体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点,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如图28-2-38,本例可以抽象为以地球中心为圆心、地球半径为半径的O的有关问题:其中点F是组合体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Q是从组合体中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的长就是地球表面上P,Q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的长需先求出∠POQ(即α)的度数.

  2.仰角、俯角的应用:

  例题: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

  仰角与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是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是俯角.

  如图28-2-38,仰角α=30°,俯角β=60°. 图28-2-38

  在RtABD中,α=30°,AD=120,所以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的长度.

  设置的实际问题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而又高于现实的,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他们更有兴趣学习,又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如图28-2-39,小明想测量河对岸的一幢高楼AB的高度,在河边C处测得楼顶A的仰角是60°,在距C处60米的E处有幢楼房,小明从该楼房距离地面20米的D处测得高楼顶端A的仰角是30°(点B,C,E在同一直线上,且AB,DE均与地面BE垂直),求楼AB的高度. 图28-2-39

  例1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升】

  例2 如图28-2-40,为了测量顶部不能达到的建筑物AB的高度,现在地平面上取一点C,用测量仪测得点A的仰角为45°,再向前进20米取一点D,使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此时测得点A的仰角为30°.已知测量仪的高为1.5米,求建筑物AB的高度. 图28-2-40

  例2主要是通过两次解直角三角形建立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相应的线段,从而解决求建筑物高的问题.

  (续表)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达标测评】

  1.如图28-2-41,在水平地面上,由点A测得旗杆BC的顶点C的仰角为60°,点A到旗杆底部的距离AB=12米,则旗杆的高度为()

  A.6 米   B.6米   C.12 米  D.12米

  图28-2-41 图28-2-42

  2.如图28-2-42,AB,CD两教学楼相距30米,某学生在教室窗台口B处测得CD楼楼顶C处的仰角为30°,楼底D处的俯角为45°,则教学楼CD的高度为( )

  A.米 B.米

  C.45米 D.5米

  3.某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500米,从飞机上测得地面控制点的俯角为60°,此时飞机与地面控制点的距离为___米.

  4.如图28-2-43,某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小明在与BC相距12 m的F处,观测到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0°,底部B的仰角为45°,小明的眼睛E与地面的距离EF为1.6 m.

  (1)求建筑物BC的高度;

  (2)求旗杆AB的高度.

  (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 ≈1.41, ≈1.73)

  图28-2-43

  通过设置达标测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1.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回顾以下问题:

  (1)什么是仰角和俯角?

  (2)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技巧或方法?还有哪些疑惑?

  2.布置作业

  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内化,同时明确学习重点.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

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听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特性是什么》

《一年级两位数加整十数》

相关教案